2007年8月初,中国教育电视台《父母大人》栏目的黄主编邀请我参加一期讨论单亲母子沟通问题的节目。《父母大人》是一档可以自由放谈的栏目,我又正好一直在做单亲现象的追踪调研,自然是欣然前往。
在录制节目之前,我从编导那里了解到简单的背景:母子俩来自江苏常州,母亲已离婚多年,近来儿子突然说要搬出去和父亲住,妈妈不允许,于是母子之间产生了激烈的冲突。老实说,这样的背景并没有给我太多的触动。
然而,当我真正和母子两人面对面坐到演播厅录制节目时,母子间那压抑而紧张的气场,一下子就让我的心揪了起来。妈妈说孩子不懂事,儿子说妈妈神经病。妈妈三句话没说完就流下眼泪,儿子也十分怨怼,连个正脸都不给母亲,提到母亲时,用手往身旁边指说“她”。相较于这些,那句“做好你自己,别管我”的节目主题词,已经算比较“客气”了。
究竟是什么样的遭遇和误解,让这对至亲之人成了“冤家”呢?或许,下面这张表格可以让我们窥见一斑。
很显然,这对母子处于冲突的漩涡和深度的怨怼之中,两人都已出现轻微的神经质表现,如果情况继续恶化,这对亲人极有可能面临崩溃的危险。读者朋友,请停下来为他们想一想,如果要改善这个现状,出路何在?
而这也正是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从表面来看,仿佛妈妈的过失更多一些。她没有完成好作为主导者的任务,孩子出现的很多问题都与妈妈直接相关。妈妈对孩子管得太紧,妈妈的负面情绪影响了孩子的状态,妈妈自相矛盾的言行降低了在孩子心中的威信,妈妈对爸爸的评价和态度让孩子产生道德的困扰,等等。问题是,妈妈愿意这样吗?这是妈妈的本意吗?如果这不是妈妈的本意,那么,妈妈为什么这么做呢?
让我们试着来解读江苏的这位母亲。一个生于20世纪60年代的女性,丈夫移情别恋、抛家弃子。遭遇这样巨大的打击,一段时间内天天以泪洗面,这难道不是人之常情吗?遭遇这样的失败和伤害,难道对人生和他人产生怀疑和恐慌不是大多数人的反应吗?于是一系列的想法随之而来:这一切都源于对方的不负责任,这口气怎么咽得下?!你既然离开了这个家,又想见孩子,没门儿!孩子是你生的,你凭什么不负担抚养费!这一肚子的苦水又有谁能知,别人不好意思给人家讲,自己的孩子总该知道知道吧!于是就天天对孩子讲。讲得孩子受不了要离开她,然后就抱怨:辛辛苦苦把你养这么大,居然要离开我,真不懂事。
想想我们自己吧!当巨大的愤怒、怨恨和伤痛交织于胸时,心中理性的声音还能有多大分贝?我们多么容易在苛责、自伤中浑然不觉!而最危险的莫过于此。只有觉察到我们所处的状态,我们才能避免因为一件坏事带来一连串的坏事,才能避免进入恶性循环的漩涡不能自拔!
我并不想对这位痛苦中的母亲进行一点点指责。她和孩子一样都是无辜的,何况我们整个社会对于单亲群体的关注、认知、理解和支持也是近乎空白。我只是想强调,我们不能对自己总是率性而为,不能总是对我们的遭遇展现自然反应。对于自己的状态、言行,我们应该有适当的觉察和反观。更好的自知,方能趋利避害。
假如江苏的这位妈妈能够冷静地想一想:“我为什么总感觉有口恶气出不来?难道真的都是别人的错么?即便真的都是别人的错,又怎么样呢?怨恨除了带给自己更大的不平衡让自己的生活更糟外,让对方难过了吗?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还要维持多久?”她的内心会不会更平衡些?
假如她能够想清楚:“我这是怎么了,我最大的困扰和担心是什么? 那隐隐的忧虑背后是什么?我如何才能快乐起来?怎样才能让自己获得安全感?究竟有哪些习惯和想法自己需要改变?要多久才能让自己现在的生活从‘黑白’过渡到‘彩色’?”这样是否更利于她对于离异后生活的适应?
