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课堂 如何玩玩具?

  父母的早教课堂——玩具篇

  生活即教育。父母是孩子人生中的第一位老师。这个老师怎么样,直接影响孩子今后的人生。

  什么是早教?很多人都存在着一个误区,认为早教的重点是教孩子。其实,早教的关键是指导父母。告诉父母如何科学的养育孩子,帮助父母如何成为一个合格的父母。父母才是早教的重点!

  玩具是孩子重要的伙伴,不仅陪伴宝宝度过大量的时间,更能发展宝宝的各项能力。上期我们讲了如何选玩具,本期,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如何玩玩具!

  如何玩玩具?

  文/上海闵行区教育局资深早教指导 郑剑云  编辑/龚思莹

  作者介绍:上海闵行区教育局资深早教指导,高级育婴师,兼任致立学前教育职业技能中高级育婴师培训。擅长0~3岁婴幼儿亲子活动设计及家庭教育指导,曾获市、区级重点课题《0~3岁婴幼儿家庭教育指导》研究奖项。

  玩耍玩具安全第一

  对宝宝而言,玩具的安全问题实在是太重要了,每个月龄阶段都存在着不同的安全隐患,

  要想确保宝宝玩玩具时没有危险,建议爸爸妈妈从多方面考虑:

  1岁之内的小宝宝:玩耍时始终要有大人看管,特别不能让宝宝在没有大人看护下在水中玩耍。对每次买回玩具要立即撕下包装扔掉,因为塑料袋对小宝宝非常危险。同时要排除一切可能让宝宝窒息的危险,像塞子、纽扣、缝上去的装饰品、气球之类的小东西等都不能让宝宝玩,小宝宝可以玩比他拳头大的东西。而对于婴儿床上悬挂着的玩具物品都需用胶带固定住,以免宝宝在抓拿时掉落。此外还要看清各种玩具的材质,那些劣质材料生产的玩具对宝宝的健康有害,如塑料材质的牙胶玩具、易过敏的填充式玩具等。

  1~2岁的宝宝:前半年是最难带养的阶段,宝宝开始学走步,对什么东西都好奇,促使他到处摸索,总让身边的家人焦虑不安,因为他们能快速地移动,但还不够成熟,缺乏对危险的认识。基于这个原因,宝宝在玩耍时,还是需要成人在旁密切监护,决不能离开父母的视线范围。而在购买宝宝玩具时,可听从或参考生产商提供的建议和年龄说明。如应避免购买内包含小部件的玩具,因为宝宝年龄小,经常会将东西放入嘴里,需防止引起宝宝窒息。要避免购买PVC材质的塑料玩具,因为此类玩具可能会溢出有害化学物质。这个年龄段的宝宝喜欢扔玩具,因此,要选择牢固,不会因破碎而造成锋利碎片的玩具。另外,此阶段宝宝喜欢攀爬,故为他提供一个带有宽阔坚固底座的攀爬场所很重要。针对宝宝喜欢模仿大人的行为,则要把药品、酒类、家用清洁用品及化妆品等收起来。这样可以防止宝宝模仿大人使用这些物品。

  2~3岁的宝宝:虽然稍大的宝宝不会把什么东西都往嘴里放,但带小部件的玩具仍然需要避免,以免不小心引起宝宝的吞食。当然,为了确保宝宝的安全,挑选经久耐用、不会破成小块及不带锋利边角的玩具。加上宝宝还会在走路或奔跑时携带玩具,那么一些有锋利尖角的玩具请勿购买。此时的宝宝仍然喜欢爬上爬下,不要让他在家具上进行运动,可给宝宝提供底部稳固且较宽的攀登性玩具。有些宝宝还喜欢在家具、墙壁上画画。为了满足宝宝的行为,可在家中指定的地方,制定规矩让宝宝涂涂画画。当然,模仿依然是宝宝的最爱,只需提供日用品玩具即可,前面所涉及到的药品、化妆品及清洁用品等一律放置于宝宝取不到的地方,并告诉宝宝不能拿的道理。

  了解、观察宝宝的行为表现

  对0~3岁的宝宝来说,他们有自己的学习特点,对什么感兴趣完全是按自己的意愿,有时,在宝宝眼里,一个空罐子远比一个高级玩具更有吸引力。并且,随着月龄的增长,宝宝对玩具的兴趣、玩的方式也不断在变化,如2岁左右的宝宝玩一个玩具电话时,他不再像刚满1岁时那样往地上扔了,他会对着话筒叽叽咕咕地“通话”。

  宝宝在随意的玩耍中,不断地探索,不断地积累经验,不断地顿悟。当您仔细观察宝宝的时候,会发现他是在各种探索中逐渐成长起来的。父母在陪伴宝宝玩耍的过程中,应该放手让宝宝充分享受玩玩具的乐趣,这意味着成人不应该随时随地用玩具教宝宝学知识,比如宝宝拿起圆形玩具,要求他记住“圆形”,这样刻意追求用玩具作教具,会使玩具失去原有的意义,减少了玩的乐趣。

