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别教育需要注意什么?

2017年12月10日 11:45 新浪育儿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刘勇赫老师:

  您好!周末我们家里有一个讨论,我的宝宝是男孩儿,我妹妹的孩子是女孩儿,我们突然发现男孩与女孩之间存在着一些不同,比如思维方式或者兴趣爱好,想问您一下,早期教育需不需要考虑性别呢?男孩女孩在教育方面有差异吗?

                                                                                                                抹茶妈妈

  抹茶妈妈:

  您好!感谢您的信任!

  男孩与女孩的教育应该存在差别吗?美国的一些学者最近提出了双性化教育的新理念。认为儿童在很小的时候,要培养他们男生与女生不同的品质与习性。可以说,这种想法的初衷是好的,然而却违背了教育规律。我们从生理学的角度来看,人的性别意识与性别特征是从弱到强再到弱的,在老年时期,人们会进入一个叫做“雌雄同体期”的年龄阶段,由于激素分泌减少,男性开始出现细心、温柔、包容、体贴等特征,女性也开始出现果断、勇敢、坚强等特征。角色意识开始逐渐趋同。生理结构决定了教育方式的差异。从社会学的角度看,社会对于男性与女性的期望存在差别,这就要求在社会化过程中对于男孩与女孩进行不同的教化与引导。除此之外,在服装、玩具等方面也要格外注意。

  1、服装。服装直接影响着人格的形成。印象深刻的是一部韩国伦理电影。一个男子在婚后和女子没有正常的性生活,但也算和睦。直到有一天,男子的兄弟来家里投宿,很快女子没有禁住诱惑而出轨。男子发现后将女子杀害了。影片陷入回忆,男子在儿童时期时,家长将其视为女孩子来养育,给他穿上漂亮的衣服,扎上小辫儿。性别倒错的形象成为了他心底的情节,影响到他的心理与婚后的生活。服装对于儿童的心理暗示影响甚大,不可以让孩子穿异性的服装,或拿服装开玩笑。现在还有一种新现象,大人喜欢让孩子穿着比较成熟的服装,扮成大人的样子。这样做也不可取,因为当孩子过于在意外在形象时,便不容易进入儿童交往的圈子,会与其他儿童产生隔阂。

  2、玩具。玩具会训练孩子们的各种能力,这已经是不争的事实。你会发现男孩与女孩天生会有不同的玩具兴趣取向,男孩会玩汽车、手枪、恐龙等,女孩喜欢玩洋娃娃、毛绒玩具、模拟房屋等游戏。一方面,玩具强调了性别角色的期望,另一方面也成为了同性伙伴间交流的话题。所以家长在玩具挑选方面实际上是具有引导与启蒙作用的。

  3、形象与模仿。儿童的社会化从家庭开始,儿童通过模仿他心中的关键人物,而更加适应社会规范。0-6岁阶段,父母便是孩子心中的关键人物。父亲的形象便是男性的模板,母亲的形象便是女性的模板。家长应该随时注意言行举止,因为你时刻都在影响着自己的孩子。

  4、与异性玩耍。同性之间的小伙伴很容易在一起和谐相处,但事实上3-6岁就应该给儿童提供机会,让他们与异性玩耍。在与异性的早期交往过程中,孩子们能够更好的了解自己性别特征,增强性别意识,提高交往能力,更好的适应未来社会。

                                                                                                             刘勇赫

  本文摘自《新手爸妈巧应对育儿难题101问》作者 刘勇赫 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授权选载

  相关链接:

  火热报名:新浪2017早幼教高峰论坛

  火热报名:新浪2017婴幼行业盛典

  有奖调查:2017年度中国母婴消费大调查

  有奖调查:给父母最好的选择—新浪育儿早幼教研究院大调查

  有奖调查:中国母婴行业用户行为调查

  活动:中国母婴自媒体大赏正在进行中

推荐阅读
聚焦
关闭评论
宝宝图库+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