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得起的孩子才能“赢”

2017年07月14日 06:30 新浪教育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家长们都希望孩子将来是成功人士,但可能没有多少家长知道,成功人士有一个共同的特质,那就是“输得起”,而现在的教育理念往往给孩子灌输的却是“不能输”的理念。其实,比起输赢,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孩子拥有强大的内心。

  有一个著名的实验:一共有三只笼子,笼子里都关着一只老鼠。第一只笼子里有个开关,踩一下就会有食物送进来,老鼠很快就掌握了能吃到食物的诀窍;第二只笼子 也有个开关,但是踩一下就会被电击,老鼠再也不踩了;而第三只笼子里的开关,踩一下会有食物,再踩一下会被电击,如此反复,笼子里的老鼠就纠结死了,不知 道踩还是不踩。

  我们现在的孩子大多都是“第三个笼子里的老鼠”,活在纠结之中,不知道怎么做才好。所有家长都希望孩子将来是成功人士,纵观社会上的成功人士,他们有个共同 特质,那就是“输得起”,但是现在的教育,给孩子灌输的却是“不能输”。如果“不能输”,那这孩子就不具备“去赢”的特质,反而可能“眼高手低”,希望得 到好的东西,却不具备争取的能力。所以,他很纠结、痛苦。

  培育一个孩子成长,就像驾驶着一艘船前往远方,但是彼岸在哪里,很多家长心里并没有谱。大家不了解,花在孩子身上的经历和力气比别人都多,可最终到不了彼岸,问题出在哪里?就在于家庭教育观念出现了偏差。

  今日的孩子有哪些特性?今日的家庭理念究竟要培养什么人?只有架构一个好的家庭教育理念,理解孩子,才能找准“这艘船”的航向。其实,只有家长自己真正明白什么才是过得好,培养孩子才是有方向的。

  竞争感强的孩子竞争力未必高

  目前的家庭教育,面临的是全新的问题。在教育孩子时,只有清楚地知道现在的孩子是什么,在与孩子互动时才不会犯大的错误,会在孩子出现某种情况时理解他、帮助他。如果你能跟着我一起用心理学的视角透视现在的孩子,你就会有所收获。

  现在的孩子具有与生俱来的孤独感。人一旦感觉到孤独,就会无端地伤感,莫名其妙地流眼泪。曾经接触过一个案例,一位母亲焦急地跟我说,女儿每天临睡前一定要 哭一次,这就是孤独感所引起的。人一旦觉得孤独,思考力就会变得很强。现在一个4岁的孩子,会发呆,会思考,他们的痛苦已经跟上一代人小时候所感受到的痛 苦完全不一样了。

  现在的孩子情感负担太重。大部分孩子是家里的“独苗苗”,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基本每一个 孩子身边,都围绕了6个满怀期盼的长辈,这让孩子感觉到巨大的情感负担。这很可能就导致身上的负担太重,反而让孩子产生“破罐子破摔”的念头:我报答不了 你们的恩情,你们也不要在我身上倾注太多的期望。

  现在的孩子压力空前。孩子会感受到很多焦虑的情绪,这种情绪可能来自老师,也可能来自家长。从小学开始,老师就显得很焦虑,他们既是应试教育的执行者,也是 受害者,这样的老师嘴上念叨着的永远是考试,传达给孩子的情绪永远是焦虑的。而孩子回到家,家长如果比老师还要焦虑,这样永远沉浸在别人焦虑情绪中的孩子 会是止步不前的。因此,作为家长,要告诉孩子,父母的幸福不是你给的,我们抚养你长大是天经地义的,并不是等价交换,幸福是自己人生的主观体验。

  一个高二的孩子总是失眠,妈妈在他的书包找到一本日记本,看完后大吃一惊。原来,这个孩子在班级里数学总是考第一。到了高二,班里转来一位新同学,从小学奥数,数学特别好,抢了他的第一名宝座。半年里,这个孩子都在写日记,琢磨如何“灭”掉对方。

  我毫不客气地对他妈妈说,孩子这样,这是你教育出来的。你一定是这样的妈妈,孩子从幼儿园回来,你问的话肯定是:宝宝,你今天得了几个五角星?1个。那班上小明得了几个?2个。那宝宝你明天要得3个,超过他。果真,我猜的全中。这就是高竞争感的教育。

  孩 子就像一根橡皮筋,他在学校被拉紧了,回家后,家长要懂得放,你再拉皮筋就会“断”掉。这种学业压力给孩子造成了隐性的伤害,使得孩子竞争感被培养得非常 强,但竞争力未必高。孩子在一个环境里是最好的时候还问题不大,如果有人比他更好,他企及不了,那这个孩子就被“瓦解”了。如今,空前的学业压力制造了很 多高竞争感的孩子。

  孩子过得好三个基本标准可参考

  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过得好。过得好的标准有哪些?是钱多、地位高还是名气大?在我看来,一个人过得好,首先,应该没有什么大的慢性病,身体健康是过得好的最起码的元素。

