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发脾气是必然的吗?两岁孩子的“第一反抗期”是必然的吗?青春期“第二反抗期”是必然的吗?刘姥姥养育女儿和养育孙女小荷的经验说明,如果家长有足够的育儿智慧,这两次反抗期都是可以避免的,不是必然的。
孩子为什么发脾气——
一、大人没能读懂孩子:小荷刚满一岁时,我去她家做客,她像主人似的带我去阳台玩儿,她牵着我,快到阳台时,我没跟小荷商量就想趁机拐到卫生间。我刚转身,小荷就手指阳台哭了起来,显然她觉得自己的想法遇到了挫折,我没搞懂她的意思,而她又不会清晰表达自己的想法,所以用哭来表达。孩子发脾气的最常见原因在于大人不理解孩子的意愿,而孩子尚不会正确表达自己的意愿,因此用哭叫、发脾气来表达自己的挫折感。
二、大人摆家长架子:“天下人一律平等”,这是小儿与生俱来的理念,他们没有长幼有序的概念,如果大人喋喋不休地对孩子说教,在孩子看来就是大人不尊重他们,孩子是不高兴的,经常说教的家长必然让孩子脾气大。
孩子也不喜欢大人以为孩子小、什么也不懂,讨厌大人反复追问“这是什么”之类没有创意的问题。正确的语言应当有启发性,有创意,有教育意义,比如:与其指着西红柿问孩子这是什么,不如编个关于西红柿的儿歌给孩子听,培养他们的创造性。其实,孩子会说话后大都是“话痨”,大人只要耐心倾听,就会找到理解孩子的钥匙,很好地与孩子沟通。
不谙人世的孩子是世上最欢快的人,为此,逗宝宝发笑很容易,而且是非常必要的,欢快的孩子自然不爱发脾气。每位家长都要会跟孩子搞笑。即使自己先前是个严肃的人,有孩子后也要让自己变得滑稽活泼,爱做鬼脸,会出洋相。
婴儿出生时,大脑已基本发育成熟,但脑细胞的枝杈基本是空的,只有15%的脑细胞互相联网,就像刚刚种上的小树只有几个枝,远远没有枝繁叶茂,0到3岁是脑细胞迅速联网的一个时段,到3岁时,孩子的大脑基本与大人没什么区别了。因此0到3岁是决定孩子一生智商、情商和社商的关键时期,如果将人生比作万丈高楼,0到3岁这3年就是大楼的底座,教养良好的童年好比人生的黄金地基,能保证孩子终生巍巍屹立。
三、家长爱生气:不少家长爱用生气的方法逼迫孩子做事,而生气是一种会传染的负面体态,常生气的家长必然让孩子也容易生气发脾气。
四、因为疲劳:比如看电视过久,孩子的肌体会变得过度松弛慵懒,这时候家长让孩子做事就很可能碰一鼻子灰。懒散的孩子往往什么也不想做,让他们做事几乎等于鸡蛋碰石头,孩子是不会听商量的,如果硬逼硬催着,你就看孩子怎么发脾气吧。
五、可能孩子肚子饿了或者病了:孩子肌体微小,能量难以持续,但孩子由于人生经验缺乏,不会分析问题出现的原因,他们不会说我肚子饿了或者我不舒服了,却往往表现为烦躁哭闹发脾气。
爸爸妈妈应该这样做——
* 一岁前,多跟孩子笑说儿语。听幼儿咿咿呀呀跟你“回话”,一旦幼儿会说话,他们就会有良好的沟通能力,会表达自己的需要和感觉,而不用哭闹发脾气来表达挫折感。孩子会说话后,大人要克制自己,尽量多听少说。这一点看似挑战,其实不难,人都有多面性,例如在领导面前和在家人面前,态度肯定不一样,那么,将孩子当成自己的老师,洗耳恭听,给孩子树立善于倾听的好样板,让孩子有练习沟通的机会。要想孩子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就必须有大量练习机会。
* 两岁左右使用一次硬性爱(Time Out) 来建立家长权威。以便与绵绵不断的软性爱取得平衡,要知道,万物都要讲求平衡,温馨的爱有一两次硬性爱来制衡才好。当然,前提必须是大人一向公正、温和、懂育儿智慧,否则硬性爱也可能不奏效。面对自己尊重的家长,孩子往往不发脾气。
* 将自己降低到和孩子一样的水平。看着孩子的眼睛,伏下身子说话,跟孩子一起玩儿,一起游戏,一起学习,让孩子快乐,快乐的孩子自然不发脾气。
* 两口子互相吹捧——在与孩子单独相处时,妈妈夸爸爸,爸爸夸妈妈,别怕夸张,孩子不会日后跟你算账嫌爸妈“彼此吹捧,夸大其词”,为爸妈感到自豪的孩子有幸福感,幸福的孩子不发脾气。
* 让孩子心情宁静:在孩子面前说话一定要柔声细语,将音量降低到刚能听清楚为准。孩子幼嫩的耳膜最大承受量为优质洗碗机的沙沙声,在孩子跟前说话大声,短期的危害是令孩子烦躁、发脾气,长此以往则会伤害孩子的听力,而听力、观察力和用脑能力是三大重要智力结构,需要认真保护。
* 让孩子情绪温馨:妈妈爸爸要随孩子的出生而成长,与子俱进,如果过去做事粗放大意、噼啪作响,那么如今为了孩子,做事说话一举一动都要注意轻静柔和,给孩子树立优雅样板,这会起到令孩子柔化情绪、爽身爽心的作用。
* 注意孩子的身体是否累了:傍晚是亲子团聚的时刻,也是大家都累了的时刻,这个时候要注意孩子的身体状况,如果孩子的小脸发灰、眼睛不亮,那就说明他累了,这时候可让孩子吃点东西,然后看20分钟电视,然后再实施教育不迟。有精力的孩子不发脾气。当然,不能一边吃一边看电视以免养成边吃边看不知不觉吃过量的习惯,看电视一天不能超过半小时,电视不是书,读书时,人可以停下来,分析、理解、判断、吸收,是积极的思维活动,而看电视将听、看、思这三个智力活动全部占据,人脑完全停滞,只能起到放松作用,兼而记住点知识,但知识多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智力好。
* 言教不如身教。大人要控制自己的情绪,给孩子以耐心愉悦的样板。如果妈妈感觉烦躁有压力,立即停下手头一切,仰卧,做缓慢而深沉的腹式呼吸。直到情绪平稳下来。跟孩子说话时,耐心听孩子说完,并回以赞扬和鼓励。如果有不同意见,可以说“是吗”,也可以问为什么,但不给答案,让孩子自己去琢磨以便促进孩子的思维能力。
以下问题家长要尽量避免——
让孩子做不适合年龄段的事
拿孩子与别的孩子做比较
很少拥抱孩子、不理睬孩子
过分保护孩子,不让孩子做他喜欢做的事
言而无信,对孩子要求前后不一,让孩子无所适从,把孩子当成出气筒
父母当孩子面吵架
缺乏委婉和耐心,逼迫孩子吃饭、睡觉
爸妈育儿态度不一致,孩子无所适从
不负责任地胡乱应付孩子
专家简介:刘姥姥,本名刘维隽,儿童早期教育专家,毕业于奥克兰科技大学教育系儿童早期教育专业。现居新西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