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教育让人学会生存,坏的教育让人四处碰壁。
——作者手记
四楼的语音室里传出流畅的英语朗读声,让人难以相信这是在闸北八中。听课的外校老师悄悄地议论起来:
“过去八中学生中国话都学不好,还学外文?能有今天这样子,真是奇迹!”
“是啊,发音挺准的。”
“看上去,每个学生都挺喜欢英语。”
冯伟珍老师正在教英语课文《冰海沉船》。她用一幅幅自制的配套投影图片,生动地表现了爱斐思小姐舍己救人的感人故事。学生们先看投影,再听老师朗读,再自己仿说、扩说、自由表述,读写协调发展,循序渐进。最后,冯老师又请几位学生站起来分角色朗读表演,把这堂英语课教学引向了高潮。
作为成功教育实验班的英语教师,冯伟珍曾经深深地苦恼过。
冯伟珍是一位漂亮的女教师,这漂亮不仅表现在外貌上,而且更多地体现在气质上。许多女生暗自以她为楷模,说:
“冯老师穿什么衣服都好看!”
上课的时候,有个男生迟到了,也不喊“报告”,低头冲进教室。这在闸北八中曾是司空见惯的现象。冯老师见到了,微笑着说:
“你迟到了,是不是心怀愧疚之意呢?”
迟到的男生叫赵宇航,他听了连连点头,心中十分感激老师的体谅。冯老师又说:
“那么,请你过来,彬彬有礼地向我们大家表示歉意,好吗?”
“我……”
这可是从未有过的事啊。赵宇航脸涨红了,不知所措。
冯老师依然一脸笑容,说:
“没关系的,咱们谁都可能因特殊事情迟到,关键是要学会尊重别人。学习英语是学习一种文明,怎么能用粗鲁的态度呢?”
在冯老师的鼓励和指点下,赵宇航重新站到门口,喊了一声“报告”,进门后又对师生们说:
“对不起,我迟到了!”
说话的时候,赵宇航一直看着老师,当老师点头示意之后,他才移步走向自己的座位。
小小一个插曲,让同学们见识了什么叫文明之举。过去他们何曾在意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呢?他们不由得对冯老师刮目相看。
可冯老师心中的苦恼未解——闸北八中初三毕业生的英语合格率仅有22 7%。学生们一上英语课就头疼,还有人说:“我是中国人,何必学外文?”如此下去,怎么能成功呢?学外语的必要性与重要性好讲,一联系上海的发展、中国的变化,谁都能明白。可是,怎么突破学习的难关呢?怎么改变“哑巴英语”的状况呢?
经过反复探索,冯老师决定在听说上下工夫,也就是用实战之法,让学生听得懂、敢张口,养成良好的应用外语的习惯。
香港教育代表团来学校考察时,刘校长把客人带进了语音室,恰逢冯老师在上课。一位客人弯下腰,问:
“哪位同学愿与我用英语会话?”
周艳同学马上举手,说:
“Let me try。”
于是,周艳与香港客人用英语交谈起来。他们从班级、学校谈到家庭,从父母谈到个人发展,虽然费了点劲儿,但双方有了满意的沟通。
香港客人连连赞叹:
“不简单!不简单!”
冯老师渐渐发现,敢于开口表达的同学越来越多,尤其是那个赵宇航,简直成了一个“英语迷”。英语课上只要有提问,他必定抢着举手回答。
有时,冯老师请赵宇航回答问题,他答错了。可是,当老师帮他纠正错误,他掌握了之后,又一次举起手来。
“儿子啊,咱家的希望都在你身上了!”让许多人料想不到的是,外语并非一流的赵宇航,却靠外语获得了良好的发展空间。
从闸北八中毕业后,因为喜欢外语,他考入了旅游职业学校。毕业后,因为他敢讲英语,敢与外国人打交道,在南京路上找到了一份外资企业的工作。
后来,他又自费去美国留学,归国后在上海某外资企业做汽车贸易,并且因为英语好,深受外国老板赏识。
一天下午,一辆崭新的轿车停在了闸北八中门前。一位西装革履的年轻人,手提笔记本电脑下了车,文质彬彬地对门房说:
“我是冯伟珍老师的学生,我来看看她,她在吗?”
门房是位老大爷,一脸惊讶:
“您……您是她的学生呀?请进!快请进!”
也难怪门房惊讶,因为他所见到的八中的毕业生,大都是工人打扮,哪有赵宇航这般派头?
师生相见分外亲切。冯老师指着笔记本电脑问:
“拿这个干吗?”
赵宇航得意地笑笑,说:
“向恩师汇报一下成长经历呗,还有我的业务,请老师指点哪!”
在他演示的时候,冯老师问:
“有家庭了吗?”
“有了。”
“姑娘是做什么的?”
“空姐。”
“空姐?”
办公室里的老师们一听都来了兴趣:
“怎么‘骗’到手的?”
“靠外语?”
八中的老师与学生关系一向融洽,尤其是毕业生,像一家人一样无话不说。
赵宇航“嘿嘿”地笑着,回答:
“也没怎么‘骗’,在去英国的飞机上认识的。我担心她的安全,结婚后,让她改做地面工作了。”
他沉默了一会,动情地说:
“闸北八中是我的福地啊,而外语成了我的命根子。凭我这文化水平,考十年也考不上大学。可靠外语这本领,我可以走遍天下,过着快乐的日子……”
他站起来,给老师们深深鞠了一躬,说:
“谢谢老师们,你们太辛苦了,我不会忘记老师的!”
声明:本文由著作权人授权新浪网独家发表,未经许可,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