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孩子的心理疾病和家长有关

  “在平时的门诊中,我们遇到家长最多的问题还是孩子好动、注意力不集中,还有些呈现孤独症的症状。这说明家长们已经不仅仅只关注孩子感冒、发烧引起的身体疾病,还更加关注孩子的心理是不是‘生病’了。”上周,南京脑科医院儿童心理卫生研究中心的柯所长走进南京第二幼儿园,给全体小班家长上了一节“心理课”。 对于孩子的“心理疾病”,柯所长认为,有一部分是孩子的基因所导致的,而另外一部分还是跟家长的教育方式有关。

  心理疾病一:孩子“小叛逆”

  “我家小孩特别磨蹭该怎么办?”“孩子总是不听话,打他还不认错,我们应该怎么做?”“有时候他一件事做错了,我们跟他讲半天还是一点用没有,这样的我行我素到了以后怎么办啊?”在咨询会现场,家长反映最多的就是孩子不听话、注意力不集中这些问题,而这些小问题如果不及时关注并干预,不仅会产生孩子对家长的“叛逆情绪”,也会衍生为不同的“心理疾病”。

  儿童心理卫生研究中心的柯所长告诉记者,当孩子犯错或者行为没有符合家长预期的时候,家长可能会根据经验用自己认为对的方式去教育孩子,但这种方式不一定是对的。在教育孩子时需要一些正确的养育技巧,比如家长要耐心,不能强迫孩子去快乐,要少给孩子一些批评,特别强调的是,孩子的自尊自信来源家长给予孩子“我能干”“我受欢迎”的感受。

  心理疾病二:孤单感“作祟”

  “我家女儿天天跟我说,妈妈你给我生个小妹妹吧。”在讲座结束后,一位家长的一句话,立刻引来了周围家长的共鸣。不少家长认为,现在家里基本都只有一个孩子,所以孩子经常会向爸妈要求再生一个弟弟或妹妹。其实这不是孩子的无理取闹,而是孤单感在“作祟”。二幼一位老师告诉记者,在幼儿园中,过分以自我为中心,用大哭大闹的极端方式来表达情感的孩子不少。“儿童生长发育中有块区域是表层看不到的,我们要引领家长去了解孩子的心理,孩子的问题也许本质上来看是家长的问题。”南京市第二幼儿园的陈园长告诉记者,其实孩子任性跟家长的教育方式有关,独生子女容易得到家长的溺爱,家长的过分宽容形成了孩子任性甚至不讲理的性格。因此孩子需要在一个集体的环境中逐渐去磨合,在集体中学会合作,调试孩子自己的行为。

  专家“配方”:家长管理好情绪,是孩子健康心理的“维生素”

  “我们现在的家长在幼儿教育中呈现两方面突出的问题,一个是操之过急,第二个是控制不好自己的情绪。”柯所长说,孩子的各种能力在相应的年龄段才能显示出来,“比如说你要求3、4岁的孩子写字不会颠倒,这是不可能的,孩子要到6岁可能对文字才会有基本的敏感,要是你的孩子6岁写字还很颠倒,那时你再急才是应该的。”柯所长认为,家长对孩子要有正确的预期,如果家长对儿童各个年龄段的发育特征不清楚,那很容易导致过度的教育方式。“想要为孩子树立良好的心理,家长一定先要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要动不动就发火。”柯所长说,家长的好情绪就像是孩子心理健康的“维生素”,对孩子的成长起到了补充“营养”的作用。特别是在六岁以前的孩子,对于家长发脾气其实很难“买单”,比如爸爸妈妈一发火,孩子可能会暂时停止自己的行为,但这仅仅是因为他们知道爸爸妈妈生气了,但却很难知道自己到底错在哪里。所以,家长要保持一个好情绪才能给孩子的心理健康以正确引领。  徐飏 王宛璐


   了解育儿知识,看育儿博文和论坛,上手机新浪网亲子频道 baby.sina.cn

精品推荐

网友评论 欢迎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分享到:
更多关键字: 心理  行为 

企业服务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