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孩子想跟您分享他的喜、怒、哀、乐的时候,当孩子想倾诉内心委屈的时候,当孩子想表达自己见解的时候,当孩子为自己犯的错误“强词夺理”的时候……少用嘴,多用耳,做孩子忠实的倾听者,带着耐心、诚心去“洗耳恭听”,你会发现一个不同于成人的世界。
身边案例(一)
原来如此
小虎的爸爸很喜欢养花,在他们家的阳台上种了十几盆花草。爸爸每天都按时给花浇水,定期施肥,小虎也经常参与帮忙。一天,爸爸看到小虎把花盆里的花都连根拔了出来,正摆放在地上“研究”呢!爸爸气愤极了,走过去就要打小虎。
幼儿心理解析:
孩子是这个世界的生客,对一切事物都充满了好奇。基于好奇心的驱使,小孩子都喜欢探索、尝试。小虎在学习了“动物几只脚”的歌谣后,萌发了想看一看花的脚是什么样子的想法,并且把这种想法付诸了行动。当时他只想着满足自己的好奇,没有考虑到爸爸的感受及花被拔出来后会不会死掉等问题。
如果爸爸当时不问原因打了小虎,那么可能连同孩子可贵的好奇心和想象力也打掉了。以后孩子再遇到事情的时候就会缩手缩脚,不敢越“雷池”一步了。
学会倾听孩子的想法,是保护孩子好奇心和探索行为的最好方法之一。
方法运用:
妈妈也很心疼这些花,但是这时她忽然想起不久前刚看过的一个小故事:
大卫有两个孩子,一个5岁,一个7岁。有一天他正在教7岁的孩子凯利怎样使用瓦斯驱动割草机。这时,他的妻子叫他。当大卫转身回答问题时,凯利把割草机推到草坪边的花圃上——所到之处,大约两英尺宽的花卉已被夷为平地。
看到花费了大量时间和精力,令邻居羡慕不已的花圃被毁坏了,大卫有些失控了,他对孩子吼了起来。这时,他的妻子走到他身边,把手放在他的肩膀上说:“大卫,请记住——我们在养孩子,而不是在养花!”
小虎妈妈理智地拉住了爸爸:“几盆花没有了可以再买,孩子和花比起来哪个更重要?先听听孩子怎么说。”妈妈跟小虎进行了如下的对话——
妈妈:“妈妈知道,你也很喜欢这些花,把这些花拔下来肯定有你的想法。”小虎:“是。”
妈妈:“我和爸爸都想知道,你能告诉我们吗?”小虎:“今天,我们老师教了一首儿歌。”
妈妈:“教的什么儿歌?”小虎:“小河蚌一只脚,大公鸡两只脚,小花猫四只脚,蜻蜓蝴蝶六只脚,章鱼蜘蛛八只脚……”
妈妈:“这跟你把花拔出来有什么关系吗?”小虎:“我想看一看花的脚长得什么样?它们为什么能站在花盆里?”
妈妈:“原来是这样!”
……
爸爸妈妈在“洗耳恭听”了小虎的行为动机之后真是很庆幸,庆幸刚才没有因为孩子的破坏行为而惩罚孩子。原来孩子的行为背后有那么多令人意想不到的理由。
知心话语:
认真倾听孩子的话,不仅是对孩子人格的一种尊重,同时也是走进孩子心灵深处的有效手段。
温馨提醒
“洗耳恭听”法在运用时应掌握以下原则:
1.倾听孩子说话的时候要专注、耐心,不要让孩子感觉是在敷衍;
2.在孩子叙述的时候尽量不要打断孩子的话发表自己的看法;
3.把孩子的感受用恰当的话语表达出来,表示认同孩子的感受。
专家支招
陈玮,女,1965年7月生。1993年毕业于北京理工大学,获硕士学位。著有《冯德全早教方案④:都市白领育儿手册》在谈到与孩子乐乐进行心灵沟通时,她讲道——
一天,我们看望乐乐的爷爷奶奶,回来后,乐乐的爸爸停车入位,先把车头开进车位里面。4岁的乐乐在车上说:“别这么停,调头。”爸爸不知道儿子为什么提出这个要求,就说:“就这样吧。”说完就下了车。乐乐见状就哭了起来。我说:“你有什么要求应该好好说,不能哭。爸爸开车,想怎么停就怎么停。如果你有自己的想法,就应该说服爸爸。”
这时爸爸打开了乐乐坐的那一侧车门,也问乐乐为什么要调头。乐乐说:“爸爸,把车头停在外面,明天开车时,如果着急,一开车,一拐弯,就能出去了。”原来小儿子是考虑明天开车方便啊。他这个想法是合理的,爸爸连连说好。我也给儿子一个微笑,赞赏他说服成功。
事后我对老公说:“你配合得很好!对孩子的话也要倾听,我们与儿子有了一次心灵上的交流!”
摘自《冯德全早教方案④:都市白领育儿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