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中心 > 教育中心 > 正文

 一个家庭的教育革命(5)
 2005年12月08日 10:23 《中国家长教子书》

  如果说我们在培养孩子方面有什么心得,我们要谈的一个最重要的经验就是孩子要从小立志。

  孩子在童年和少年阶段还没有明确的奋斗目标,也不可能有具体的人生理想。所谓“从小立志”,实质上就是从小培养孩子的胸襟、气度和魄力。所谓“志”,就是一个人胸襟、气度和魄力的总和,是度量一个人伟大或平庸的尺码,是人的综合素质最重要的一个方面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很多关于“志”的名言,最著名的数王守仁所说:“故立志而圣则圣矣!立志而贤则贤矣!志不立,如无舵之舟,无衔之马,漂荡奔逸,终亦无所底乎!”

  其他关于“志”的名言还有:“好男儿志在四方。”“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是故无冥冥之志者,无昭昭之明。”另外,古人常用“渴不饮盗泉之水,饥不吃嗟来之食”来比喻一个人有“志气”。

  这些句子中“志”的涵义虽各不相同,但大体上有“志向”和“志气”两方面的意思。“志向”即人心中的向往和追求,“志气”即人对自己行为准则的要求。

  我们所谓的“从小立志”就是从小引发孩子对伟大、高尚的追求和向往,同时培养孩子从小严格要求自己,以古今优秀人物为榜样编织自己童年的梦。

  我一向认为,真正成功的家教不仅仅是智力教育,应该同时把孩子的非智力因素(意志、情感等)和道德素质培养好,其中一点就是要把孩子的“志”立好。家庭教育不仅仅在于教孩子多识几个字,多做几道题,更重要的是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通过身教言传、潜移默化,逐步使孩子形成一个童真的“梦”。以后随着知识的增加,眼界的扩大,便慢慢地形成一个毕生为之奋斗的人生理想。这个理想之前的童真的梦,便是我所说的“志”。

  童年、少年时期是“志”形成的阶段,这一阶段父母如果能抓好立志这一根本环节,就能使孩子有大的人生规模和高的流品归属。这个时期,孩子虽然还没有具体的人生理想,但开始有了明确的流品归属,在心中编织起来的童年“梦”中,开始将自己的未来定位在高档或是低档、伟大或是平庸。这是根深蒂固的自我定位,以后基本上没有什么力量可以更改它。

  一个没有好好立志的人,不管他的智力、意志、品德有多好,都不可能形成大的人生规模,更不可能有大的事业成就,顶多是个二三流的货色。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很多人才智不错却沦为平庸,因为他们做任何事情达到一定高度之后就容易满足,不再有进取之心,因此难以再上台阶。

  而一个从小立大志的孩子,则对任何事都不会满足于现状,总有追求完美、追求最高境界的欲望;在取得一定成绩之后,也总有更上一层楼的决心和气概。这样的人不成功于此,必成功于彼,而且成功的规模也往往比较大。

  因此,千万不能错过童年、少年阶段的立志,它比其他所有的教育和培养都更重要,而且不可弥补。一个人错过了其他东西或许可以补救,一旦错过了立志的最佳时期,则永远无法弥补。

  但是,“志”也不是说立就能立起来的,而必须从小由“志高”的人通过身教言传,潜移默化地逐步感化出来。所谓志高的人是指对伟大向往和追求的人,并不单指成就伟大事业的人。如果父母缺乏对伟大的理解和追求,一般来讲就不可能培养出志高的后代,即使掌握知识再多也不过是个两脚书橱而已。孩子如果没有得到一位强有力的教育者的启蒙,就不可能形成崇高的流品意识,将来的发展前途将是平庸的。

  立志除了身教感化之外,家长还要不失时机地进行说教,诱发出孩子心中崇高的意境,使之与此时此地的美好外景结合在一起,产生一种非常有效的“感化效果”,这是我多年教子的重要经验之一。

