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控手足口病 五句“真经”要记牢

2016年04月27日 06:34 京华时报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北京市疾控中心疫情通报显示,3月份北京市手足口病比前一个月上升了近120%。而5月到7月是手足口病高发期,我们该如何预防和应对手足口病呢?

  留意早期“信号”

  最近李女士比较闹心,五岁女儿所在的幼儿园发了健康提示,说最近手足口病高发,如果孩子有可疑症状最好别送幼儿园了。“其实我们更担心别的孩子得了手足口,家长不知道还接着送幼儿园,把我们孩子给传染了。”

  对此,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中西医结合医院儿科原主任张思莱指出,手足口病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主要通过密切接触病人的粪便、体液和呼吸道分泌物(如打喷嚏的飞沫)及被污染的毛巾、玩具等物品而感染。手足口病多发生在6岁以下的学龄前儿童,所以预防的重点在幼儿园。

  大部分家长只有当孩子的手心、脚心、口腔出现疱疹才会意识到孩子可能患上了手足口病。但其实,手足口病是有早期信号的:如幼儿哭闹次数增多、口水增多、饮食不正常、食欲下降、拒食、易惊等;大一点的孩子出现嗜睡、呕吐、头痛、手抖、脚抖、走不稳等情况。高烧39℃以上,且持续三天不退。

  一旦孩子出现这些症状,特别是有手足口病接触史的,家长一定要及时带孩子就诊。

  先发热再出疹

  张思莱告诉记者,手足口病发病初期主要症状就是发热,体温在38℃~39℃之间,伴有嘴角痛、咽喉痛、流口水、不爱吃东西等症状,很容易被误以为是上呼吸道感染。

  不过,和普通感冒不同,手足口病患儿发热1~2天后,其手上、脚上、臀部和口腔内颊部、舌、口唇内侧等处会出现红色斑点,斑点逐渐发展成为疱疹,疱疹破溃后形成溃疡,疼痛异常。因此患儿常因嘴痛而影响吃奶、吃饭、哭闹不安。

  张思莱指出,绝大多数患儿的疱疹在3~4天后可自行消退,不留痂,也不脱屑而痊愈,无并发症者一周左右即可治愈,预后良好。极少数患儿会引起心肌炎、肺水肿等。个别重症患儿病情进展快,导致死亡。

  目前对手足口病尚无特异的治疗方法,主要是对症治疗。若小儿有发热时,多喝水,体温大于38.5℃也可口服退热药。保持局部清洁,避免细菌的继发感染;对破溃处,可用金霉素鱼肝油以减轻疼痛及促使糜烂面早日愈合。

  专家提醒,家长们要注意孩子的身体、额头有没有发烧,手心、脚心、嘴巴有没有约1-2毫米大小的白色小点,以便早发现、早诊断。

  防控谨记五句“真经”

  其实,预防和控制手足口病,有一个五句真经:勤洗手、吃熟食、喝开水、勤通风、晒太阳。

  张思莱指出,在手足口病流行期间不宜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特别要避免与其他有发热、出疹性疾病的儿童接触。

  养成孩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饮食习惯: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和洗手液仔细给孩子洗手。不要让孩子喝生水,吃生冷食物,不要吃剩饭、剩菜。注意孩子营养搭配,让孩子休息好,适当晒太阳,增强免疫力。

  注意家庭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换气。要勤洗、勤晾(晒)所有衣被尤其是孩子的衣被。及时清理冰箱。哺乳母亲要勤洗澡、勤换衣服、喂奶前要清洗奶头和双手。婴幼儿使用的奶瓶、奶嘴使用前后要充分清洗,进行消毒。接触儿童前、替婴幼儿更换尿布、处理粪便后均要洗手,并妥善处理污物。

  ■相关

  接种疫苗可防范手足口病

  从4月开始,在北京市的各个疫苗接种点,细心的妈妈会注意到可以给孩子接种手足口病疫苗了。对于担心孩子在5月到7月这个每年手足口病高发期“中招”的家长来说,这无疑是防范手足口病的福音。

  北京市朝阳区疾控中心主任罗凤基告诉记者,这种手足口病疫苗是全球首批肠道病毒71型灭活疫苗,是由我国自主研制的,适合六个月到五岁十一个月大的儿童接种。接种两次,半个月到一个月左右孩子体内就可产生抗体,是预防手足口病这一传染病的有效手段。因此家长可在五月手足口病发病高峰到来前,及早给孩子接种。该疫苗属于二类疫苗,每支价格在218元左右。京华时报讯(记者杨凤立)

  京华时报记者夏文

订阅专业权威的母婴健康知识,请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新浪育儿 (xinlangyuer)及活动微信:BB营(yangyuyoudao)。

新浪育儿 BB营
推荐阅读
聚焦
关闭评论
宝宝图库+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