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中心 > 教育中心 > 正文

 为女儿擎起一片蓝天(9)
 2005年12月07日 10:38 《中国家长教子书》

  家长们都很关心孩子们课外书的选择,教育专家们对此也有不同认识,我们的体会是:有必要,但不可盲目;既要善于精选,又应注意适量。切莫让孩子在“题海”中做无用功!

  和我们在校读书时相比较,现在孩子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对课外参考书的依赖性增大了。

  每逢假日,尤其是新学期开学前夕,新华书店的教材柜台前都挤满了购书的人群,家里不少孩子的书架上都堆满了各种参考书。算起来,一个孩子从小学到高中毕业,参考书少则上百本,多则数百本,这个估计绝不算高。

  这种现象说明了两点:一是教育出版事业发展很快,可供选购的书籍增多了;二是随着人们生活的提高,消费结构也有所变化,家庭对孩子学习上的投入增加了,可说是今非昔比了。

  陈磊买课外参考书始于上小学。当时为了让她能够学得更多些、更好些,争取“拔尖”,我们考虑让她每天都增加一些学习量,但又怕超量而累着她。

  在这样的思想指导下,我们到书店精心选择了三种参考书,即语文《一日一练》和数学《每日一题》《每日一刻钟》。这样,每天只增加不到半小时的额外负担,孩子还能承受得了。这些课外习题不仅巩固了课堂所学知识,而且具有一定难度和较大灵活性,跳出了书本,开拓了她的解题思路,提高了解题能力。

  这类练习一直到小学毕业,都没有间断。其间,我们觉得最有价值的就是在她初学解应用题时,买到了一本《小学四则应用题解题辅导》,当时可谓如获至宝,各种类型、各种难度的题都纳入其中,陈磊从头至尾一题不漏地做完,收获甚大。

  可以说,小学期间课外参考书对孩子学习的辅助作用是明显的。但这一阶段对参考书的选择主要是凭着家长的眼光来取舍,孩子的选择能力尚显不足。

  到了初中,我们明显感到,家长对课外参考书的选择能力日呈递减趋势。

  开始,在令人眼花缭乱的书海里,我们一次次为她煞费苦心地选了一大堆书。可后来发现,其中不少书,她竟一动未动,真是一笔不小的浪费。

  陈磊告诉我们选的书“没啥大意思”,都是简单重复课本上的内容,做这些题白浪费时间!显然我们有点外行了。

  后来在老师的指导下,她特别青睐浙江教育出版社的《数学精编》《物理精编》《化学精编》系列,北京教育出版社的《初中数学目标与测试》,以及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的各科知识《一日一练》等等,她自己还亲自选购了北京大学出版社的《数学课外习题集》等若干种带有一定难度的参考书。

  我们感到,初中阶段她学习上的灵活性增加了,成绩日渐上升,不仅在六十九中所有学年高居榜首,而且在参加全国的学科竞赛中,数学、英语和作文都曾获奖,化学竞赛也获得全市一等奖。

  陈磊升入高中后,选择参考书就完全是她自己的事了。我们仅仅是个采买员而已,拿着她开出的书单子,穿梭于各书店。

  至今我还清楚地记得,我曾先后给她买过四种高中化学参考书,即浙江教育出版社的《高中化学精编》、南京大学出版社的《新编高中化学大观》、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的《高中化学重难点手册》《高中化学竞赛跟踪辅导》。

  我最近找到了这四种书,并认真分析了一番,发现这些参考书除有配合课堂使用,利于复习巩固之外,大部分是具一定难度可提高水平参加竞赛的,足见陈磊在课外参考书选择上的良苦用心。

  陈磊常对我们讲,多做题固然熟能生巧,但重复劳动也实无必要,如能精选课外题,以一当十,才是集约式学习。

  由于陈磊身边的同学大都是尖子生,其中不乏我省数理化单科状元。陈磊很注意向他们探询购书的情况和对一些参考书“水平”的评价,从而使所购书籍很适用。

  家长们都很关心孩子们课外书的选择,教育专家们对此也有不同认识,我们的体会是:有必要,但不可盲目;既要善于精选,又应注意适量。莫让书尘封在书架上,更别让孩子们在“题海”中做无用功!