  记得在天武读三年级的时候,虽然“四人帮”已经被打倒,可是中国社会仍在“文化大革命”遗风的笼罩之下,我家又接连两次被抄家、抓人。为了暂避风头,我们以外出养蜂为名,离家出走,浪迹天涯。我们利用这个机会带孩子们好好地旅游了一番,让孩子们知道外面的世界是何等的广阔,祖国的河山是多么的美丽,人类的文明又是怎样的悠远,并借此激励他们的志气,开拓他们的胸襟。

  这次旅游我们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游览了大连、沈阳、长春、哈尔滨,还渡过松花江,游过太阳岛。然后我们又到了赤峰、锦州、山海关、北京、天津、秦皇岛、北戴河、青岛等地。

  在北京我们游故宫,逛香山,还有颐和园、天坛、地坛、天安门、地安门等数不清的宫门殿宇和亭台楼阁,看到了先人创造的灿烂文明。我借机向孩子们讲述有关的历史故事,在他们幼小的心灵里诱发出无穷的兴趣和想像。

  最令人难忘的是在山海关和北戴河。

  在山海关,我给孩子们讲万里长城的故事,告诉他们,万里长城是世界八大奇迹之一,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毛泽东说过“不到长城非好汉”,我们今天也算是一个好汉了。孩子们听了都很高兴。我鼓励孩子们长大后一定要做好汉、做英雄。

  在北戴河海滨,适逢倾盆大雨,我借机教孩子们背诵毛泽东诗词《北戴河》。这首词孩子们其实早已背熟,只不过以前没有身临其境,并无特别的感觉。现在亲身领略了“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的迷人景色,使他们备感亲切。我还从“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引出了魏武帝曹操的千古名篇《观沧海》。此情此景结合此诗此词,在孩子们幼小的心灵图纸上描绘了永不褪色的美丽图腾,激励他们走向崇高,走向伟大。

  除了上述重要经验之外,我们还总结出了下面几点具体的操作经验:

  一、一个充满自私、庸俗的家庭,不可能培养出志向远大、志气高昂的人。所以,作为教育者,家长必须首先教育好自己。

  二、家长应经常向孩子讲述一些伟大人物的传奇故事,教孩子背诵一些伟大人物的诗篇、格言和语录。我们经常教孩子背诵古希腊荷马史诗中的一段:“莫辜负你一片聪明美质,你须抖擞精神,留个芳名在青史。”

  三、到了高中阶段,家长应开始逐步看出孩子发展的大方向,就要在以前立志的基础上,让孩子树立一个远大的目标。由于现代科学具有高度精细分科的特点,除非到了最后阶段,才能选择自己的具体目标。所以,高中、大学阶段所谓的奋斗目标只能是一个大概的归类,并不要求详细精确,但必须有,而且要高尚、伟大。

  四、大目标确立之后,还不能影响一个人的具体行动,只有把大目标分解成一个个中短期的切实可行的具体计划,才能成为行动的指南。所以,定好小计划是一项关系到能否实现大目标的重要事项,否则,大目标或人生理想都将是一句空话。

  五、具体计划制定之后,最重要的是立即开始行动。绝不能定空头计划,绝不能拖延行动,绝不能忽冷忽热,更不能一曝十寒。时时想现在,想今天,千万不能老是等明天,等以后,否则会永远不能实现计划。

  我们当年经常让孩子们背诵“昨日诗”“今日诗”和“明日歌”,还写成大字贴在墙上(和学习计划表贴在一起),以鼓励孩子们立即行动。现抄录如下:

  昨日复昨日,昨日过去了。昨日没干好,今日徒懊恼。世人但知悔昨日,不觉今日消失了。江水日夜流,花落知多少。成事立业前车鉴,莫待那里悔恨了。

  今日复今日,今日何其少!今日又不为,此事何时了?人生百年几今日,今日不为真可惜。若言姑待明朝至,明朝又有明朝事。为君聊赋《今日诗》,努力请从今日始。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世人苦被明日累,春去秋来老将至。朝看水东流,暮看日西坠。百年明日能几何?请君听我明日歌。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下一页]



    关键字:家庭教育  教子成才  学习能力  道德教育  素质教育  

爱问(iAsk.com) 共找到相关网页约2,310,000篇。

声明:本文由著作权人授权新浪网独家发表,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评论】【论坛】【 】【打印】【关闭




亲子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389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