假如她能够觉察到“我带给了孩子什么? 孩子真正的需要是什么?孩子发生这么大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作为母亲我有没有让孩子感到紧张、束缚和不安?是否该听听孩子对自己的看法?”她对孩子的期望、要求和评价是否会更合理些?
……
良好的自知,必然利于自我的调节以及我们对生活的应变,但这并不容易。想法来去得那么快,真实的自我隐藏得那么深,有那么多的情绪和外在的刺激不停地干扰,而自我觉察需要耐心、时间和安静。但是,这却是我们最可靠的改变自己的途径。我们对自己了解得越多,就越有办法。假如具备了充分的自知,我们就能克服自己的弱点,超越自己的局限,避免自己的愚蠢,实现自拔与更新,从而拥有更多自由,拥有更让我们珍惜的生活!其实,何止这位妈妈,我们每个人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事件 关于日常状态
关于儿子搬出去和父亲住的原因
关于儿子搬出去和父亲住的可行性
对孩子父亲的评价
关于去爷爷家讨抚养费
关于孩子失眠
关于对孩子的期望
关于妈妈送小人书给别人
关于平等的争议
关于妈妈再婚
母亲的角度
无具体对应描述。
哪里好就到哪里去,这孩子真没良心。
他现在搬出去,怎么可能?他一点自理能力都没有!
他父亲不负责任、两面三刀,生活能力差。
我不是让你去管你爷爷要钱,我是带你去让他们看看,孩子都这么大了,他们应该尽点责任。
他失眠是因为他胆小。
男孩子,这么大了,总该为我分担些什么吧。
来者是客,我把你的小人书送给人家有什么不对?你自己都不要了。
上门是客,人都是平等的,不能分高低贵贱地势利看人。
我不找,是怕那个人会对孩子不好。
儿子的角度
一回家就看到她躺在床上哭,她整天处在一种恐慌状态,总把别人想象得很可怕,这让我也变得紧张。
我实在受不了她了,只要不天天看见她就好。
我现在的自立能力还不如五六年前,但是我可以学,最重要的是我不用天天看到她。
爸爸做事很有尺度,本来很有事业心,被妈妈烦扰才成了今天这个样子。
你从前要求我断绝和爸爸那方的关系,现在又带我去见他们。
你不是让我要钱,可我总感觉我是你的筹码。
我现在状态很差,失眠、抑郁、成绩下降、思考能力变弱,不能集中精力。
要求我分担,却又不告诉我具体承担什么,然后又说我什么也不承担。
小人书是不要了,可你总该先征求我的意见吧,那毕竟是我的东西呀。
你说人都是平等的,可那次民工向我们问路,你理都不理,脸上的表情分明就是瞧不起人家。
我巴不得妈妈找一个对象,这样她就不会天天把全部精力放在我身上了。
未婚妈妈做王妃
梅特·玛丽特曾经是挪威著名的派对女郎,高中毕业后开始过起不羁生活,曾与“瘾君子”同居并生下一个孩子,成为20出头的“未婚妈妈”。
有了孩子的梅特突然变得有责任感,她找了一份女招待的工作抚养儿子,同时也开始在奥斯陆大学注册深造。1999年,因为成熟而更加妩媚的梅特在故乡克里斯蒂安桑的一次音乐会上再次巧遇哈康王储,双双堕入爱河。2001年8月,两人举行了盛大的婚礼,梅特看着当花童的4岁爱子和身边的哈康王储,拿着白手绢几次擦去自己的喜泪。主持婚礼的主教也说:“梅特王妃,你没有选择最容易的道路,但最终爱情战胜了一切。今天你的人生翻开了新的一页。”
目前,梅特和哈康王储又有了两个孩子,而坦诚、勇敢、聪慧的梅特王妃也获得了挪威大多数国民的认可,在她访问途中,很多陌生人为她献上祝福并给她的私生子带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