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博

新闻

  • 新闻
  • 图片
  • 微博
  • 博客
  • 视频
广告

“平和式教养法”教会父母管理自己情绪(3)

  很多人以为给孩子来一点惩罚,就会让他更乖一点,更加自觉一点。其实这是不真实的!很多研究表明,如果你老是给孩子威胁和惩罚的话,孩子的内心是一种愤怒、抵抗的情绪,他不会有真正的责任心产生,他的行为不可能会很好,他只会更加采用一种躲躲闪闪的方式避开惩罚。

  (家长:孩子有时候不愿意做事,妈妈会非常坚持让他做。当然孩子情绪上肯定不愿意。您认为是可以的吗?)

  这是个很好的问题。有一种惩罚叫关禁闭,当然比体罚要好一点,但仍然是惩罚。这种惩罚会让孩子自我感觉很不好,对他们情绪的调理也没有好处,他们不可能会因此而有更好的行为表现。我这么说可能没有给你带来好消息,好像是一则坏消息。当你需要孩子配合的时候他不配合,那怎么办呢?还是我们今天要谈的主题,首先第一步,你要调理自己的情绪,调理好自己的情绪,你才能够帮助孩子恢复平衡,或者恢复平静。你平静下来,其实就是跟孩子重新建立起一种连接,重新建立起一种亲子的关系。孩子表现不好的时候,他其实是有一种情绪在里面,当你跟孩子重新建立起这种连接的时候,其实就是在帮他处理情绪。

  我举一个例子,我的读者叫克里斯汀,他给我写信。他说最让我失去控制的时候就是我的孩子总是非常任性地拒绝配合的时候,我就按照你书中的指引来做一个实验。他是这么写的:因为受到你教导的指引,我做了一个实验,当我的孩子变得非常抵挡、不配合的时候,我就深呼吸,这样呢,让我自己尽量不生气,不动怒。我走过去给孩子一个拥抱,告诉他我是多么爱他。我开始用非常温和的语气和语调把我原先请求他做的事情重复一遍。我的想法,我这么做基本上有这么几个意图:第一,就是要时时警醒我自己别生气。第二,我要让我的孩子知道,我们之间这种亲近的关系。第三,我也想让孩子了解到,他其实是想来化解这件事,而不是想把这件事情搞糟。我这么做,对我个人的血压来说,它的好处令我感到惊讶,而且对我孩子的行为来说,也有非常大的影响,让我都不敢相信。他刚开始时非常抵触,后来呢,他抱了抱我,而且是非常想让我高兴的那个样子,我们就把这事给化解了。

  我知道,在你们的家里,孩子表现不好的时候,可能不仅仅一个拥抱就能化解问题,可能还需要做一些别的事情。真正要化解问题不能只光做一个拥抱。克里斯汀首先是自己平静下来,然后跟孩子建立连接。第三,他要重复坚持自己的要求,这个要求是以温和的口气坚持的,你要做什么。第四,他会和孩子有互动,让孩子变得愿意配合。这是一个过程。你设想一下,把孩子关禁闭,你觉得孩子会不会乖乖坐在那儿,想下一次我可能会变成更乖的孩子,下一次我肯定不会干坏事了。他不会这么想,关禁闭的时候他可能满脑子都在生气,认为根本都不是他的错。当然,关禁闭要比打屁股好,体罚要好。体罚孩子,真的会改变孩子的智商和大脑的回路的。

  你让孩子承担后果,让他知道后果,这很好。但是你要知道,他是怎么样从后果当中来学习和成长的。玩具坏了,你扔它,它的后果是什么?它就坏了呗。一个孩子打另一个孩子,就要把这个打人的孩子带离现场。这就是一个规矩,要让他知道,你打别人的时候你不能玩了,这就是它的后果。但是让他知道这个后果就可以了,不要去惩罚他。因为如果惩罚的话,他就不会像你想象得学得那么快。孩子做坏事的时候,你别去惩罚他,相反,你应该去教他,引导他怎么去做修补,比如什么东西弄坏了,你要教他怎么修好。他跟别的孩子玩不到一起,你要教他怎么样从失败当中、错误当中去修补。学会修补,他才能够真正学到东西。但在孩子乐于去学习修补之前,我们先要去处理孩子的情绪。怎么来处理孩子的情绪呢?就是我下面要讲的内容。

  我们有各种各样的方法在不需要惩罚的情况下给孩子立规矩,让他们遵守规矩。因为时间的关系,这些内容我今天就不细讲,这些内容在我的平和教养法里都有,我下周的工作坊也会就这些内容做详细介绍。

  我们再回到刚才克里斯汀那个例子,就是你该做的都做了,梳理自己的情绪,你平和下来,开始引领孩子,这些都做完了以后,孩子还是不配合,怎么办?我可以帮助孩子应对他们内心的情绪,所有的干坏事或者淘气都是因为某种未满足的情感的发泄。就像我刚才说得我孩子的例子,当她感到非常不安的时候,她就哭了。在那个过程当中,当我们重新建立起亲情连接,她就向我道歉,她很愿意配合做我们该做的事情。

