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注意这些动作不要在孩子面前做

2016年09月16日 06:30 南方日报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不久前,市民陈女士痛苦地捂着耳朵前来市第一人民医院的耳鼻喉科。经医生细问,陈女士平时喜欢洗澡后拿着棉棒在孩子面前掏耳朵,孩子两岁多,趁着陈女士睡着的时候,拿着棉棒模仿她的样子掏陈女士的耳朵,这一掏就把鼓膜都掏穿了,以致流血不止,好在就诊及时,恢复良好。

  该院耳鼻喉科主任杨燕珍表示,小孩子模仿力特别强,尤其是爱模仿大人的动作,平常家里的棉签、刀、煤气、水、钥匙、笔、筷子等都不要让孩子玩,以免发生意外。另外,家长发现孩子在玩这些危险的东西时,要正确引导,适时宣教,慢慢哄出来,千万不能大声喊吓唬孩子,要是孩子害怕拿着这些东西跑,一旦摔倒会更危险。

  临床中,杨燕珍发现许多小患儿存在一些共性的问题,譬如家长平时服药后就把药物放在易于拿取之处,孩子以为是糖果,学着拿来吃;有的家长拿纸巾塞鼻子,儿童看了之后也跟着塞小东西在自己的鼻子、耳朵里;有些孩子被鱼骨哽到的时候,模仿家长通过吞饭、吞菜、喝醋等来解决。她表示,这样增加了取出异物的难度,增大了刺破的风险;还有就是用牙签,嚼口香糖、嗑瓜子、模仿魔术吞硬币等等。

  除了注意不要在孩子面前做这些动作外,杨燕珍还提醒,用棉签掏耳朵也是一个不良的习惯,这样容易破坏耳道内的酸性环境,对健康不利。

  俗语说的耳屎,医学上叫“耵聍”,是一种弱酸性物质,会发出小虫子不喜欢的气味,有阻止小虫飞入、保护耳道皮肤的作用。有些集结成块的耳屎堵塞耳道,尽量不要自己乱掏,而是要去医院由医生进行专业的清理。

  外耳道的耵聍栓塞,也就是常说的“耳屎堵住了”,是引起耳闷耳鸣、耳内异响或听力下降最常见的疾病之一。正常生理情况下借助咀嚼、张口等下颌运动,耵聍会以薄片形式自行向外排出,一般并不需要帮忙取出。但如果经常用尖锐的手指甲或工具去挖耳,或者游泳和洗澡后用棉签擦拭外耳道过重过深,就有可能继发外耳道炎症,导致耵聍无法及时排出,甚至加速产生并积聚形成耵聍栓塞。

  杨燕珍也表示,确实有一部分人群,他们耳朵里的耵聍腺活力旺盛,耵聍来不及自行排出,只能定期到医院来就诊。

  此外,易出现耵聍栓塞的人群还需注意,避免用尖锐的手指甲或工具(如棉签等)过重过深挖耳;平衡饮食,忌过度油腻食物;如出现耳闷耳鸣、听力下降、眩晕等症状,一定要及时就医,以避免导致更加严重的并发症。王彪 郑海燕

推荐阅读
聚焦
关闭评论
宝宝图库+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