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中心 > 教育中心 > 心理行为语言 > 《我的孩子是“中等生”》 > 正文
家里住的是复式房屋,通往二层的楼梯很陡,装修的时候最担心的便是这楼梯,棱角分明,大人摔倒了都有骨折的危险,何况是小孩子呢?所以我的设想,应该在楼梯口拦上些什么,以便阻止儿子向上爬。但妻子却坚决反对。
妻子的观点是:你越阻止孩子做什么,他就越要去做,而我们是不可能每分每秒都盯住他的。所以,最好的办法便是教给他如何去做。儿子八个月大的时候从奶奶家搬回了自己的家,一进门便对楼梯发生了兴趣。当天他的妈妈便开始认真地教他爬楼梯:双手紧紧抓住栏杆,一级一级稳稳地上;只向上看,不向下看;转弯处要格外当心,等等。儿子很快学会了,爬上爬下成了他的游戏,前几天我们还在一旁扶着他,但他开始哇哇叫着不让人扶,我们便在后面紧紧地跟着,紧张地张开双手准备迎接随时会出来的险情。几天之后,这已经显得没有必要了,儿子能够相当熟练、迅速地爬上爬下。儿子从来没有在楼梯上摔倒过。事实是,我们大人也从来没有摔倒过。这说明,越危险的地方,往往是越安全的地方,因为我们时时警惕着危险,便回避了危险。
两岁那年的夏天看着妈妈切西瓜,儿子便迷上了那锋锐的西瓜刀,哭着闹着要自己切。我们的观点是:不要因为一些非原则的问题阻止孩子意愿的满足,经常不能满足会使孩子产生受挫折感,影响他对于社会与人生的看法。所以,妻子便将西瓜刀交到了儿子的手上,同时教他应该如何切。但这对于两岁的孩子确实很难把握,事实上他根本无法稳稳地握住那把刀。看着他挥舞着闪光的刀向西瓜一下下猛砍,我们才真懂了什么叫心提到嗓子眼儿。刀很快成了儿子的玩具,他不仅用它切西瓜,还将一切能够拿到的东西都切上几下,不仅瓜果让他切得不成样子,连馒头也切成一小块一小块的。
再多的小心也没有用,儿子有一次果然切到了手指,鲜血直流,哇哇大哭。这事教育了儿子,从那以后,他还坚持玩刀,但总是自觉地把左手放得远远的,于是再也不存在切伤自己的问题了。妻子总结说:不要怕让孩子吃亏,受点苦头,他会学会保护自己,学会如何去做。
妻子缝衣服的针,也是儿子的玩具。一开始我看着心惊肉跳,坚决反对,但妻子说:“扎了也没有什么,不就是流点血嘛,他就会学会以后不被扎。”确实,我们应该有勇气让 孩子在受伤中成长。因为小区的热水供应总是不好,所以家里每天还要插电热水器洗澡。儿子又迷上了这件事情,总要亲自插拔插头。我们小的时候,家长是绝对禁止小孩子玩插头的,所以一开始我们也是本能地阻止,但没有用,越禁止他便越要做,每天都要为这事哭好久。于是妻子便转变了战略,教给他如何插拔插头,那以后,烧热水器便成了儿子的工作。他从两岁开始每天做这件事情,从来没有被电着过。孩子爱劳动的热情也受到了保护和培养。
声明:新浪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