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老二出生前
网上关于是否应该要老二的争论很多,以往看到常常会停下研究一二,有时会心一笑,有时也会跟着义愤填膺。我和先生都是家中的独生子女,我俩对于多生育孩子的好处是有共识的。大家都说为了老大不孤独而生老二是个谎言,可是我却清清楚楚地记得小时候表姐弟们离去后家里那四面空荡荡的墙壁。那种蚀心的孤独感深刻地烙印在我幼小的心灵里,让我对拥有两个孩子由衷渴望。然而也并非没有纠结,我和先生都非本地人,我们自己尚且都在北漂,如果要两个孩子,有没有能力让他们获得好的成长环境——这压力实在不可谓不大。事实证明,怀上老二以后,众人看我的眼神大部分都是充满了“敬畏”,觉得我勇气可嘉。而我那时侯最经常的回应则是:嗨,不想那么多,生了再说。
我这是把自己逼上梁山的节奏哇!
其实怎么可能不想呢!在怀孕之前,多少个不眠的夜里,我曾在辗转反侧中纠结。要,还是不要?幸运的是我的父母公婆没有特别反对的意见,且主观和客观的方面他们都能帮得上忙。那么,除了物质条件的压力外,我觉得我没有理由不再去拥有一个孩子。拥有一个孩子,不表示我期待能获得更多回报——恰恰相反,我也许需要付出更多——但我将拥有一个更丰富的人生和未来。
这种“丰富”里,充满了冒险,也充满了机会,看你是不是愿意伸手去拥抱。
于是,在我和先生浪漫主义人生观的支持下,我们迎来了二宝的到来。
2 孕期
这一次,怀孕的身体对我而言不再陌生了。可以说,我从容不迫地安排着一切。
在这之前,我也有过一次失败的妊娠。一年以前,几乎是同一时间,我发现自己有了身孕。那时我不慌不忙,等到快四个月的时候去医院产检(对如今公立医院建档之难毫无概念,最后只能去私立医院),才赫然发现胚胎早已经停育了。那天我一个人在医院,走廊里空空荡荡,我的心里也是空空荡荡;直到好心的护士给我一盒面巾纸——此刻我已经想不起那哭泣的感觉了,只记得回家后我可心的小女儿治愈了我。那一年春天,北京的雾霾特别严重,据说许多孕妇都遭遇了胎停育,她们也许不像我这么幸运,这么迅速地被治愈。在这里,我特别想呼吁,请爱护我们的环境,为了我们自己和下一代!
于是为了迎接再一次怀孕,我几乎做好了一切准备,检查了牙齿、接种了流感疫苗,以及积极的身体锻炼。即便如此,年纪渐长的我们也尝试了大半年。在又一年的早春,上帝终于眷顾了我们。这次我早早地就去了医院做B超,早早地领取了母子健康手册,连带再生育证和一切需要的繁冗手续都全部办好。羊年生孩子的人还是少很多,医院建档也相对没那么火爆。谢天谢地,这次一切顺利。
为了产检方便,我特地选择在距离单位一步之遥的医院建档。因此几乎整个孕期的所有检查都是我自己一个人完成的,更有甚者,有时候挂完号,看到排队的人太多,我还会返回办公室忙一会再回来。对比头胎时,我七个半月便辞职回家待产,这次怀老二简直太坚强了!其实也是我的这两胎都很幸运,整个孕期没遇到过什么大问题:没有浮肿,没有高血压,没有高血糖……那些传说中可怕的并发症对我来说真的只是传说而已。在这种情况下,我认为坚持工作给我带来了很大的好处,精神上使我淡化了许多焦虑,身体上也客观地起到了锻炼的作用。所以,如果各方面条件允许的话,我觉得孕妇应当坚持工作。
现在回忆起来,孕期最大的痛苦,大概也就是孕吐了吧!我这两胎的头三个月,体重都是不增反减的。吐了吃,吃了再吐,人生中难得体会到讨厌进食的感觉。可这比起其他一些妈妈所经历的,实在不足一提了(孕吐试过吃止吐糖,也试过戴止吐腕带,但遗憾的是效果都不佳;我也问过许多在国外生的同事,貌似也没有好的办法,唯有忍而已)。
由于我头胎生了闺女,二胎生了儿子,好多朋友会问我,两胎孕期会有什么不一样的感受。对我个人来说,头胎是人生中的第一次,充斥着各种新鲜感、各种不适应,对于身体和周遭的一切变化,也要敏感得多;到了儿子,自己心态上驾轻就熟了,应对起来也相对轻松。除此之外,我并没有感到两次怀孕有特别多不同的感觉。不过,所有旁观者都认为我怀女儿时的身形走样更严重,而怀儿子时则比较轻盈,这不知道是不是一个小小的可供观察的规律!
