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幼儿园到小学是孩子学校生活的第一步,也是儿童经历的一个重要转折,其过渡与衔接很重要,如果孩子能顺利度过这个过渡期,打好底子,那孩子今后的学习、生活将很顺畅;反之,如果处理不好,孩子就会对学校生活产生厌恶和畏惧,造成心理上的负担,对今后的学习产生不良影响。所以,作为家长,一定要尽力帮助孩子顺利过渡。那么,家长该注意哪些问题呢?如果碰到一些情况该如何处理呢?
心理上不要有畏难情绪
很多家长面对孩子即将升入小学的现实,如临大敌,甚至产生情绪上的焦虑。儿童心理专家、山东一泓健康研究中心主任李莉接受记者采访时谈道,家长的焦虑情绪会传染给孩子,孩子也会产生焦虑,进而对上学产生畏惧、厌烦情绪。家长一定要认识到,孩子开始上学是一件很自然的事,没有必要过度紧张。作为家长,应该帮孩子调整作息时间、学习和生活习惯,要创造环境让孩子认识到,上学是一件轻松愉快的事。
一位有成功经验的家长是这样做的:当孩子总缠着我们给她讲故事的时侯,我就常告诉孩子:“现在你还不识字,等到将来上了小学,就能认识很多的字,就可以看许多有趣的书,就用不着总等着爸爸妈妈给你讲了。”到了开学的前几天,我们时常提醒孩子:“还差X天,你就要当小学生了。”孩子也时常为即将当一名小学生而激动不已。开学前一天晚上,我们郑重其事地请爷爷奶奶上我们家吃了一顿饭,郑重地把全新的学习用品交给孩子,还给了她单独的一个房间,告诉她,她真的长大了,第二天就要成为神气的小学生了,她可以像大人一样拥有自己的天地了,当然,也要跟爸爸、妈妈分开睡了,也要像大人一样整理好自己的房间。到了开学这一天,我们仍努力把这一天的气氛搞得热烈一些。吃早饭时,在饭桌上我们郑重地祝贺孩子今天就要成为一名小学生了。另外,还让孩子穿上新衣服,背上新书包,在家门口、校门口拍了入学纪念的照片,明明没空,我们还是拒绝了爷爷奶奶送孩子入学的建议,设法亲自送孩子入学,亲自把孩子交给老师,一路鼓励孩子:“从今天开始,你是一名小学生了,相信你一定能当一名好学生的,是吗?”这样,也许可以激发孩子的荣耀感,可以引伸出作为一名小学生的责任感,而这正是我们作为家长所需要的。
孩子有不适应很正常
山东师范大学附属小学的语文老师赵娜去年就带过一年级的学生,她说道:“很多家长认为孩子从幼儿园到小学会不适应,其实是多虑了。孩子们很快就可以融入集体。个别孩子会出现开学第一天小饭桌的饭不吃,上课坐不住的现象,但很快就会好转。因为除了老师、家长外,孩子之间形成的集体舆论也会产生影响。孩子一般都有自尊心和好强心,在学校这种环境中自己就会收敛。”赵老师还谈道,家长在家庭教育中也不要让孩子处处感觉自己很小,很“宝贝”,应该从生活点滴中让孩子从小就勇于承担责任,通过点点滴滴培养孩子好的行为习惯。
李莉也就此谈道,“幼儿园对孩子的要求、目标并不明确,而小学的课程设置、对孩子要求的目标就很明确了。所以要让孩子知道上小学后,自己应该达到什么样的目标。自己需要在课堂上认真听老师讲课,要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要有严格的作息时间。家长还要引导孩子尊重老师,关注别人,多和其他同学交朋友。如果在学习中碰到会的问题就要积极回答老师的提问,不会的问题要及时请教老师和同学。”
在学校里,孩子基本上一切都要自理,所以家长很有必要提前培养孩子基本的生活能力。能自己穿衣、鞋袜,自己洗脸、洗手,能自己整理学习用具,会开关门窗、扫地、抹桌子,会自己自理大小便。看似是小事情,可如果孩子在集体环境中自己处理不好这些,很可能会遭到其他同学嘲笑,进而产生厌学情绪。
好习惯的养成极为重要
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对孩子的一生发展都极为重要。赵娜老师说,小学一年级是养成良好习惯的关键时期。这些习惯包括行为习惯:坐、立、行、走,放学站路队、过马路、公共场合的行为;学习习惯:写作业的速度、上课听课的习惯、检查作业的习惯、每天积累一个好词好句的习惯、好学好问的习惯;品德:在家里要谦让,在集体中要爱护、关怀他人,爱护公共财物、爱惜学习用具等等。
要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家长的作用相当重要。譬如在培养孩子良好的作息习惯方面,家长就有必要做出一定牺牲,为了孩子及时调整自己的作息时间,在孩子要入睡时不要看电视或者避开孩子看。给孩子买个小闹钟,帮孩子抄好学习的作息时间表和课程表,帮助孩子建立起时间观念,按照一定之规来安排自己的生活。虽然一年级留的作业不会太多,也很简单,但是仍需要家长加以督促和指导。家长一定要要求孩子做作业时要专注,握笔姿势、坐姿要正确,发现错误时让孩子自己纠正,做完作业要自己根据第二天的课程表整理好自己的学习用具。除了当天的作业当天完成外,家长还要引导孩子做一些预习,多读一些适当的课外读物。这就要求家长要给孩子创造比较安静的学习气氛,有必要时就与孩子一起“学习”,或在孩子学习时也在旁边读读书什么的。
与老师建立起联盟
在记者的采访中,家长要与老师及时沟通这一点被众多受访者一再提及,足见与老师建立起联盟的重要性已经被广泛认可。在此要特别向家长们强调的是,孩子在家里是手心里的宝,很多时候家里的活动都以孩子为中心开展,一进入班级这样的大家庭,被“疏忽”的感觉会让孩子很不适应,老师也不可能像幼儿园老师那样用“哄”的方法解决,所以家长要做好孩子回家哭闹,不愿上学的心理准备。
如果碰到这种情况家长该怎么办?赵娜老师谈道,“老师只能在相对平等的环境下教育孩子,像一堂课不可能每个孩子都有回答问题的机会。家长首先要理解,并且在孩子提到在学校的一些不如意时,一定要站在学校、老师的这一边。也就是要肯定学校,肯定老师,不能为了安抚孩子就顺着孩子的意思说老师的不是。如果这样,孩子就会为自己的一些小错误找到可以推卸的理由,也会更厌烦上学,只会让问题往更严重的方向发展。家长应该听完孩子的诉说后,以冷静、客观的态度分析孩子说到的问题症结在哪里,能帮助孩子解决的就解决,解决不了的就及时和老师沟通,相信老师会和自己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朝一个方向努力。”
另外,家长也要及时发现孩子的问题,不能“护短”。要主动、真实、全面地向老师介绍孩子的情况,如优缺点、特长爱好、性格等;及时了解孩子在小学中的表现与老师的要求,及早发现孩子的困难,并在与老师沟通的基础上,恰当地帮助孩子。孩子在家中的进步也要及时告诉老师,孩子在学校的进步在家中也给以表扬。孩子对学校生活有不习惯的地方,要及时反映给老师。只有和老师建立统一战线的联盟,才能给孩子最恰当的帮助,让孩子尽快适应小学生活,爱上学校、爱上学习,顺利度过过渡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