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博

新闻

  • 新闻
  • 图片
  • 微博
  • 博客
  • 视频
广告

“平和式教养法”教会父母管理自己情绪(2)

  这时,我知道我是彻底错了。这时候,我赶紧开始做三部曲,停下来,把这个事情先放一边,开始呼吸。这三部曲就是,先停下做饭这件事,再放下做饭这个事,第三步就是深呼吸。这样我开始恢复平静。我走到孩子身边说:“艾丽斯。”她一脸不屑,很烦我的样子。我赶快再深吸一口气!我说:“我的小宝贝啊,瞧,我们家不是用这种方式说话的呀!”她特委屈地说:“是你先这么开始向我冲着我嚷嚷的。”我再深吸一口气!然后我说:“嗯,对对,其实真是你对的,我非常非常对不起你,你确实不应该被妈妈这么嚷嚷的。但是我知道,你没有听我刚才在说什么。”我的孩子说:“可是你也没在聆听我啊!”我再深吸一口气!我说:“你知道怎么回事吗?你当时好像有点不安,你进来的时候有点心神不宁的样子,到底是什么事情让你不安啊?”她说:“当然是我说的小猫咪让我不安,如果没有人收养它,那个小猫咪就会死掉。我知道小猫咪没有人抚养就会死,回家想告诉你,可是你根本都不听。”然后,她就哭了,在我的胳膊上哭了五分钟。然后我说:“哎哟,我真的很对不住,对不住,很抱歉,没事,哭吧,愿意哭多久,没关系,哭吧。”哭了一会她就不再哭了,边擤鼻涕边说:“妈妈,我也很不对,我刚才不应该这么没礼貌。我知道爸爸和妈妈都是想让我成为一个善良的人,我其实所做就是想救回那只小猫咪,非常感谢你能够理解我的想法。”然后,她突然看着我说:“哎呀,对了,你让我去买蒜的,我给忘了。”然后她又冲出房子买东西去了。

  换一种方式处理这件事。假如我这样说:“别用这种方式跟我说话,到你房间去好好想想,别像个野孩子,做个文明的孩子。”会是个什么结果?孩子可能会走进房间,锁上门,过一会儿平静下来,然后走出房间来,也可能给你道歉。但是,这之后,我们母子间的关系是会更亲密了呢,还是更疏远了呢?

  确实,这个过程这么顺畅是有一定难度的。首先,你要梳理自己的情绪,让自己平静下来。自己平静了以后,你才能够帮助孩子,跟孩子建立一种亲情连接。有了这个连接之后,再帮助孩子梳理他的情绪。这样你跟孩子的关系才能够更进一步。你要做什么,孩子才更可能配合你。当然,有些父母担心如果我们都接纳孩子的情绪,会不会让他变得很情绪化?实际上,你接纳孩子的情绪,他会变得更加友好;他如果接纳了自己的情绪,就能够把自己的情绪给控制、管控好。能够管控好自己情绪的孩子,就能够管控好他们的行为。

  可以告诉大家的是,我的艾丽丝确实是一个情商非常高的孩子,待人周到,遇事周详,很负责任,情感方面非常平和。她跟我还有我先生之间的对话是非常密切、频繁。

  今天我把这四个方面逐一介绍给大家。

  首先就是梳理、管理好自己的情绪,有情绪的时候要学会让它平静下来。为什么不能对孩子嚷嚷呢?吼叫是不是好的教育方法?你怎么嚷嚷孩子,孩子会反过来学习你,而且孩子因为父母的嚷嚷失去对你的尊敬。你不能够去控制另外一个人,我们嚷嚷的过程中就失去了对孩子的影响力。怎么让孩子能够平静下来,能够让自己变得平和呢?这确实需要练习,需要反复不断地练习。首先你要知道自己的情绪起来了,再让自己的情绪恢复平静,这需要很多的练习。

  需要练习的,首先就是我说的这三个步骤,停止当下所做的事情,放在一边,呼吸。这样时间一长,科学研究已经证明,就会形成大脑一个新的回路,慢慢的你就会做得越来越熟练,越来越自然。当然,孩子就是孩子,我们是成人。如果我今天讲的内容你们全忘了,没关系,我下面讲的这句话你一定要记住了:你是一个成年人,你是孩子的榜样,你说什么孩子不一定听,但你的说话方式他一定会效仿。就是说,当你在气头上的时候,要避免行动、行事。当你生气的时候,其实也没办法做出正确的事情。生气,其实是你身体的一个反应。这个反应是什么呢?就是你把孩子当成假想敌人在对待。你对这个敌人采取的战术,要么是跟他战斗,要么从他这儿逃走,要么就是面对敌人僵持在那儿。

  所以,我现在得出第二个结论,就是即便你定规矩的时候,仍然要和孩子保持情感的连接。就是说,你在平静下来的时候,更有说服力。当然,孩子要有规矩,这很重要,但在定规矩的时候,你永远要记住,你要跟孩子保持这种情感上的连接。

  还有一点,如果有一个人老想很强势地控制你,你是一种什么感受呢?孩子和我们的感受是一样的。不同的是,孩子对父母的爱是无条件的,他一直都会爱父母。而且他也非常愿意取悦父母,就是说,如果你能够跟孩子保持这种情感连接的畅通,孩子会本能地跟随你。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方式来和孩子保持连接。比如说同理心,你看到孩子的情绪,你可以告诉他:“哦,我看你有点心太安,你现在好像很想上床睡觉,妈妈挺理解你的。”还可以跟孩子共度特殊时光,这个特殊时光指的就是没有什么功课,不要给孩子什么教导。这时候孩子跟你在一起就能够让充分感受到你的爱,感受到你对他的赏识,孩子非常需要这一点。还有就是和孩子打闹嬉戏。让孩子尽情玩乐,尽情欢笑,因为人一笑,荷尔蒙会发生变化,压力荷尔蒙会下降,情感轻松的荷尔蒙会上升。所以当你们一起欢乐、闹腾的时候,亲子的荷尔蒙就可以让你们变得关系紧密。当你们关系紧密的时候,你要得到孩子的配合就更容易了。