  其实即便是大人,有时候也需要大哭一场才能够缓释自己的情绪,感觉好一点,孩子也一样。这么说让孩子哭并不意味着我们纵容孩子,当然我们对孩子的行为是要设限,是要有规矩的。但是孩子有情绪,这是可以的。情绪这个东西其实有它很秘密的部分,我不知道你们对情绪运作的机制是不是了解。当你能够觉知到自己的情绪的时候,其实这个情绪就已经部分地化解了。即便需要体验极致的某种情绪,比如丧亲之痛的时候,这种伤心可能会持续很长时间。但在这个过程当中,你会感觉到生命的珍贵,值得你好好活下去。你能够觉知到悲伤的情绪,你就可以慢慢化解它,这种情绪可能没法永远消失,但是你还是能够慢慢把它化解掉。当你把这个情绪部分化解的时候,情绪对你的掌控就少了一些。我们每个人的身上都带了一些情绪的包袱,这个包袱是在我们的身体里头,你能够感受到这种包袱在那儿,它就像冒泡泡一样,如果没有得到缓释的话,它不停会冒出来。孩子跟我们在情绪上的体验是一样的。

  举个例子,某个人失去了亲人,他特别想哭,但是他不能让自己哭,因此他就把这种情绪给压了回去,放到了那个情感的包袱里头。你想哭又不能哭,这时你会感觉到一种恐惧,这种恐惧带来三种反应,也是所有哺乳动物面临恐惧时的反应:第一,冻僵在那儿,一动不动,第二,逃离,第三就是跟他斗。

  通常,一个人处在麻木、僵硬的状态时,他会怎么做呢?他可能会变成食物狂,开始吃食物或者酗酒。但当食物不在的时候,酒被拿走的时候,这种感觉又会像潮水一样涌回来。

  孩子也一样。他在学校里头被别的孩子欺负了,回到家里他可能说不出道理,但是他可能会让父母给他一个特别的吃的东西,或者特别的礼遇、特别的东西。其实孩子也是在按照他的方式调理情绪,他想从被冻僵的状态里出来。

  第二种反应就是逃离,有怎样的表现呢?当他感受到一种不安的情绪时,他想逃离,表现形式可能是拼命的工作,或者拼命玩游戏、拼命的购物,这都是要逃离情绪的表现。如果是孩子,可能会表现为沉溺于打游戏等。

  第三种反应就是跟他对抗。对抗的表现形式就是愤怒这种情绪的爆发,愤怒是你身体对对抗的一种表现。你可能想打人,想使用暴力。当我女儿生气的时候,我第一步是让我自己先平静下来,这时我的孩子就能感觉到一种氛围,这是一个安全的地方,她可以尽情的哭。在安全的氛围中,她的情绪就有了发泄的出口。孩子生气的时候,大人通常的反应就是以气治气。这是不好的。你可以停下手边的事,深呼吸,这样就会让孩子感觉到我所处的环境是安全的,我可以哭。孩子哭够了就会来告诉你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所以,孩子哭并不是一件坏事,千万不要因为孩子哭而去惩罚他。其实孩子的哭就是一个治愈的过程,哭完他情绪好了以后,就能够表现得更好。你怎么知道孩子这时候比较情绪化呢?你可以通过一些症状来判断。比如最近老干坏事,或者老是在那儿哼哼叽叽的,或者和大人非常对抗,老是跟你较劲。这些都是他心里有一种未满足情绪的表现。

  所以,如果你要想解决孩子的不良情绪,应尽可能创造让孩子欢笑的场景,这样能够让孩子跟你更加亲近。当你创造出轻松、欢乐的场景,孩子会感觉到比较安全,感觉比较安全以后,他才敢大胆放心地哭出来。你需要做的事情可能就是把孩子抱一抱,然后让他安静下来,这是非常非常好的一件事情,我把他叫做邀请他找到自己情绪的出口,让他有这么一个情绪发泄的通道。这对孩子来说是一个挺好的情绪梳理。

  一个读者给我写了一封信,大致内容是,在我和孩子发生冲突后,我跟孩子进行了一场对话。我跟孩子说,今天我们过得挺不顺的,我知道你可能需要妈妈抱一抱。这时候,孩子跟我的身体靠得非常近。我能感觉到我们之间的隔阂慢慢融化,这时候我跟我的孩子说,妈妈刚才真的没做好,我不应该冲你嚷嚷。今天晚上你肯定过得不开心,但是明天一定会好起来的。我特别爱你。孩子说妈妈我也爱你。我说,我们一定会有一个美好的明天,他也这样认为。他跟我道了晚安。总结起来,就是我和孩子之间建立起了一种信任感,我们之间有一种爱的传输,而且我让我的孩子知道我爱他。

  主持人:谢谢大家,我们可以提几个问题。大家提问的时候一定要讲清你有几个孩子,男孩女孩,多大岁数,问题越具体越好,不要笼统。

上一页1234下一页浣欎笅鍏ㄦ枃

文章关键词: 父母家教 亲子沟通 家长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欢迎发表评论

发布
搜答案 我要提问 我要回答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新闻

  • 新闻
  • 图片
  • 微博
  • 博客
  •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