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那些行为与运动障碍相关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2月23日 07:26  《贴错标签的孩子》 

与感觉运动统合障碍相关的行为

感觉系统与运动(肌肉运动)系统相互协作才能产生协调的运动。而SPD儿童通常难以统合这两个系统。结果导致运动协调性很差,或有感觉运动的运用障碍(照字面理解就是“动作困难”)。具有感觉运动的运用障碍的孩子难以运用感觉信息(包括触觉和位置感受器的反馈)去计划、执行、监控及改变复杂动作。他们的动作显得笨拙、迟疑、协调性差,可能还有以下的行为表现:

·在幼儿时期,他们很难翻身,不能控制头部,如果没有支撑很难自己坐好,不会四肢爬行(更喜欢像突击队员那样用腹部“匍匐爬行”)。

·爬行出现得较晚(出生后九个月),且持续时间不超过一个月,随后便开始窝在沙发里。走路出现的时间正常,有些孩子略晚。

·有时伴有明显的口部运用障碍(不能协调嘴、舌头、吞咽和言语肌肉),可能导致言语、进食、吞咽的迟滞或异常。

·年龄稍大的孩子中,保持姿势的肌肉支持较差和末梢肌张力较差的现象普遍存在。这些孩子在没有靠背的板凳上就很难坐直;不能盘腿坐在地板上(要么躺下,要么站起来,或要求坐在凳子上);喜欢躺在椅子上,或是趴在桌上;更喜欢站在椅上,而非坐着;手臂和大腿的肌肉虚弱无力,很容易疲劳,摸上去可能感觉像面团一样柔软(或相对不常见的,特别的僵直,如肌肉伸缩性较差)。

·对大动作的控制能力较差,包括不平稳的、效率低下的或协调性差的动作;不能参与需要移动或跑步的游戏,甚至在狭小的空间里走路或排队走路也不行;避免大动作同时发生,经常会跌倒或者撞到其他的东西。

·普遍缺乏精细动作的控制,包括书写困难、异常的握笔方式、不会使用剪刀、绘画或涂色;穿衣、打扮也有困难,尤其是摁扣、扣纽扣、系带子、拉拉链等动作;不能很好地使用器皿,开启带旋钮、拉手、插销的门或橱柜时有困难;难以控制眼部肌肉进行阅读或近距离写作业。

与情绪调节缺损相关的行为

SPD儿童通常难以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情绪。对于大多数孩子,这似乎是由于感觉加工和统合障碍(如前文所述)而导致的应激状态,但对于有些孩子,它似乎还涉及到情绪调节中更基本的缺陷。可能会看到以下的行为:

·情绪强度的反映。对知觉到的身体威胁,常常以一种身体的或情绪的暴力方式进行反应,好像与刺激完全不成比例;很容易发怒,但有时好像还难以激怒,时常会毫无预兆地发生变化;外表看上去总是充满了情绪,轻微的激动都会爆发;当情绪超载时,他们往往对理智、自我控制、惩罚、恐吓或承诺无动于衷(如一位父亲这样告诉我们:“当他陷入某种情绪中时,我只能告诉他,如果不立刻平静下来,我就要扔掉他的游戏机,但这根本不管用”),这通常导致他们对传统规则的抗拒。

·这些孩子通常很难适应环境的各种变化,尤其是非预期性的事件或转变,即使是他们通常喜欢的活动也一样,因为他们觉得适应新环境太困难了。

·他们抗挫折能力可能异常的低,行为僵化、不知变通。(挫折通常出现在一般人能轻易完成而他们却不能完成的任务上,如打扮、吃饭、游戏、写作等。)

·当饥饿或困倦时,由于生理线索的丢失而感知不到,情绪问题可能会加剧。这些孩子通常在早上或下午的晚些时候,或晚上临睡前,都会有最糟糕的情绪问题。

与社会性功能相关的行为

SPD儿童通常在社会交往方面存在困难:

(1)尤其当环境比较嘈杂时,孩子会感觉很混乱,常常抓不住社会性线索。他们可能错过或误解大人和其他小朋友的话语、手势或表情,从而不能做出适当的反应。

(2)他们还可能错过那些来自动物的警告信号,如露出的尖牙或颈背部竖起的毛,被咬伤的危险很大。

(3)在其他孩子和成年人眼里,他们显得很古怪、与众不同:

·因为难以控制动作或言语输出,他们看起来或听上去与其他孩子不同。

·在嘈杂或混乱的地方,他们常常感觉超载或感觉丧失,还会被那些其他人可能忽视的事物困扰,这使得他们看起来很不成熟、不好或不合群。

·由于难以认识到“个人空间”与“人际交往距离”的问题,加上要消除不安全感,他们会倚着、抓着或站在离其他孩子或大人太近的地方。

(4)在吸引大多数孩子的活动或场景中,SPD儿童的反应消极,也可能使他们遭受挫折。生日聚会、游乐园、操场、喧闹的饭店、音乐课、电影院或者其他嘈杂的地方,都可能引发感觉超载或情绪失控。他们应尽量避免剧烈的活动,因为在这类活动中他们可能会担心跌倒、感觉超载,以及由格斗-逃避反应(见下文)而引起的、潜在的情绪爆发及攻击性行为等问题。而不幸的是,老师们经常会组织这类活动,并竭力使教室变得受大多数孩子的欢迎——热闹、有各种有趣的活动场景、音乐伴奏、舞蹈、比赛,这些活动可能会使SPD儿童的行为恶化。老师会发现,自己努力让班级充满乐趣,是为了吸引这些孩子,结果他们反倒越容易感觉超载或完全没有反应。很难想出一个更有效的方法来消除双方的挫折感和误解。

声明:新浪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了解育儿知识,看育儿博文和论坛,上手机新浪网亲子频道 baby.sina.cn

精品推荐

网友评论 欢迎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更多关键字: 心理  行为  培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