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中心 > 教育中心 > 家庭教育 > 《好成绩是帮出来的》 > 正文
我们的孩子也许是幸运的:爸爸是学工的,妈妈是学文的。我和爱人文理结合,配合默契,给了孩子全方位的知识启迪、引导和帮助。从小学到高中,他们学习上的疑难问题,可足不出户地得到解决。如果说课堂给了他们一只腾飞的翅膀,那么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他们的另一只翅膀是家庭给予的。
1. 家风濡染,嗜学成习
我们的职业性质和习惯决定了每天必须读书、学习,客观上为孩子营造了一个文明、知识的氛围。加上儿童具有爱模仿、易受感染的特点,他们从小就对读书和学习产生好奇和兴趣。
鹏1岁半时每天要看《看图识字》,准时收听“小喇叭”;3岁时对文具、书包产生极大兴趣,要笔和本写字……
鲲1岁半时见到书就爱不释手,每天也准时收听“小喇叭”;2岁时见我看书他也要看,见我写字他也要写,每天缠着我讲《看图识字》《看图说话》《小朋友》,读一年级课本;4岁半时每天睁眼就问语文、数学题。1981年4月1日,鲲对我说:“妈,我要上大学。”当时他还不满5周岁。
这一良好学习习惯和兴趣的奠基,确立了他们以后的志趣和追求。我们引领孩子迈出走向成功的又一步。
2. 活教活学,扎牢知识的根基
浇花浇根,教知识也要教根。无论教孩子什么知识,不但要求他们知其然,还要让他们知其所以然,重在理解。
我在教孩子识数时,把抽象的数字幻化在具体可见的事物中,告诉他们几个就是几个1,0就是没有……并让孩子在日常生活中感受、体会数字的含义。
在加减乘除计算中,我们不满足于得数的正确,还要求孩子理解算式中每个数字的关系,如加法中加数与被加数的关系,乘法中乘数与被乘数的关系等。为加强理解,经常训练他们根据算式中的数字编应用题。就连“+”“-”“×”“÷”“=”等计算符号,也在他们刚一接触时就形象地讲解了它们的意义和用途。
在识字方面,我们先不急于教孩子写字,而是先训练他们认字。孩子1岁半时,我通过指读《看图识字》《看图说话》《小朋友》和一年级语文课本等教孩子认字。他们熟读成诵,在会读、会背、会讲的同时也认识了那个字。
孩子4岁时,我还把27个汉语拼音字母和常用字写在大纸上贴在墙上,强化孩子对生字的记忆。鲲在4岁时已认识所有字母,会拼读,能读一年级语文课本;孩子们4岁才开始学写字,由于认得多,稍加指点笔画就会写了。2个月后会写50多个字,5岁时已会写100多个字了。鹏6岁、鲲5岁6个月学会根据拼音、偏旁查字典,从此掌握了识字工具。
在此基础上,我们逐步加进有关字的结构、字的多音多义等知识,打牢识字基础。
对于词语,我们不但要求孩子会解释,还要求会使用,经常让两个孩子进行造句比赛。对于带有感情色彩的动词、形容词,往往通过与近义词的对比造句训练加以区别和理解。对成语不但要会解释,会使用,有的还要知道它的典故。
对于公式、定理性知识,在记住的基础上,能证明和实验的则让他们加以证明、实验,弄懂该公式和定理得出的来由,掌握原理,记住规律,会举一反三。对于地理、历史、政治、生物这些常识性知识较多的课程,我们也告诉孩子,除了常识、概念需要记准、记牢,其他内容不必死记硬背,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
3. 寓教于乐,在玩中学
教育是教者和受教者双方互动的行为,需要二者在心理需求、目标和情感上的共鸣与和谐。根据儿童爱玩、好动的特点,我们通过讲故事,让孩子说歌谣、猜谜语、做智力游戏等趣味性手段,把各种知识、道理教给孩子,寓教于乐,让他们在玩中学习,在玩中增长见识。
小哥俩年龄相仿,知识程度也相近,甚至互有所长。我们常为他们设计竞赛项目,如组词、造句竞赛,编动作说成语,编故事,猜灯谜,智力抢答,趣味数学,快算××,英语单词竞赛等等。孩子们兴致极浓,既促进了智力、知识的增长,又丰富了他们的课余生活。孩子们的许多书本外的知识都是通过这种方式获得的。
这种形式不仅适合早期教育,也适用于小学、中学阶段,不同的只是内容、程度的变化。猜灯谜、智力问答等游戏日后还成了我们家庭的娱乐项目之一,不过,不再是爸爸妈妈出题考孩子,而是孩子考我们了。
声明:新浪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