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有爱还不够

  《爸爸妈妈应该这样做》

  我们常说,孩子入园后有一段时期是心理上的“断奶期”,少到一周,多到一个月的哭闹、不安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其实,但对于家长来说,又何尝不是“断奶期”?很多时候,躲在幼儿园的角落里偷偷流泪的家长,比坐在活动室里哭鼻子的小朋友还要多,究竟是孩子适应不了新环境,还是家长适应不了呢?

  我很能理解初为人母心疼孩子的心情,我也曾眼睁睁地看着自己心爱的宝贝一个人走进幼儿园,哭得撕心裂肺。相信那一刻,每位妈妈的心里都动摇过,哪怕只是一闪念,想要冲过去抱起孩子,帮他擦掉眼泪,然后把他抱回家,心想等他长大一点再入园。可是亲爱的家长朋友,您知道作为老师的我,每次看到在大门外面流泪张望、迟迟不肯离开的您,心里的感受吗?

  每次离别的动人场面都深深地刻在我心里,时刻提醒着我:这群小天使离开了妈妈、爸爸,只有我能给他们安全感,也只有我能让焦急等在外面的妈妈们放心。然而,在我们付出不懈的努力之后,亲爱的家长朋友,您是不是真的放心呢?

  几年的工作当中,我发现很多家长最喜欢听老师的表扬,孩子得了小红花就笑容满面,主动和朋友打招呼,炫耀自己的孩子如何聪明乖巧、如何讨老师喜欢,收集完满满的称赞才肯回家。孩子犯了错误则愁眉不展,不愿与老师多交流,边穿衣服边责备,恨不得立刻离开现场。有了家长朋友盼喜畏忧的心理,也就有了老师们报喜不报忧的现状。

  幼儿园每个月、每学期都会给班里的小朋友填写《家园联系册》,这是我最不愿做的一项工作,类似我们小时候收到的《家长通知书》,上面写“该生品学兼优,热爱劳动,动手能力很强,是同学们学习的榜样”,等等。翻阅了成千上百份《家园联系册》,大多是以报喜为主,尽量表扬孩子的优点和进步,真正直面孩子不足的文字寥寥无几。老师们会利用自己多年的沟通经验,用尽可能委婉的语言表述,以减少家长的不满。

  我的周围有很多类似的案例,比如,某位小朋友性格内向,经常被欺负却不敢告诉老师,只会一个人躲起来哭泣。但写到联系册上是这样的:某某是一位非常文静的小朋友,偶尔和同伴发生冲突时,懂得宽容和理解,能用自己的方式处理矛盾,老师和小朋友们都很喜欢她。

  亲爱的家长朋友,如果您收到这样一段文字,看得出言外之意吗?孩子在幼儿园被欺负,是每个妈妈最担心的事情。家长希望了解真实的情况,却又不能理性地看待问题。很多妈妈得知孩子被欺负之后,第一反应就是质问老师,然后要求对方家长道歉,更甚者,直接跑去投诉,对老师的工作完全不信任、不满意。

  这样的投诉发生一次、两次、三次、多次后,老师们自然就学会委婉,尤其针对不能理性看待问题的家长,更加谨言慎行,报喜不报忧了。在孩子上幼儿园期间,您了解他真实的生活状态吗?给予了正确的家庭教育吗?

  从工作的第二年起,除了写《家园联系手册》,我一直坚持给每位家长写邮件,希望慢慢去改变他们对幼儿园和老师的错误看法,期望每位妈妈都能理性地爱孩子,客观看待孩子的优点和不足,用正确的、科学的方法帮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在这些邮件中,出于教师的职责和对孩子的爱,我直面问题,不回避,态度诚恳、坦率,但我相信每一位真心希望孩子好的妈妈都不会拒绝真实。

  很多老师不理解我的做法,认为多说好听的才会被家长认可,但我坚持一点:我们这些幼儿园老师不仅仅做家长工作,更重要的是在做教育工作。

  待在幼儿园的三年,是孩子们一生中最关键的时期。这样的机会有且只有一次。你现在可以让家长认可老师,将来却不能让社会认可孩子。作为幼教工作者,我们幼儿园老师不一定是教育专家,不一定能对教育理论做出多大的贡献,但我们正在塑造和影响孩子们的未来,有责任也有义务对孩子们负责。对孩子们负责任,才是给家长最好的交代。

  相信在这本书里,您会找到一些似曾相识的场景和感受。如果您的孩子也出现过类似某位小主人公的状况,并且老师不曾和您正面沟通过,请重新观察您的宝贝,了解他(她)真实的行为,分析行为背后真正的原因,并相应地做出改变。您这么做的话,会让孩子们一生受益的。

                                                                         刘晓娜

                                                                     2013年11月20日

声明:新浪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搜答案 我要提问 我要回答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