3 生产之痛
十月怀胎,一朝分娩。对女人来说,鬼门关前走一趟的这件事,我还是有许多话想说的。
头胎时,因为是在老家生的,又兼之待产的医院就是我妈妈的单位,我妈妈工作了三十多年的科室,我们做选择的时候就加了许多主观色彩进去。产前最后一次检查,医生说孩子是枕后位,简言之,就是宝宝在肚子里是面向外侧下巴高高扬起,这种姿势下宝宝是不可能入盆的。不服气的我上网搜了资料,没有数据显示枕后位不能顺产。然而这时我的妈妈语重心长地说了一句:你一定吃不了这个苦。不得不说,天下会心疼孩子的莫过于母亲了。而我的母亲作为一个在妇产科临床工作了三十年的医生,在亲手处理过无数难产的产妇之后,选择让我进行剖腹产。
她的医学经验也许已经老旧需要更新了,可她对我的关爱却是最真切、最由衷的。
于是我便定下来在预产期那天接受手术。进手术室的前一天,我妈妈对我说,别害怕,剖腹产手术现在已经算得上是妇产科临床最简单的一种手术了。
所以,我生我女儿的经历可谓乏善可陈,既没有经历传说中最高级别的疼痛——阵痛,也没有尝到那些别人口中的术后的痛苦。我只记得在手术之前弯腰弓成虾米时那一刹那的恐惧,可那也是转瞬即逝。没有什么我不能忍受的疼,而且那并不是我坚强,是真的不疼。
因此,我对老二的分娩过程态度十分轻松。我以为那也会是一场虚惊。可后来发现,上帝安排人们该吃的苦早晚都会尝到,真是一分都不会少。
由于头胎剖腹产的缘故,二胎时医院坚持也必须实施剖腹产手术。我知道现在医学水平已经发展到像我这种情况完全可以再顺产,可我也理解这是医院为了避免风险的简便之举,并且我也没有那种野心非要挑战和证明什么。对我这种已经有过一次经验的人来说,对剖腹产并没有未知的恐惧感。
由于已经剖腹产过,属于瘢痕妊娠,我的产科医生要求必须38周手术。不得不说我是有点担心孩子发育不够的。对于生育过孩子的母亲来说,我们都特别清楚宝宝在肚子里多长一天的好处。如果你觉得早点见到宝宝是好事,那绝对是你没有经历过带着先天不足、身体虚、弱特别容易染病的小婴儿看病的痛苦。因此我尽量把手术约在了38周的最后一个工作日,那天,是我34岁的生日。
手术是一个周五的下午,医生却要求我从头一天晚上12点以后就不再进食。于是,这个生日,我饿着肚子,甚至上午在病房还在用电话处理着工作——就这样等待着孩子的到来。
周四晚上我提前住进了特需病房,医院安排我和一位第二天就要出院的产妇妈妈同居一室。那天晚上,我在忐忑中伴着邻床初生宝宝的啼哭声辗转难眠。时间过得特别快,仿佛一眨眼天就亮了。周五上午我无所事事,打了几个工作上的电话,和邻床的月嫂聊了会儿天。好不容易熬到中午,护士来叫我插尿管(备皮是前一天一住院就做完了的)。五年前生女儿的时候,由于手术时间是早晨第一台,八点就进手术室,一早起来插尿管,紧接着就麻醉了,所以并不觉得尿管有多膈应。可这一次,尿管插上后,护士交代我回病床上等候,却并没有告知手术具体时间。我躺在床上,感觉到下身酸胀无比,总觉得哪里在火辣辣地痛。大约坚持了半个小时,我怀着恐惧的心情忍不住咨询了护士台,不会给我插伤了吧?答复我的护士会心一笑直说正常,可能也被我的大惊小怪逗乐了。
其实从刚住院的时候起,我就感到肚子有点隐隐的坠痛感,很类似大姨妈来访的感觉,起初不明显,到周五中午已经间隔15分钟一次了。那可能就是传说中的阵痛吧,当时我心里的唯一一个念头是:如果真的发动起来要自己生,我饿了一天一宿可哪里来的气力哦!最后好在没有影响下午的手术,现在想想,难道这是儿子怕我没体会过阵痛会留有遗憾而特别做的安排吗?
