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育儿时家庭出现的常见问题

http://www.sina.com.cn    《如何说孩子才能和平相处》 

  常见问题

  我们的组员在这堂课结束之后,心中怀着对于孩子感受的认可、脑海中充斥着种种问题,迫切地想将自家发生的情况与他人分享。首先,我们来看看他们的问题。

  1.我试着让儿子了解,我明白他愤怒的感受。我甚至告诉他:“我知道你恨你弟弟。”但是这样做好像只是让他更生气了,他尖叫着喊道:“不,我不恨他!”我是哪里做错了呢?

  大部分孩子对自己的兄弟姐妹都怀着复杂的情感,如果别人说他们满脑子都是仇恨,他们会感觉很不痛快或是忿忿不平。比较有用的说法是:“在我看来,你对弟弟的感觉是双重的。有时候你非常喜欢他,而有时候他就像个魔鬼,让你抓狂。”

  2.对于一个始终告诉你他憎恨自己弟弟的孩子,你该如何做呢?当我答:“我能听得出你讨厌他。”他就会冲我大喊:“没错,我讨厌死他了!”我会说:“孩子,你真是恨透他了。”而他则嚎叫:“对了,我就是恨他。”就此,我们卡住了壳,再无进展。

  为了帮助孩子不要总是一根筋地把思绪全部集中在自己的满腔怒火上,采用能够促他前行的语言对他的感受情绪重新进行描述会是一种很有用的做法。下面这些句子应该比较有帮助:

  “我能听得出你有多生大卫的气。”

  “他做的一些事情真是惹你生气了。”

  “他说的一些话肯定是激怒你了。”

  “你愿意多跟我说说这里面的情况吗?”

  3.我告诉3岁大的女儿:“别打你的妹妹。回房间去揍你的洋娃娃吧。”但是她拒绝了,还是没完没了地折腾小宝宝。那我还应该继续使用这种方法吗?

  把孩子从身边支开并让她打洋娃娃出气,要孩子在你面前通过打洋娃娃来发泄自己的感受,这二者之间是有差别的。这样的说法会更有效:“我不能让你伤着小宝宝,不过你可以让我看着把气撒向洋娃娃。”

  关键词在于“让我看着”。在孩子用手指头戳或是不住地用拳击打洋娃娃的时候,家长可以用几句话来描述孩子努力想表达的想法。

  “你妹妹真是把你给惹恼了。”

  “有时候她让你气不打一处来。”

  “很高兴你能把这一切展示给我看。如果你再出现这样的情绪,一定要来告诉我哦。”

  4.我试着让我3岁大的女儿利用她的洋娃娃来向我展示她对小宝宝的感受。当她愤怒地将娃娃的头丢到地板上的时候,我意识到,这样可能对她有好处,但我就是看不下去。是不是只有我一个人有如此想法呢?

  并不是只有你一个哦。其他一些也有类似反应的家长发现,如果他们的孩子利用旧枕头、黏土、手敷水彩颜料或是彩色铅笔和纸张作为表达的介质,那么他们就会感觉较为安心。

  “你能给我画一幅画表达你的感受吗?”

  “这些弯弯曲曲的黑色线条告诉我你正怒火中烧!”

  “你那么玩命晃那个枕头,我知道你气得想大喊大叫。”

  如果没有其他材料可用,我们也可以用用这些句子:

  “我不能让你掐小宝宝,你可以用语言告诉我你有多么愤怒,可以很大声地说:‘我要气疯啦!!’”

  5.我注意到,每当有亲戚来访,抱着我家的小宝宝亲昵不停时,我5岁大的儿子看起来总是蔫蔫的,无精打采。后来,他把这份怨气都发泄在了小妹妹身上。我能做点什么来改善这种情况吗?

  如果我们对这些好心善意的亲朋们保持缄默,效果会不会非常好呢?其实不需要预先提醒亲戚们注意这些问题,你完全可以大方地对儿子讲出他可能会产生的感受,从而在无害的情况下让他的烦恼痛苦得到抵消:

  “我知道,每个人都抱着小妹妹哄个不停,嘴里嘟囔着‘她多漂亮呀,可爱死啦’这样的话语让你感觉很不痛快,哪怕你知道,在你也这么小的时候,他们也这样抱着你,说过同样的话。如果下次你再出现这样的郁闷情绪,给我暗示,比如说使个眼色,我就会向你眨眨眼。这样你就知道我了解你的情绪了,这是咱们俩的秘密哦。”

  6.我儿子好像永远也没法从他妹妹的角度看待问题。最近我一直问他:“如果妹妹也这么对你,你会怎么想?但他怎么也不回答我。这是为什么呢?”

  这个问题会把他难住了。如果他诚实地回答,他就不得不承认他也不愿意那样。如果你希望你的儿子能够换个角度考虑问题,只需要简单地说上一句对他表示信任的话即可:“我相信你能够想象得出,如果我们也这样对你,你会作何感受?”那么,他就必须要思考一下:“我能想象得出来那样的情景吗?那样的话我会作何感受呢?”不过他不需要非得回答别人,只要自己心知肚明就好。这样就足够了。

  7.我十几岁的女儿总是喋喋不休地抱怨她的弟弟,有时候我简直招架不住了,难道每次她来找我叨叨我都必须要认真倾听吗?

  对所有人来说,很多时候我们都没有耐心去听那么多抱怨的话。让我们的孩子了解到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你可以告诉你的女儿:“我听得出你有多么烦你弟弟,但是现在我很难再往下听。咱们饭后坐下来好好谈谈吧。”

  有这样一位母亲,她对子女每天连续不断的抱怨简直失去了最后一点耐心,于是她买了几个本子,分别交给自己的孩子,作为他们每个人的“牢骚簿”,他们可以把对彼此的抱怨愤怒之情通过记录或绘画的方式保存在本子中。本子立刻产生了效果,母亲身边的抱怨声也明显减少了。

声明:本文由著作权人授权新浪网独家发表,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了解育儿知识,看育儿博文和论坛,上手机新浪网亲子频道 baby.sina.cn

精品推荐

网友评论 欢迎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更多关键字: 家庭  教育  沟通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