  其次,收入不能低于社会平均水平。如果你的孩子收入只有社会平均水平,但是他做了自己非常喜欢的事,内心很安静且满足,自得其乐,这就是过得好。这是你从小灌输给他的成功教育。

  第三,他将来要有内心里的愉悦感,不仅来自于他人的评价。我们有多少人他努力奋斗的动力来源,都是“他人的眼睛”,是为了他人怎么欣赏自己而拼命努力。如果 得不到他人的欣赏,他就会垮掉。所以你如果培育出来的孩子,他将来自我发展得非常好,他对自己很确认,知道自己要什么东西,他的努力不是来自于别人怎么欣 赏他,而是知道自己要什么东西,他愿意做这件事,努力达到高峰,不是为了你们。这样的人,他不会有太多外界的逼迫,内心是强大的,这种人他是过得好的,家 长要有这样的意识。

  我们培育出来的人,将来是这样拥有强大内心世界的人。你培育出来的孩子,将来要有终生学习的愿望,从小养成阅读习惯,这个是非常重要的。一生学习不辍,这个人的人生是充实的,饱满的,他是过得好的。

  孩子拥有助人能力将来才有竞争力

  有钱、有地位、成为社会精英,这样被大部分人期望的人生,就算是幸福的人生吗?其实不然,好的人生,除了上述三个标准之外,还有几项比较重要的“指标”。

  你培育出来的孩子,他将来是一个要有能力助人的人。现在的家长,把孩子培养得非常具有竞争感。如果一个家长有这样的理念,我希望我的孩子将来有竞争力,那他 一定得从小就灌输孩子去帮助别人。孩子从幼儿园回来,妈妈会问这样的话:“宝宝,你有没有看到哪个小朋友需要帮助,你看班里的小虎,鞋带不会系,你有没有 帮他系?小红每次吃饭吃一点点,你有没有安慰他?”

  如果妈妈每天问,你今天帮助谁了?这个孩子出去就会知道,这个人我要 帮他。你的孩子如果是一个肯出手帮助别人的人,这个妈妈就一定“智慧过人”。孩子会得到什么好处?第一,他觉得我比你强,我能帮你,他找到强大的感觉。第 二,他帮了人家,人家给他正面反馈,会感激你,所以他拥有了正能量。这样的人,能量越来越大、越来越强。这样的孩子,他将来会是一个很有竞争力的人。

  家长们在这个地方犯的错误太多了,很少有家长回来关心孩子有没有帮别人,只关心孩子有没有超越别人。

  报纸上曾刊登过一组照片,一个中国12岁的孩子与西方孩子比赛,三局两胜制,第一局中国孩子输了,外国孩子赢了。中国孩子哭得坐在椅子上站不起来,一群工作 人员安慰他。第二、第三局,中国孩子赢了。比赛全部结束的时候,赢了的外国孩子很大方地跑过来祝贺、拥抱中国孩子。所有在座的家长都看得很清楚,到底是谁 输谁赢。我们总是教育孩子,满脑子比赛、竞争、超越。很少会想到,哪种孩子才能超越、才能强,往往是那些拥有助人能力的孩子。

  家长或许没有想到,从小去引导孩子出手帮助别人,将来你的孩子才有竞争力,拥有好人缘,才能过得好。人类得以生生不息,靠的不是竞争,而是互助,这才是人的本质。

  培养孩子独处和群处时都不焦虑

  我 们培育出来的孩子,将来独处的时候要不焦虑。一个能够独处的人,极其考验其内心是否强大。什么样的人独处可以不焦虑?这个人要有魂,自己内心要有资源。一 个人自己可以安定的,特别是一个老人可以自己安定,内心一定有丰富的资源够他用,所以他是有魂的人,悠然自处,独享人生的乐趣,我们很多人做不到,这是强 大的。

  除了独处外,我们要培养孩子将来群处时也不能焦虑。有些人身处职场,只要在人群里面就手足无措,不 知道怎么做自己。还有些人莫名其妙,只要有人群,一定要有敌人,没有敌人他难受,要造出一个“假想敌”。这都是问题,群处的时候你难受、焦虑。我们要培养 出来的孩子,将来他会在人群里面很自然,主动和他人发展关系。你不觉得这个人在人群里面很别扭,不会内心带着阴暗的敌人回家,自己在心里和人家斗。

  当孩子群处时,家长要给他们什么?如果孩子在人群里面,这个家长问得都是鬼鬼祟祟的话,那么,孩子将来群处就会焦虑。如“这个人学习好吗?你不要跟他在一 起。他妈妈干什么的?他妈妈卖菜的?别跟他在一起啊。这个人很小气的,你的东西不要给他”像这种家长,他的孩子长大以后,群处的时候会焦虑。所以,你 告诉孩子的理念,决定他将来在群处时能否做一个非常自然的人。

  此外,我们还要培养孩子有跟伴侣亲密相处的能力。在孩子将来的人生中,50%的幸福感来自于与伴侣是否相处融洽。而和伴侣亲密的能力,则很大程度取决于父母夫妻关系所做的榜样。

推荐阅读
聚焦
关闭评论
宝宝图库+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