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慢养是给小孩最好的礼物

  “黑老师,您看我这个孩子怎么教比较合适? ”“我们就是不喜欢学习,您有好的建议吗? ”每次公开课之后,黑幼龙总被诸多家长团团围住,争着跟他探讨各自家庭的疑难杂症。近年来,黑幼龙频繁来内地演讲、教学,他的训练内容主要包括两块:一个是针对企业高管的管理教程,另一个则是针对普通人群的人际关系教程。他的“慢养——给孩子一个好性格”的理念,在内地新生代家长中产生的影响正在扩散开来。

  学历占不到成功的20%

  记:很多内地读者都是通过“慢养”这个概念认识你的,但家长有时也会迷惑,在这么快节奏的时代,怎样才能做到慢呢?

  黑:这个首先要从家长自己的心态入手。父母们有没有冷静下来,问过自己几个很重要的问题:我们天天急着要求小孩去做功课,去应付考试,那有没有想过究竟希望小孩将来成为什么样的人呢?比如,是希望小孩赚很多钱但不快乐,还是做一个快乐的普通人?我相信十有八九的父母都会说希望小孩幸福快乐,好,那你现在教养小孩,就以“幸福快乐”为目标,而不是以“这次期中考试考多少分”为目标。

  我举个例子,如果有个18岁的女孩,她问父母:我周六可不可以去跳舞?父母也许会立刻回答可以或者不可以。如果是慢养,那父母就先不要急着回答,而是先问女儿:你觉得自己可不可以去?给她可以选择的空间,让小孩学会对自己负责。如果小孩说,虽然我三天后有个考试,但这个舞会很重要,我可以在舞会结束之后恶补一下。很显然,她已经做出了去的决定,并且很清楚接下来怎么做。如果小孩说,我还有一个报告没写完,估计来不及。那就是她自己选择不去。这两种选择都很合理,父母只要支持她就对了。如果父母每次跟小孩互动的时候,都能够先听一下小孩的意见,把自己想要小孩做的事情,变成问题,而不是粗暴的命令,那效果会好很多。

  记:问题是内地有严格的高考制度,很多父母都担心,如果现在不赶紧管小孩,以后就来不及了。

  黑:我承认高考制度确实给家长和小孩很大的压力,但这并非完全无法改善。十多年前,EQ(情商)被提出来,并且很多调查也表明,一个人一生的发展,情商的影响力占80%,智商的影响,学历知识这些,只占20%。

  台湾地区有家杂志,访问了一百多家高新科技公司的主管,问他们最希望前来应聘的人具备什么素质。其中大部分都说,专业知识反而在其次,他们最希望应聘者有热忱的态度和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如果一个年轻工程师来了之后闷闷不乐,跟其他同事也相处不好,那他通常过不了几个月就会离职。但这样的人,以前可能是名牌大学的高材生。很可惜,父母通常不会想这么远,认为孩子考上大学就万事大吉了。其实更大的考验还在后面,他毕业之后进入什么公司,经受什么挫折,能不能处理好人际关系,等等。

  “好小孩”与“坏小孩”的对比

  记:我看到你太太写的文章,她从小读最好的小学、中学、大学,但始终觉得自己不快乐。

  黑:我们结婚几年之后,她还经常做关于考试的噩梦,可见考试对她的负面影响有多大。反过来说,没有考入大学,或者没有考入第一流的大学,也不必灰心。我自己就是一个例子,我考试失败,只能去参军,当时也觉得前途茫茫。但后来呢,十多年前我这个没读过大学的人,在台湾教企业管理和沟通课程,底下都是第一流大学出来的精英分子。甲骨文公司的董事长兼总裁埃里森在斯坦福大学的毕业典礼上就说过:各位,你们以后都不会变成有钱人了。因为世界排名前三位的富豪,都没有大学毕业。去年金融危机的时候,美国ABC电视新闻访问巴菲特,现在经济这么差,美国家长还要不要拼了老命送孩子进大学?巴菲特就说,如果你是为了文凭、学位,大可不必进大学,因为学历不能成为找到工作的保障;但如果你是为了学一种能力,那进大学还是很值得的。

  现在很多父母的观念还停留在拿一张大学文凭的阶段,这个思路一定要改变。中国人说性格决定一个人的命运,而不是努力、学历这些因素,就是这个道理。

  记:你曾经提到一个人只要把自己的特长发扬光大,就是成功了一半。

  黑:虽然一个人没法跟整个社会制度抗衡,但父母可以帮小孩一个天大的忙,那就是发现他的特长在哪里,并且帮他把这个特长发扬光大,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我,我就喜欢英文,那我就专注这一方面;但我数学不行,如果我父母非让我成为一个工程师,那只会事倍功半,就算我考上了,也会是一个很烂的、很不开心的工程师。虽然我也是考试制度下的牺牲品,但我还是找到了一条适合我的路。

