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父母给孩子的爱要有边界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5月26日 08:09  大河网-今日消费 

  听朋友说起一个高中生离家出走的事情,跟我们常常听到的天崩地裂的离家出走很不同——因为是很小的事情引发的——就是晚饭后孩子在自己的房间看书。母亲给孩子端着洗好切好的水果进去要孩子吃。孩子正在看书,就说我不要吃。妈妈说吃点水果好,非要孩子吃。孩子还是不肯吃,妈妈就干脆拿起水果往孩子嘴里喂。孩子生气了,突然发飙狠狠捶了母亲几下,并且愤怒地说:你出去,你给我出去!我讨厌你,你快出去!再下来局面从母子争执演绎到父子大战,父亲暴打了一顿“不孝”的儿子——儿子遂离家不归……

  典型的中国式妈妈的爱!

  母爱要设疆立界

  亲子关系心理学家李子勋认为:中国的独生子女一代接受了比上一代多得多的教育,但是似乎问题也多得多,成长得远不如多子女家庭的孩子好。像过去在农村,一家五六个七八个孩子,根本教育不过来,孩子多半是放养状态,大自然中撒了欢一样野生野长,很皮实很健康!起码心理很健康。现在一个孩子,问题还不单是溺爱,而是关心太多,也就是教育太多,管理太多。只有一个孩子,父母不能容忍他出错,父母的很多欲望要让孩子完成。可这会带给孩子怎样的后果呢?

  对孩子的爱,有些年龄段要爱得越多越好,譬如0-3岁,甚至3-5岁,给的爱越多孩子越有安全感,孩子的自信心建立得越完整。可是过了5岁,或者等孩子过了对父母依赖的年龄,就要把孩子放开了,给他自由成长探索的空间,给他自己承担自己的空间。

  用专家的话说,爱要适度,给孩子的爱要有边界。

  谦抑过度是伤害

  中国人重感情,传统的爱的方式更是缺少心理边界。父母喜欢将自己的价值观强加给子女,使孩子不能按照自己的意愿成长。同时中国式父母喜欢在人前谦抑自己——孩子也是自己的一部分啊——因此往往在人前自谦,孩子长得不好学得不好一无是处。完全不顾孩子的感受。再则在人前硬拉自己的孩子跟别人比较,然后不惜当面自嘲或者奚落孩子不如人。父母这一谦虚不当紧,孩子心里已经种下了我不如人的负性的种子,可怕的种子——

  谦抑不意味着父母真的不认可自己的孩子,而是在中国父母的意识系统里,自己是自己的,孩子也是自己的,孩子不成其为一个个体。

  就像过去有人称赞——贵公子真是一表人才,中国式父母会马上谦虚——哪里哪里,看他傻头傻脑的!孩子到了有判断能力的时候,当然无妨,还可以陪着父母一起谦虚。可是在孩子还很小不具备甄别能力的时候,父母的这类语言就是伤害,是一枚定时炸弹!

  我一个表姐有个毛病,总是拿自己孩子的缺点跟别人家孩子的优点比较。譬如亲戚们聚会吃饭,她的孩子见长辈不爱说话,她一定会说:你看看人家某某多有礼貌、多懂事之类!孩子不语,她会接着说:瞧就这点出息!等把孩子逼急了拂袖而去,她又拉着拽着不放——让孩子把这个吃完那个吃完!

  其实据我所知那孩子天资聪明,学习成绩也很好。至于不爱说话,其实也是假象,他在同学面前能说会道。可是在母亲面前,惯用沉默来反抗。

  孩子是独立个体

  开放的西方教育认为,父母就是父母,孩子就是孩子,孩子不属于父母,只属于他自己,他是独立的个体。父母对孩子爱,但不越界!爱,但是有尊重;爱,但是鼓励孩子担当起他自己。

  像那个最后把心肝宝贝逼离家门的妈妈一样,毫无疑问她爱孩子,可是爱到要替孩子做任何的决定,包括此时此地是不是进食一块水果!这太恐怖了。孩子都读到高中了,难道还不能自己掌控自己要不要吃一盘水果?爱到过头成为变态。要么让孩子忍无可忍之时选择激烈对抗;要么让孩子成为被母亲驯服的孱弱无能之辈。

  家长怎样与孩子建立良好的关系呢?李子勋认为,有两个关键点:一是确立边界。做父母做师长的关心孩子、爱孩子,都有自己的边界。要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是必须孩子自己去面对去解决的。二是确定程度。爱要适度,过多地给予孩子爱,就不是为了孩子,而是为了父母自己的情感需要,并且剥夺了孩子的成长机会。

  如果孩子难以获得社会化的机会,难以具备社会化的能力,最后就会造成社会适应功能缺失。


   了解育儿知识,看育儿博文和论坛,上手机新浪网亲子频道 baby.sina.cn

精品推荐

网友评论 欢迎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更多关键字: 家庭  教育  培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