  人们对目前久办不衰的各类学习辅导班褒贬不一,称道办得好的有之,指责为利益驱动的有之。但陈磊学习上的某些进步,不可否认辅导班的特殊作用。

  如果说注意利用课外参考书成为当今孩子们学习中的普遍现象的话,那么参加校外的学习辅导班则是学生们学习生活的一大特色。若是从小学算起,可能绝大部分孩子都或多或少地读过某类辅导班。

  人们对目前久办不衰的各类学习辅导班褒贬不一,称道办得好的有之,指责为利益驱动的有之。对各类辅导班如何管理,这是政府主管部门的事。但陈磊学习上的某些进步,不可否认辅导班的特殊作用。

  陈磊凑辅导班的“热闹”是在小学。那时,课程对她来说显得轻松,她时间很充足,每周除学二三次书法外,便无事可做了。

  于是,我们从小学三年级开始便为她选了个英语班,就在我们家的楼下。每周一二次课,对她没有什么学习质量方面的要求,仅仅是让她早产生点感性认识而已,她倒也学得挺有兴趣。

  到了小学四年级,她参加了一个写作班,每周下午放学后上二三次课,据说是当时区里的一位资深的语文教研员授课,水平很高。她学得劲头很足,每次回来都要给我们介绍一番,什么文章如何开头、结尾,首尾如何衔接呀,什么要讲究立意新颖、逻辑严谨呀,什么利用比喻、借喻、排比呀,讲得津津有味、头头是道,令我们称奇。这期写作班办了近两年,她写下了数十篇作文,深得那位老教研员赏识。

  到了初中,教她的是几位极具敬业精神、能力水平超群的老师。班主任兼数学教师王春梅,是全市赫赫有名的“春梅教学法”的创造者,语文教师王凤英,英语教师王燕燕,都是教学能手、同龄教师中的佼佼者。校外的一些辅导班曾高薪聘请她们去讲课,但为了班级的孩子们,她们都谢绝了。这些老师一心扑在班级同学的学习上,课讲得非常清晰明了,孩子们学得生龙活虎。陈磊显然没有必要再参加什么学习辅导班了。她只是自己选择了一个《新概念》英语班,来扩充自己的知识面。

  到了高中,由于知识难度陡然加深,老师教学方法与初中截然不同。特别是陈磊所在的班是所谓的“奥林匹克班”,不少学生刚上高一,却已学完了高二甚至高三的课程。老师一讲课,很多“好出风头”的孩子便说“懂了”,而不懂的孩子由于自尊心的驱使,在这群尖子中又不甘心表现出落后,也只好不懂装懂。

  比如刚上高一时,一位很有天赋的物理老师在这群孩子面前,采取了跳跃式的讲课方法,一章有五节内容,他往往是从第五节讲起,这可苦了那些按部就班的孩子。陈磊也在其中。于是她便产生了找校外辅导班的冲动。就这样,她终于在校外参加了由一名在全市高中组中数得着的老师授课的辅导班,补了课堂学习之不足。

  在高中阶段,陈磊不仅参加了一个阶段的物理辅导班,而且常年参加了英语《新概念》班和一个语文辅导班。参加英语班,是为了强化听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因为这个英语班全部用英语对话,到最后只剩十几名学生在上课,她觉得学习效果非常好。参加语文辅导班,是因为她特别喜欢授课的孙长江老师的精彩演讲和宽广的知识面,她是为了欣赏而来的。每次听课,都觉得茅塞顿开。

  其实,陈磊对校外辅导班的选择是十分挑剔的。主要经验有三:

  一曰交叉式定科,不盲目地参加,而是根据学习上的需要来慎重确定,从不一下子参加几个学科的辅导班,多数情况下是尽量交叉开学习时间,精力又能承担得了。

  二曰比较式选班,即经过多方调查,确认授课老师是高水平的,学生听课反映很好的,甚至在试听一二次后才确定,以防学而无获,浪费时间。

  三曰跳跃式上课,即使是选择了一个班,也是根据自身学习进度和对知识的理解程度来决定是否每节课都要去,在课堂上学得好的便不去,学得欠缺的才去,学校课程紧时少去,课程松时多去。她从不简单地算经济账:“交了学费,不去浪费了。”其实学无所获,更加浪费。

  陈磊不仅自己能够巧选辅导班,而且她还主动帮助主管办班的老师设计一些班次,以适应中学生学习需要。实践证明,她建议开办的一些辅导班深受学生欢迎,很有吸引力,听课学生很多。为此,主办辅导班的老师还减免了她的部分学费呢!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下一页]



    关键字:父母心得  早期教育  综合素质  专长  学习习惯  

爱问(iAsk.com) 共找到相关网页约66,900篇。

声明:本文由著作权人授权新浪网独家发表,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评论】【论坛】【 】【打印】【关闭




亲子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389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