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别让小孩变成“过敏儿”

  两岁的小甜甜最近老是咳嗽,甜甜妈带她看了无数次医生,都没看好,最后医生检查是过敏体质。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广州市儿童医院免疫性疾病(过敏免疫风湿科)曾华松教授表示,小孩经常咳嗽不一定是感冒,出湿疹不一定只是皮肤出问题,这些只是表面症状,根本问题还是在身体内部的免疫功能紊乱。据了解,“过敏儿”近年来以20%~30%的速度增加。

  过敏症状:常出湿疹、反复腹泻、反复咳嗽发热

  当小孩经常擦鼻子、揉眼睛、出湿疹、拉肚子了,很多家长都不为意,只带孩子去医院看皮肤科、眼科或者消化内科……曾晓华说,当小孩出现以下症状时,建议家长带孩子去医院检查是否过敏体质———

  皮肤常出湿疹:多出现在孩子婴儿期(0~1岁),尤其是出生后2个月起。初起时为散发或群集的小红丘疹或红斑,逐渐增多,并可见小水疱,黄白色鳞屑及痂皮。皮损是对称的,瘙痒明显,搔抓后可引起糜烂、渗出、结痂,严重的可累及到头皮和整个面部甚至全身。这个时期的湿疹往往与食物过敏关系密切。

  反复腹泻:多出现在孩子婴幼儿期(出生-3岁)。长期反复腹泻不止的孩子不一定是细菌感染引起,很有可能是消化道过敏导致的过敏性腹泻。患儿每日大便六次以上,并且都是稀便,常带粘液和血。除腹泻外,婴幼儿消化道过敏往往还有呕吐、腹胀、嗳气、腹痛、腹部不适、拒食等症状。长期反复的腹泻会使孩子生长迟缓、贫血、精神不振,甚至出现衰竭状态。

  反复感冒、咳嗽、发热:多出现在幼儿期及学龄前期(2~7岁)。幼儿期及学龄前期孩子的过敏多表现为体质不好,反复生病。如经常擦鼻子、揉眼睛,早上起床或在空调房容易打喷嚏,在外出游对花粉过敏,部分孩子反复咳嗽,夜间的反复咳嗽导致睡眠不足,严重者会发展成哮喘病,还有的孩子会表现为反复发热。

  医生建议:出现食物过敏要及时处理

  “婴幼儿期防食物过敏及抗过敏是万里长征第一步。”曾华松说,出现食物过敏症状只意味着“过敏儿”踏上了日后漫长过敏进程的第一级阶梯,如不作及时干预及处理,食物过敏还可能进一步发展成哮喘、过敏性鼻炎、全身过敏等疾病。严重过敏会伴随终生。

  部分家长以为婴幼儿出湿疹、腹泻等都属正常现象,过一段时间会好。其实,出疹面积大、起泡、出水,或是反复的腹泻,家长都应引起重视,0-1岁的婴儿首先应考虑是否食物过敏引起。常见的过敏原是牛奶、羊奶、豆奶配方粉以及鸡蛋。假如宝宝出现可能的过敏症状后,应首先确诊过敏是否由配方奶粉诱发,再对症进行治疗。常用的方法是停用普通配方奶粉及鸡蛋,改用“无敏配方粉”游离氨基酸配方粉,2-4周后看症状能否改善,如果症状改善,说明宝宝是食物过敏,需要继续食用一段时间后再慢慢改为低敏的配方粉或常规的婴儿奶粉;假如不能改善,则要到医院检查过敏原,并对免疫功能紊乱情况进行检查。

  抗生素使用过度是导致儿童过敏性疾病发生及加重的元凶之一。有的家长自行用药,在小孩湿疹部位涂外用药膏。这种方法可能暂时有效,但治标不治本。而且,市面上的药膏成分复杂,部分含激素,滥用的话对小孩有害无益。另外,小孩反复感冒发热,有的家长就给小孩服抗生素,或动不动就打吊瓶输抗生素,病好是好得快,但却影响了小孩的抵抗力。曾晓健特别强调,医生及家长均要对小孩慎用抗生素。

  过敏原因:

  遗传与环境

  婴幼儿过敏有内外两个因素,即内在过敏体质及外在过敏原刺激。曾晓华说,内在过敏体质是先天的,由遗传基因决定的。据资料分析,父母一方有过敏体质的其子女约1∕3有过敏体质;父母均为过敏体质,其子女过敏体质的几率在2∕3以上。外在过敏原在婴幼儿期主要为食物(如牛奶、鸡蛋、水果中的柑橘、海鲜、坚果类尤其花生、巧克力等),还有尘螨、花粉过敏等。

  为什么容易对食物过敏呢?婴幼儿容易患食物过敏并非单纯胃肠道有问题,而是胃肠道尚未发育成熟,不会对食物成分,特别是蛋白成分有选择的吸收,喂食普通奶粉时便很轻易的将其中的导致过敏的蛋白送到全身,加上过敏体质,从而引起过敏。而食物不耐受不涉及免疫机制,通常是由于消化酶的缺乏导致的身体不适。如吃了某些食物只是拉肚子,无其他症状,这应该就是不耐受。小孩食物不耐受最常见的是“乳糖不耐症”,这是因为肠道中缺乏消化乳糖的酶素所致,通常是吃了牛奶或乳制品食物后,产生胀气、腹痛腹泻等不适症状。

  受访专家/广州市儿童医院过敏免疫风湿科主任医师、教授  曾华松

  文/记者 余燕红  实习生  陈宝聪  黄楷亮


   了解育儿知识,看育儿博文和论坛,上手机新浪网亲子频道 baby.sina.cn

精品推荐

网友评论 欢迎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更多关键字: 孩子  过敏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