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玩耍:爱怎么玩就怎么玩

http://www.sina.com.cn    《好妈妈不妨“懒”一点》 

  勤快妈妈

  一个双休日的上午,我带女儿在小区里玩。这时,我看到小伟妈妈领着4岁的小伟到楼下的草坪去玩。小伟推着一辆童车“嗨哟、嗨哟”地跟在妈妈后面。

  小伟来到草坪,看到前面的草坪里有许多小朋友在玩。于是,他将车搁好,自己跑向草坪里玩。

  妈妈也来到草坪,一看草坪里不太干净,就赶紧叫小伟离开草坪,并对小伟说:“你看,你看!这里这么脏!还有狗屎,咱们还是到别处玩吧!”

  小伟不愿回去,因为这儿有许多小朋友在一块玩游戏,可妈妈不让,小伟抬起头茫然地望着生气的妈妈,眼里满含着希望。可是,妈妈又发出了最后的通牒,小伟黯淡了双眼,无奈地跟着妈妈,掉转了头……

  专家点评

  几乎每位家长都明白让孩子自由玩耍的道理,也愿意给孩子自由,给孩子空间,而且也给了孩子很多时间来玩耍,可是,我们总在不知不觉中,一次又一次地用言行捆绑着孩子,束缚着孩子的言行,孩子并没有得到真正自由玩耍的机会,总是觉得玩不够,玩得不自由,这到底是为什么呢?其中的原因不外乎有以下几种:

  1.家长的无意识束缚

  以上案例中的故事,对于大多数家长来说,并不觉得陌生,因为这种事在生活中发生的太多了。

  不让孩子自己下楼玩,怕孩子吃亏;不让孩子玩沙子,怕弄脏了衣服;不让孩子在空地上疯跑,怕磕了碰了……

  这也反映出家长平时对孩子不经意的束缚实在太多了。

  如果小伟妈妈能多尊重些孩子的意愿,能给孩子在草坪上自由玩耍的机会,能鼓励孩子寻找到更好的玩耍的方法和地方,如果……只可惜,太多美好的“如果”被勤快的妈妈剥夺了,在不经意中,孩子自由玩耍的权利被剥夺了,更可怕的是,孩子探索世界的手脚被束缚住了,孩子的独立欲望也被消磨了。

  2.缺乏玩耍的环境

  由于现代社会大部分人居住在高楼大厦里,这种环境直接导致孩子缺乏玩耍的空间,缺乏玩耍的伙伴。

  有的家长不愿孩子与别人的孩子玩,认为:孩子毕竟是孩子,对周围环境以及交往的人缺乏辨别力和选择的能力,万一和一些有不良习惯的孩子在一起玩,染上坏习惯得不偿失;还有,孩子们在一起打打闹闹,发生意外的可能性很大,比较危险,所以不敢让孩子出去和别的孩子玩。

  虽然每一位父母都给孩子购买了许多玩具,事实上,对于孩子来说,他们最需要的是一个玩耍的环境。想想我们自己小时候,没有那么多的玩具,家长也不管我们怎么玩,我们却玩得不亦乐乎。

  3.认为玩耍无益于学习

  有些父母认为玩耍很浪费时间,因此,总是让孩子用空闲时间去上各种补习班,把孩子的时间表挤得满满的。

  有一位母亲说,读小学二年级的儿子在日记里写道:“妈妈管得我太严了,我都怀疑她是不是我的妈妈啊!她天天逼着我练琴、练书法、做题,不让我和小朋友玩!”这位当妈妈的感到伤心极了,觉得儿子怎么能这样想,自己对儿子的爱都白费了。

  许多父母的心态是,小孩子会不会玩,有什么重要的,长大会读书就好了。其实,在儿童时期,自由玩耍是一种直接的体验,也是一种十分有价值的学习方式。孩子们自由玩耍可以促进他们大脑的发育。相反,强制教育则是孩子创造力的天敌。

  另外,对于孩子来说,自由地玩耍,并不是一项简单的活动,而是一项具有社会交往意义的活动。即便是孩子在独自玩耍的时候,他们也需要从以前的社交经验中提取角色和象征符号,并移植到现在进行的游戏活动中。而且,孩子玩耍的内容和日常生活紧密关联,孩子们在玩耍时,会自觉不自觉地模仿成年人的行为,自发建立游戏规则,甚至在发生矛盾时会积极主动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来维持游戏活动的秩序。

  “懒”妈妈

  同事小刘的老公在一家外企工作。后来,老公被派到新西兰出差。

  有一年冬天,小刘带着儿子丁丁到新西兰去探望在那里工作的爸爸。在那里,小刘看到新西兰妈妈在育儿方面的独特之处,跟我讲了下面的故事:

  北半球的冬天,恰值是南半球的夏天。丁丁每天都能看到孩子们在户外不停地奔跑游玩。

  一天下午,丁丁和妈妈来到一处儿童游乐场。不一会儿,丁丁就和那帮孩子玩到了一起。孩子们好像在玩一种叫做“舌型板”的器械。

  周围聚集了五六个孩子,从四五岁到七八岁不等。这群孩子没有家长的指挥,自发地组织起来,排队轮流登上“舌型板”,滑过去再荡回来。每个孩子都自觉地耐心等待,轮到自己玩时再上去玩,玩过一次后把“舌型板”滑回起始点,交给下一个孩子。

  也许是“舌型板”太好玩了,一名年纪小一些的孩子忍不住在玩过一次之后,没有交给下一个等待的孩子,想要趁机再玩一次。

  这时,等待的小朋友不干了,他们全都围上来,有的拖住“舌型板”,有的抱住那个犯规的孩子,然后把“舌型板”交给等待的小朋友,并纷纷告诉他:“不要这样做,你多玩一次,别的小朋友就要多等一会儿,这对大家不公平,大家轮流来,耐心地等待一会儿就又轮到你了。”