接下来我便一直躺在病床上,一边忍着轻微的阵痛,一边竖起耳朵听着走廊的动静。
下午两点左右(具体时间现在想来竟然已经模糊),我听到似乎有手术室的护工进入了特需病房,在护士台办手续。此时我已经迫不及待了,也不等护工进病房,径直就破门而出奔向护士台。
直到这时候,一直守候在特需病房门外的家属,我的先生,我的父母公婆,才来到我身边。这个片段的记忆是混乱的,好多事件的前后顺序记不真切了,只记得手术室的护工和产科特需病房的护士为了我该不该摘眼镜还争论了一番。
然后我穿着单薄的病号服,被严严实实地掖在厚厚的棉被下面,推往楼上的手术室。
最终我在进手术室前被要求摘下眼镜,家属们被隔离在一道电动门之后。在准备区里,我被要求脱掉所有的衣服,真正赤条条如俎上鱼肉,很有任人宰割之感。但到了这个时候,也就是一闭眼一咬牙的事了。
比起五年前打麻药时的恐慌,这次打麻药似乎都不值一提。把自己弓成虾米状,忍受打针时的酸胀,忍受麻醉劲儿上来时的头晕,这些都似乎驾轻就熟了。真正进入手术后,时间过得非常快,我盯着笼罩在头顶的蓝色盖布,感受着下半身时常传来的推搡感,还时不时听到大夫们三言两语的聊天,人也是越来越放松,越来越坦然。
下午四点左右,我听到接生的大夫们发出一声赞叹:哇,好胖啊!我知道,我的第二个孩子出生了。
这个血淋淋的宝宝被一双手捧到我面前,然后有人问我:看看是男孩还是女孩!
那瞬间一种既想哭又想笑的心情击中了我。片刻后,我听到自己的声音:是男孩。
大夫很好心地让孩子亲了亲我的脸颊,可由于我的晕眩,我压根没看清他的样子。他很快就被抱出了手术室,剩下我独自面对余下的烦琐手续。共居了九个多月的身体,忽然又回到一个人的状态,还真有点不适应呢!可从此以后我就是两个孩子的妈妈了,他们共同分享着我和先生的基因,流淌着一样的血液,想象着他们争先恐后地叫我妈妈的情景,这心情,着实五味杂陈啊。
手术后我还吃了一点苦,二胎剖腹产的术后宫缩比起头胎的疼痛感要强得多,再加上刀口疼痛,镇痛棒简直就像是摆设一般,术后第一夜我整整哀嚎整晚直到天明。据说那是因为我们受过伤的子宫需要更加倍的力量来收缩恢复!那个不眠之夜,再为人母的幸福感和令人绝望的肉体疼痛交织在一起,真值得此生铭记!
在我写这篇文字的当下,我那三个月大的小儿子,正在床铃下玩得不亦乐乎;而我五岁的女儿,此刻想必也正在幼儿园里酣睡着呢吧!我知道我的经历对比一些妈妈来说,实在没什么惊险;作为两个孩子的妈妈,未来我要操虑的、承担的可能还有很多很多难以负载的未知。一直说想记录下一路走来的这一切,我想再不写,也许就真的要被遗忘了。因为当了妈妈以后,真的也就不再在乎那些疼痛、那些眼泪,甚至那些意外的欣喜或庆幸了。谨以此文,祝福我们这些当妈的人,也鼓舞我们打起十万分的精神来,用最温柔的虔诚来做我们儿女的好妈妈。
2016年3月21日 北京
潘 悦
——本文摘自由漓江出版社北京中心授权的《只有妈妈知道》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