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妈妈输血 怎会不安全呢?

2017年05月25日 06:00 信息时报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家人生病住院,总会让人紧张。病人需要输血,但医院却有不少限制,家属也有各种疑问:给患病的家人输血,不但增进感情还安全,为什么医院不同意?输全血比输成分血好?血液是大补品,输血可以补充营养?为此,广州血液中心主任付涌水解答,这些都是大误区!

  误区1

  亲属间输血,应该很安全

  专家:危害很大,会引起不良反应

  陈小姐的妈妈生病了,需要做大手术。她认为自己已经多次无偿献血,身体健康,血型也与妈妈相同,希望可以直接输血给妈妈。但是医院拒绝了,她想不通:“陌生人的血给我妈妈,安不安全啊?万一因为输血导致艾滋病怎么办?”

  广州血液中心主任付涌水解释,不少人觉得输血给亲人增进感情,“感情上可以理解,但其实危害很大,会引起一种名叫输血相关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输血不良反应。这种病发生率很低,几十万分之一,但一旦发生,死亡率接近100%,基本没有办法挽救。”因此,临床输血的原则是避免使用亲属供者的血液。

  非亲属之间为何能输血呢?“因为非亲属之间基因不同,淋巴细胞进入后,病人的免疫系统能识别这些淋巴细胞,并杀死这些淋巴细胞使之不能增殖,也就不能攻击病人的免疫系统。”

  误区2

  输全血比输成分血效果更好

  专家:输全血副作用和危害越来越大

  很多人都认为,输全血比输成分血好,似乎全血的成分更全面,效果会更好。付主任指出,研究显示,输全血副作用和危害很大。其实,目前绝大部分病人都不用全血,而是用成分血,缺什么补什么。全血只适应于血容量不足,有进行性失血的急性大量失血的病人。

  “早期输血是从全血开始的。因为,第一没有分离设备和技术;第二,人们没有认识到,全血与成分血的差异。随着科学的进步,人们发现,血液,特别是保存后的血液,里面的很多成分没有了或失去活性。”付主任表示。

  目前采集的全血,通常保存在4℃的条件下,“这种条件放一天,血液里的血小板就会聚集、失活。”付主任说,科学研究发现,输全血副作用和危害越来越大。因为,全血保存一周后,有用的是血浆、稳定的凝血因子和红细胞,而血小板、白细胞、不稳定的凝血因子都没有活性了。

  误区3

  血液是补品,输点脸色会好看

  专家:靠输血来补充血浆蛋白有风险

  很多老百姓认为输血可以补充营养,体弱的病人动不动就要提出输血要求。付主任表示,其实,血液作为人体的一种组织,主要发挥着运输、调节、免疫、防御和凝血止血等功能,对增加人的体质和营养没有直接效果。

  “特别是以前,大家都认为血液是补品,贫血的人,输一点脸色会好看,其实不然。”他解释,血浆里的蛋白成分其实很低,而且人体是不一定能转化的,“所谓的营养就是蛋白,想靠输血来补充血浆蛋白,是根本达不到效果的,反而有很多风险”。

  因为,血液制品里面含有很多复杂的抗原,“可能造成发热等诸多免疫反应”;而且血液制品虽然经过严格的处理,但还是有传播艾滋病、乙肝、丙肝、梅毒等疾病的风险,“虽然是几十万分之一、百万分之一的概率,但对个人来说,被传播了就是百分之百的概率。”所以,他提醒市民,非到万不得已不要输血。

  误区4

  献血者献血,也会“上瘾”

  专家:不是上瘾,是习惯和献爱心

  有的献血者,献血几十次甚至上百次,因此有人认为献血会“上瘾”。付主任表示,“这完全是误区,有的献血者几十次上百次,不是上瘾,而是习惯、责任心和爱心的体现。”血液是一个健康人可以赠予另一个人的最宝贵的礼物,一个献血的决定可以挽救一个甚至多个人的生命。

  专家提醒

  亲属间输血要用伽马射线照射

  “亲属间的输血,只发生在少数无奈的情况下,例如稀有血型患者,储备血液不足或来不及调到血液时,但血液要经过辐照仪的处理,用伽马射线对血液照射,杀死血液中的淋巴细胞,这样原则上不会产生移植物抗宿主病。

  但是,这样会增加血液处理成本,一袋血增加100块左右。目前辐照血主要用于免疫功能低下的病人,这种病人免疫力太低,不能接纳别人的淋巴细胞进入自己体内,需要照射。”

  ——广州血液中心主任付涌水

  知多D

  成分献血与献全血有何区别?

  成分献血和献全血都属于无偿献血的方式。成分献血是从一只手臂或二只手臂入针,输出的血液进入一次性使用、全封闭的管道,通过血液分离机提供外力,分离出所需要的某种血液成分,同时将其他血液成分回输给献血者,采集过程所有血液不与机器接触。采集时间比献全血时间长。□本版撰文 信息时报记者 蒋隽 通讯员 欧阳蕾

推荐阅读
聚焦
关闭评论
宝宝图库+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