  第四点就是说,孩子跟你共处,你就能够帮他们梳理情绪。孩子们可能会不高兴,或者碰到自己比较难处理的问题,这时候你可以走到孩子身边,跟他说:“来来来,我们坐在一块儿,你想哭就哭出来吧,没关系的。”孩子可能说:“不不不!”你可以跟他讲:“没关系的,哭一哭没有问题。”第三点就是说怎么样引导这个孩子。你不要老是一味不许这个不许那个,那就有点控制狂的方式。相反你应该尽可能成为孩子的指引。如果你用这种方式带你的孩子,你的孩子会比较有责任心,如果你老是用指责的方式带孩子,孩子就会没了责任心。

  有没有父母有这种困惑,觉得对孩子严格要求,这个度在哪里?如果有,下面这个研究结果对你比较有意义。

  这里有两个轴,横轴、纵轴,横轴是期待值,纵轴是父母的支持。这是六十年代美国一组研究人员得出来的结论,用来观察不同带养方式孩子的成长。这里的四个象限就有了四种教养方式,一个是专制严厉型的父母,一个是纵容型的父母,一个是慈爱引导型,一个是完全不管。严厉型的父母,对孩子有很高的期待值,但给孩子的支持很不够。他们可能会跟孩子说,按我的方式去做,你得用功一点,你得做得更好一点,现在做得不够好,诸如此类。其实严厉型的父母是发自内心爱孩子的,他们也希望看到孩子的最好,希望孩子成功。严厉型的父母其实对自己也挺严苛,他们对自己其实并没有爱自己,他们做不到很快乐,内心有很多怨气。这类父母经常这样说,我特别希望能够改善一下跟我父母的关系,希望能更亲近一些,;哎呀,我特别希望跟我的配偶能够关系更好一点。

  纵容型的父母是怎么回事?这些父母通常对孩子的期待值比较低,他们对孩子比较宠爱。也给孩子一些支持,但有些支持、鼓励并不是真正对孩子好,比如祖父母辈常会说,这个事我来帮你做吧,这样你就不会弄得一团糟了。这样的孩子,往往不太能够经受得起挫折。在他们父母的心目中,孩子不高兴是一件坏事,孩子如果一不高兴他们就会觉得不好,不能哭。其实孩子不高兴是可以的,完全是很自然的事情。

  假设一个孩子拿着一个玩具,突然生气了,把这个玩具给扔了。这种情形下,一个严厉的父母可能会说,怎么能这样呢,不能破坏玩具!然后就惩罚孩子。被批评、被惩罚的孩子感觉当然很不舒服。当你感觉不对、不舒服的时候,怎么能够指望他有好的行为呢?而纵容型的父母会说,别哭别哭,我再给你买一个。这样,孩子可能永远都不知道怎样学会控制好自己,他们也根本不知道这个哭是可以的。父母总是介入得太快,孩子一有情绪就要给他阻止掉,那样就会让孩子感觉到一旦情绪上来我就没法活下去,情绪是一件很不好的事情。如果让孩子产生这种感觉,他长大以后,就特别容易泄气,稍微有一点挫折就很不安,就会觉得天要塌下来。这些道理得给爷爷奶奶、祖父祖母讲一讲。

  第三类是完全不管不顾的家长。这类家长对孩子的期待值不高,对孩子也没有什么支持。这类孩子长大了可能很多都不是很成功或者很幸福,在美国有很多这样的例子,这样的孩子他们会用毒品,他们各方面都不太顺。我相信在座没有这样的孩子,因为如果你们不管不顾就不会来听这个讲座了,所以这一块内容我略去不谈。

  而第四类家长,他们会给孩子设一个规矩,告诉他我现在不能给你买新的玩具。但是同时也使用同理心理解孩子的感受。中国的孔子说过一句话,你在带孩子的时候,要“温而厉,恭而安”。很多人都以为要让孩子有好的表现,就应该非常严厉、严苛。其实研究结果并不是这样,如果你跟孩子保持一种很亲密的关系,跟孩子又温和,又有原则,叫温而厉,孩子学得更快。这一类孩子,他们慢慢地就学会了自律。你们会觉得,这个孩子为什么更有自律呢?其实,很多研究表明了这一点。我们的大脑有不同的区域,当你自律的区域能够超越情感的区域,以及他本能的区域,能够在这两个区域之上来发挥主导作用的话,你的大脑神经的路径就会有一个特殊的布线,使得孩子更容易做到自律。这个所谓的自律的养成,一定要是孩子自我选择的结果。孩子晚上不太想上床睡觉,你对他说,我们该上床睡觉了。孩子自己经过衡量,说我现在愿意听爸爸妈妈的话上床睡觉,这时候他显示的就是自律的过程。但是父母如果非常严厉,命令他现在就上床,孩子根本没有一个自我选择的过程,这种所谓的自律,其实是外来的压迫,而不是真正的自律。

上一页1234下一页

文章关键词: 父母家教 亲子沟通 家长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欢迎发表评论

发布
搜答案 我要提问 我要回答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新闻

  • 新闻
  • 图片
  • 微博
  • 博客
  •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