  在这些小朋友的说理之下,那个“犯规”的小朋友乖乖地排到了队伍最后边。

  在这群孩子发生冲突的时候,这些孩子的妈妈们,远远地坐在公园的长凳上,有的聊天,有的看书,妈妈们并不关注孩子们之间发生了什么,尤其是那个被围困的孩子的家长,根本没有帮孩子去解围的意思,照样高高兴兴地与人闲聊。

  讲完这个故事,小刘感叹地对我说:……

  “懒”妈妈心得

  美国儿童教育学者汤姆斯·阿姆斯特朗指出,自由玩耍比有计划性的活动,对学龄前的孩子更为健康有益。既然玩耍是孩子的天性,也是孩子学习的一种方式,那么在孩子5岁之前,与其教他们电脑,让他们读书,整天把他们关在家里,还不如让他们和同龄的孩子们在一起尽情地玩耍,做各种各样的游戏,以充分地发挥孩子们爱玩的天性,保护了他们的好奇心和创造潜能,锻炼了交际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怎样让孩子自由地玩耍,听听懒妈妈的建议吧:

  心得1:不要干涉孩子玩耍

  作为家长,我们喜欢给孩子买玩具,让孩子从玩玩具中得到快乐。但是,我们也经常犯这样的错误:当孩子兴致勃勃地摆弄新玩具时,我们却会干涉孩子,并指导孩子怎么玩。有时候,看到孩子玩得不正确,我们就会说:“不是这样玩的,看看说明书上怎么玩的,应该这样玩!”“你怎么这么笨,你看妈妈给你摆一个,你好好看着点!”结果,孩子的思路被打断,孩子玩耍的快乐被淹没,孩子不能理解妈妈为什么强迫自己按照另外一种方法玩。

  玩具怎么玩,并没有固定的标准,孩子想怎么玩就怎么玩。只要有兴趣,孩子就会不断地尝试、创新,然后再尝试其他办法。

  孩子最喜欢享受玩耍的自由,特别是他们感兴趣、能够自己运用的玩具材料,由他们自己来控制,这种玩耍赋予他们极大的满足感,不仅可以促进孩子自主性、独创意识和自由发挥的能力,而且能激发孩子从多种多样的途径考虑问题,极大地开发他们的创新能力。

  更重要的是,孩子在玩玩具、玩游戏体验探索的过程中自己琢磨出来的成果,能够提升孩子的成就感和自信心。因此,作为聪明的妈妈,你千万不要干涉孩子的玩耍。

  心得2:让孩子自己跟同伴协商

  我们经常能看到,当两个孩子争抢一个玩具的时候,妈妈们就跑过来,劝这个,拉那个,试图把矛盾平息下来。事实上,孩子有能力自己去解决人际矛盾。

  小琴妈妈很少插手小琴和小朋友之间的纷争。从小琴3岁起,妈妈就遵循一个原则,让小琴独立处理人际关系。

  在小琴4岁的时候,一个星期天,妈妈带她到楼下的空地去玩。

  小琴看到和她平时一块玩的小姐姐骑着一辆漂亮的粉色自行车,眼里满是羡慕。妈妈知道,小琴也想骑,但是,妈妈什么都没说。

  过了一会儿,小琴对妈妈说:“我想骑一会儿车子。”

  这时,妈妈笑着说:“你去跟小姐姐商量商量,看她愿不愿借给你玩一会儿。”

  小琴看着妈妈,并没有挪动脚步,妈妈知道,小琴想让妈妈去说,但是妈妈想让小琴自己去处理。

  于是,妈妈鼓励小琴:“你去说吧,小姐姐应该会答应的。”

  小琴犹豫着走到小姐姐面前说:“姐姐,能让我玩一会儿你的车子吗?就一会儿。”小姐姐很爽快地答应了。

  小琴没有骑上几步,小姐姐就反悔了,追过来拉住车把不放。小琴也不愿下来,两个人就僵持下来,谁也不愿相让。妈妈在旁边看着,并没有去帮忙。

  僵持了一会儿,小琴只好从车座上下来,但两只手并没有离开车把,带着笑对小姐姐说:“姐姐,好姐姐,我就骑一会儿,好吗?”

  小姐姐摇摇头,不愿意。小琴继续劝说小姐姐,她还把玩具给小姐姐玩。小姐姐终于被说动了,小琴高兴地骑上自行车,欢快地围着场地转起来。

  妈妈放手给小琴一次独立解决问题的机会,小琴处理得非常好。

  由于小琴从小受到这方面的教育和引导,所以,她不仅能自我调节人际关系,而且在其他小朋友发生矛盾时,还能在中间调节,让矛盾双方和好。

  当懒妈妈放手让孩子自由自在地玩耍和交往时,孩子才会有意识地与周围的小伙伴交流,这对培养孩子与人交往的能力是有好处的。在交流中,孩子不仅能够发展认识能力和理解能力,而且,在交流中,孩子能体会到他人的感受和想法有时候跟自己是不同的,甚至是矛盾的。在这种时刻,如果他们希望能够在一起继续玩耍,他们就必须学会商议、妥协和变通,以求得一个适中的办法,照顾大多数人的意愿,在商议和妥协中,可以增强他们的交际能力。

声明:本文由著作权人授权新浪网独家发表,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了解育儿知识,看育儿博文和论坛,上手机新浪网亲子频道 baby.sina.cn

精品推荐

网友评论 欢迎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更多关键字: 家庭  教育 
留言板电话:010-6267630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