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去年以高分考入上海交大,周围的熟人都说“你儿子很优秀啊”,就连从没见过我儿子的人也这样说,这让我有些纳闷,见都没见过怎就知道他优秀?
两个女儿很少被这样夸。因为她们的学习成绩没有哥哥那么好,还有两年高考,能上个什么大学,还是个大大的问号。于是,她们也就没有这么多“优秀”的评价。
但在我眼里,女儿依然优秀,她们有很多优点是哥哥所欠缺的。
譬如那天晚饭的餐桌上。
我父亲年近八十,虽不至于糊涂,但有些自说自话。吃好饭,他把自己吃剩的一小块肉放到了我儿子面前,说“吃肉”。我心里“咯噔”一下,因为我们都明白,吃成那样的肉,谁也不会吃。只见儿子犹豫了一下,慢慢地挪开了那个小盘子。动作因为克制而缓慢,并未表现出明显的反感,但是,他的动作对表示“不吃”的意思是很明确的。
姥爷一离开,女儿就朝哥哥开了“连珠炮”:你知不知道尊老爱幼?你不吃没关系,非要当着姥爷的面这样做吗?待姥爷走开了再挪开盘子,会死啊!就算是马路上不认识的老人还要尊重呢,更何况这是你姥爷!你太伤老人心了,我刚才眼泪都快出来了……
我大大地表扬了女儿,很严厉地批评了儿子。儿子知道理亏,不管我们说话多重,他都没反驳。第二天,我又认真和他说这件事,我不要求他吃姥爷吃剩的东西,只要求他不要在老人面前失礼,直到他保证以后不再这样。
孩子们也都知道,妈妈从不会为了学习成绩朝他们大动肝火。如此盯住一件事“碎嘴”,也不是我的风格。但是,这样的事必须较真儿。做人和学习成绩,孰轻孰重,家长的标准肯定会影响孩子。
有一次坐出租车,和驾驶员闲聊,说到孩子的消费。驾驶员说,他女儿“没有两三百块的衣服,是不穿的”,我忍不住说,你开车挣钱不容易,干嘛给孩子买这么贵的衣服?他有点无奈地说:“大家都这样,她也不愿比别人差。”接着他又用欢快的语调说,还好,她学习不错,只要她学习好,别的都可以……
我忍不住劝他说,这可不行,要让她知道父母的不易,要体谅你们。但那个驾驶员还是一个劲儿地说,只要她学习好。
“只要孩子学习好,别的都……”,这话太熟悉了!曾经有人说过,全中国的家长好像都开过会,统一过思想,都会异口同声地说这句话。
如果家长真的只要求孩子学习好,然后考个好大学,有个好工作,别无他求,那么,等孩子长大成人后,表现出对父母冷漠、不体谅、不孝顺时,父母就不要伤心难过了,因为是你自己从来没有这样要求过孩子,没有这样引导过孩子。
前些天,看马未都的一本书,提到联合国对人才标准的概括,很简单,四句话: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相处,学会学习。
其中,“学习”放在第四位,而且是“学会学习”。会学习,是一种能力,不是学习成绩。
儿子当时没有语言上的或者是明显的举动向姥爷表示反感,这在一个个性张扬的青春期的男孩那里,已经算是相当克制了。他平时是一个懂事的孩子。只是在那天的餐桌上,在我和女儿看来,他做得还不够。
我也觉得儿子挺优秀,但并不是因为他考上了交大。
我还认为,两个女儿同样优秀,虽然考上交大的希望渺茫。 文/张榕
声明:本文由著作权人授权新浪网独家发表,未经许可,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