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国一些地区的手足口病疫情引起了社会普遍关注。今年1月1日至3月26日12时,全国30个省份(除西藏)共报告手足口病例41846例,其中重症病例94例;报告病例仍以5岁及以下儿童为主(占93.96%);在实验室确诊的病例中,EV71型占75.00%。截至3月26日24时,报告死亡病例18例。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急性传染病,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尤以3岁以下年龄组发病率最高。病人和隐性感染者均为传染源,主要通过消化道、呼吸道和密切接触等途径传播。主要症状表现为手、足、口腔等部位的斑丘疹、疱疹,少数患儿可出现脑膜炎、脑炎、脑脊髓炎等临床表现,个别患儿会因病情加重导致死亡。
那么,家长在防治手足口病时应注意什么?儿科专家给出了以下建议。
在日常生活中加强对孩子的护理
家长在日常生活中要加强对孩子的护理,以有效预防手足口病,比如在日常生活中要勤洗手、吃熟食、喝开水、勤通风、晒太阳,同时加强居室等环境的空气流通,使空气始终保持新鲜。
另外,要让孩子的生活有规律,不要太晚睡,不要过于劳累,这样孩子的免疫力不会降低,就不容易生病。家长不要带孩子到人员比较杂的公共场所或者是不通风的地方,而应带孩子到户外阳光充足的地方活动。因为阳光中的紫外线本身能消毒,而且病毒没有聚集到一定的程度,致病性就没有那么大。
经常注意孩子是否感染手足口病
如何判断孩子是否感染了手足口病呢?家长要经常注意孩子的精神状态、饮食情况、大便情况跟平常有没有不同。如果有不同的话,家长要注意观察孩子是否发烧,嗓子是否疼痛或者红肿,口腔内有没有溃疡,手掌、足底、臀部有没有疱疹。
手足口病的疱疹有一些独特性,一般是在发烧1到2天后会出现一个口腔疱疹并逐渐变成溃疡,孩子有口腔疼痛、流口水、不爱吃东西等症状。在口腔黏膜、舌上、软腭上、咽部,出现红色的斑丘疹,或者有小水泡,疱疹会破溃,变成小溃疡。手掌和足底局部的皮疹一般是红色的,疱疹突出皮肤,水泡样,但是泡内浆液不多。如果手、足、臀部都出现疱疹,患病的可能性就比较大。
病情轻微的只需进行一般的家庭护理
如果感染手足口病后病情比较轻微,没有精神不好、嗜睡、呼吸困难或者是疲乏无力、面色灰白等重症情况,家长只需对孩子进行一般的家庭护理。大多数孩子在患病7天左右可以恢复,家长在家可以给孩子做一些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多喝白开水。另外,还可以加入一点清热、凉血、抗病毒的中药,比如感冒冲剂,或者是板蓝根、大青叶、金银花,这些清热、凉血的中药可以帮助孩子恢复体力,抵抗病毒入侵。
如果孩子出现发烧、呼吸困难、呕吐或抽风、嗜睡、肢体震颤等神经系统症状,家长应立即带其去正规医院就医。
孩子得过手足口病后仍有可能患该病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患过某种病毒型手口足病的孩子只对该型手口足病有相应的免疫力,但是多种肠道病毒都可以引起手足口病,所以手足口病是会反复得的。有的孩子会多次患手足口病,比如EV71,这个得了以后是有免疫力的,但是对其他类型的没有免疫力,所以孩子可以多次得手足口病。
本报记者 吴岱霞
相关报道:儿童手足口病防治知识11问
手足口病六条个人预防措施
手足口病的中医治疗扫描
治手足口中医药发挥重要作用
学校幼儿园如何预防手足口
手足口患儿家长护理讲究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