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蕾蕾,美国费城艺术大学终身教授, 北费城非洲裔社区创建者, 2003年"改变世界的领袖奖" 唯一华裔获奖者, "艺术家无国界"组织创始人。 “我是一个学艺术的人,但却成了社区发展的核心人物,这让我觉得艺术不是装饰品。”“如果你非要问到底是什么促使我去做成这件事情,那只能是父母所教育我们的道家、儒家、佛家的思想,它促使我去发现内心的自我。对我而言,这不是一项社会工作或是慈善事业,而是完善自我的一段路程。”--叶蕾蕾 |
介绍叶蕾蕾教授:她把艺术教育和人文精神统一在一起,是我们的榜样 时间:2007.9.24 地点:艺术儿童工作室 主持:新浪亲子中心 嘉宾:叶蕾蕾(专栏) 何韵兰(专栏) 胡晓珮(专栏) 何韵兰:叶老师原来是费城大学环境艺术系的教授,以一个华裔女艺术家的身份去做美国和非洲贫困地区的社区改造,把环境这样的一个大的艺术概念,种到每个参与者的心灵里面去,我觉得非常不容易。我是以叶老师为榜样的,她在那儿,我觉得我还只是做了些擦边的工作,我做不到像她们那么彻底,全部都投进去。 胡晓珮:那年冬天我们一起在“大兴行知民工子弟”学校做活动,天很冷,学校的条件比较艰苦。叶老师吃住在那里,连暖气都没有,穿着军大衣,手上都是冻裂的口子。 |
|
叶蕾蕾:艺术教育中的创造力和亲身实践(1) (2) 【全部访谈汇总】 时间:2007.9.24 地点:艺术儿童工作室 主持:新浪亲子中心 嘉宾:叶蕾蕾(专栏) 叶蕾蕾:在怡乐村里面,我们变成一个多元性的,为什么最后做成一个村子呢?就是说它不但是从事艺术,而对于整个人的生活、家庭生活、社区生活都有影响,所以艺术是出发点,是创造一个新社区的出发点,而不是我们通常所想像的:把什么东西都做好了,用艺术来点缀,不是这样的。艺术是最最开始打火花,起一种全盘带动的作用。 叶蕾蕾:为什么要用小孩子的东西,或者当地人创造的东西,然后把它变成公众艺术?我觉得现在西方极度的物质文明,对所有的文化——东方的文化、比较原始的文化、非洲的文化、都是一个大冲击。假如说,我们的儿童,我们的民族对自己过去不能够了解,小孩子对他们内心不了解,民间草根性的艺术不能够了解,我们的根就扎得不深,会丧失了我们原来的内容,我们从哪里来的?将来要走什么地方?方向就会走错了。 |
|
与叶蕾蕾女士对话:中国儿童艺术教育的问题在哪里? 【城市儿童家庭美育环境调查】 时间:2007.9.24 地点:艺术儿童工作室 嘉宾:胡晓珮(专栏) 何韵兰(专栏) 叶蕾蕾(专栏) 何韵兰:现在我们的学校缺少这样的勇气,没有这样的胆略,一定要严肃,一定要干净,墙上不能挂任何东西,但是我在美国,我看见很多那个上面就挂很多,都挂满了孩子的画,跟校长支持这个很重要。 胡晓珮:我们现在国内的美术教育非常忽视孩子的表达内心的能力,把孩子好多天真的东西都压制住了,最后的恶果是丧失了一个感知、感受、释放的能力。 叶蕾蕾:我觉得小孩子的压力很大,比较单一吧,一条线,比如从小,一个小孩子,父母所有的希望都在这个上面,我觉得还是功利心比较强,整个社会都是,可能就是一个过渡的时间,希望能够比较稍微沉淀一点。 |
|
|
亲子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2180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7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