  在宝宝玩玩具的时候,父母应注重对宝宝的观察与了解,只有观察宝宝在玩耍中的行为表现,充分满足宝宝自主性的随意摆弄的需求,才能获知宝宝对玩具的兴趣度、并从宝宝的行为动作中感知他当下的发展水平,为下一步引导宝宝玩玩具提供了有效的依据与方向。因此,宝宝在投入的玩玩具的时候,父母不要随意打断或干预,这是一个很好的时机让父母在旁静静地观察与了解宝宝。随后,父母可以在宝宝玩法的基础上加以创新,使宝宝在原有的水平上得到发展。宝宝有时会发明一些新的玩法,父母要及时关注并给予鼓励。

  在陪伴宝宝玩耍的过程中,父母要做的是:观察、了解、支持、帮助。

  ★案例:宝宝玩垫子(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物品是游戏的好材料)

  开始,父母在旁观察不干预,让宝宝根据他的生活经验随意玩垫子,此时看到宝宝拿起垫子向上抛了起来,连续了几次后,他又学着手持“方向盘”模仿开汽车,玩得不亦乐乎。这时父母已经感受到宝宝对垫子的兴趣,从中也了解了他的动作协调性和模仿能力,即扔的动作和学开车边跑边玩的过程。随后,父母可以跟宝宝一起玩垫子,在他的基础上变化玩法。如宝宝原先自己扔垫子,逐步引导宝宝和父母相互扔抛垫子玩,其中不仅增加了方向性,而且还要考虑合作意识。此外,还可以变换出其他创新玩法:顶着(将垫子顶在头上行走,促进身体的平衡性和控制能力)、背着(将垫子放置于背部,模仿着小乌龟爬,对身体协调性与平衡控制能力有帮助、夹着(将垫子夹于腋下或两腿之间跳起,不让垫子掉落,有助于协调灵活能力和腿部力量的增强)、坐着(将垫子放于臀部下,移动身体模拟“划船”状,增强对宝宝的身体协调灵敏性、悬空着(将垫子放置高于宝宝的头上方,让其触高跳,帮助跳的动作发展)。各种各样的玩法,都是父母和宝宝在玩耍过程中生成的,宝宝在玩耍中锻炼了各项能力,宝宝的思维和想象力得到了开发,动作发展更加协调灵活。

  培养良好的习惯,建立规则意识

  习惯成自然,好习惯有利于宝宝的健康成长,也有利于父母抚育。相反,坏习惯一旦养成,改正就很难。习惯是一种行为模式,是反复“操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条件反射。就是说在刺激和反应之间,由于不断地重复而建立了稳固的神经联系,习惯随着不断的重复而日益巩固,越来越不容易改变。为此,良好的习惯培养应该从婴儿时期开始。一方面,由于习惯是一种条件反射,而宝宝从出生时就有建立条件反射的能力,这就为培养良好习惯提供了可能性;另一方面,由于宝宝还没有形成不良习惯,这就为培养良好的习惯减少了不必要的阻力。

  就拿宝宝玩好玩具后的习惯来说,整理玩具的行为也应该从小培养,父母随时引导宝宝如何收拾玩具。当然选择一个收纳玩具的容器是首要前提,如塑料箱、纸板箱、篮筐或开放式架子等储放玩具,放置的高度要适合宝宝便于拿取的,每次玩后都要参与整理。我们可以从不同月龄段来了解这一习惯的培养:

  6~12个月的小宝宝:父母多给予示范榜样,每次收拾玩具都要帮着宝宝一起完成,手把手扶着,并用语言引导孩子“宝宝,我们一起放球球”、“这是球球的家”、“小手拿起来,小手放下去”、“宝宝抓、宝宝放”等,通过语言伴随动作的方式帮助宝宝理解行为,加深印象,形成习惯。

  1岁以后的宝宝:开始有了独立的意识能力,尝试着自己做些事情,也可以帮大人一起做事。当宝宝有了一定本领后很愿意帮着大人做一些事,这时父母千万不要嫌乱而打击宝宝的积极性,对培养宝宝独立能力和自我服务意识是一个良好的开端。如让宝宝自己拿放玩具,在搬运玩具中学走步。父母给予一定的指令,满足宝宝尝试操作的欲望。

  2~3岁的宝宝:除了生活自理技能的培养,整理玩具有助于独立生活能力提高。玩具是宝宝的学习工具,当然应该由他自己负责来管理,在整理的过程中既发展宝宝手的动作,培养如拿取、摆放、比较、分类等能力,也养成了不依赖于别人的习惯,更培养了劳动观念和独立自主的性格。这里,父母的榜样示范是宝宝很好的良师益友,父母的行为习惯很重要,以自己的言行举止感染宝宝,共同参与执行。

    本文由新时代出版社授权摘自《为了孩子》杂志

文章关键词: 早期教育 玩具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搜答案 我要提问 我要回答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