  做父母的,千万不要认为自己的小孩没什么天分。说天分可能太高了,其实就是特长,小孩能够做到最好、觉得自己最应该做的事情,用专有名词来说就是“使命感”。有的可能是画画,有的是喜欢小动物,如果一个女孩子爱美,一天到晚打扮,那父母可以建议她去当整容医生。当然这些都需要努力,但孩子是愿意朝着自己感兴趣的方向去努力的。

  内地青少年最缺乏沟通能力

  记:卡内基曾在台湾地区做过一个调查,发现80%的台湾青少年认为自己最缺乏 “自信”,在你看来,内地青少年最缺乏的是什么?

  黑:根据我个人的观察,我认为内地的小孩最缺乏的是人际关系的处理能力,他们迫切需要学习怎么跟别人交往,而不要那么以自我为中心,当然这也跟内地的独生子女政策有关。再加上,父母工作都很忙,回到家已经很晚很累了,只关心一下小孩的功课,跟小孩之间的互动就很差,也就错过了最宝贵的小孩性格的塑造阶段。这个阶段过去之后,小孩的性格还是可能改变的,但会非常困难。

  卡内基的人际原则有三十条,第一条,少对别人有负面的批评、责备、抱怨。但你看家长都是怎么做的,面对孩子大多是批评,那孩子将来也会成为常常批评别人的人,也以负面的态度跟别人交往。

  第二条,学会感恩,给予别人肯定的回馈。但传统的中国父母很难意识到这一点,父母没有教给我们感激、赞美,我们也很难给予别人。我太太小时候无论考得多好,别人怎么夸奖,她父母也只会说“哪里,哪里,她只是笨鸟先飞”,弄得她就真的认为自己很笨。但这在美国是很自然的,人们把“你真棒”、“我爱你”放在嘴边。要知道一个人内心深处最强烈的需求之一,就是获得他人的肯定,而能够满足他人的这种渴望,其实是一种能力。这种能力的重要性,绝对超过你数学是考80分还是95分。

  一个在赞美、肯定环境中长大的小孩,会比其他小孩更有自信,更敢于尝试。比如说,一份工作说需要有两年以上的经验,如果是个自信的人,哪怕只有一年经验,他也敢去应征,心想自己在学校做过社团工作,说不定能说服主考官;但如果是个自卑的人呢,他会说我还差两个礼拜才满两年,我肯定不会被录取的。差别就是这么大。

  亲子教育重量,更重质

  记:你也提到家长们的工作忙碌,他们怎么提高亲子教育的质量?

  黑:我来讲个故事。卡内基曾经有一个老讲师,是美国人,他的工作就是培训讲师,年轻时常出差,但他每次回家都记得给女儿带点小礼物,并且花时间跟女儿一起玩。几年后,他工作调动,变成内勤,不出差了,每天都能准时上下班。直到某天他如噩梦初醒,因为他女儿过来推他:爸爸,你怎么还不出差?因为爸爸总是出差回来之后跟她玩,给她买礼物,现在不出差了,陪玩和礼物也都没了。

  这个故事很能说明,天天在家、有很多时间跟孩子在一起的父母,未必就是好父母,关键还要看跟孩子如何相处,小孩很希望拥有父母百分百的注意力。你工作再忙,每周总能抽出一两个晚上早点回家吧,你给自己下个决心,晚饭之后,别的都不做,就专心跟小孩谈话。这种谈话是沟通、聆听,而不是训斥、命令。我甚至建议最好不要问功课方面的问题,这很可能会破坏小孩的兴致。这样的亲子关系,就是用质来弥补量的不足。

  最后,我还想给父母一点建议,这个建议虽然有一点残忍,但我还是非讲不可。那就是,小孩的事终究还是小孩的事,父母不要认为小孩的事是自己的事。好比小孩要跟某人结婚,你很不喜欢,大部分的中国父母会干预,但你有没有想到是他要结婚,他要跟对方生活一辈子,哪怕将来可能离婚,但那还是他自己的事情。你把他培养成一个有独立主张的人之后,父母能做的,就是支持和祝福了。


   了解育儿知识,看育儿博文和论坛,上手机新浪网亲子频道 baby.sina.cn

精品推荐

网友评论 欢迎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分享到:
更多关键字: 教育  慢养  沟通  学历 

企业服务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