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李子勋聊“家庭成就孩子”(实录)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8月01日 16:26  新浪育儿  
著名心理学家李子勋做客新浪 著名心理学家李子勋做客新浪

  不少父母在养育和教育孩子时,容易忽视孩子心理与行为发展的顺序渐进或个性需要,急切期望按照社会的模子去“克隆”一个好孩子,这种削足适履的做法会让许多孩子生出问题来。反之,如果家长过度地随着孩子的天性,有些孩子又会出现人际环境的适应不良。父母如何找到平衡?本期我们就特别邀请了著名心理学家李子勋(微博)与网友们一起来聊聊“家庭成就孩子”。

  以下是聊天实录:

  新浪的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收看这一期的新浪亲子大讲堂,我们这一期非常荣幸请到著名的心理学家李子勋老师,和我们谈一谈面向未来的教育。李老师您好。

  李子勋:您好。

  主持人:跟我们的各位网友打声招呼吧。

  李子勋:大家好。

  主持人:李老师在最近刚刚出了一本新的书,书名叫《家庭成就孩子——李子勋的后现代亲子课》。家庭成就孩子,其实蛮铿锵有力的,这个意思是不是说在人的成长过程中,他取得的成就还有他所获得的幸福感其实主要是源于他的家庭。视频:李子勋聊“家庭成就孩子”媒体来源:新浪育儿

  李子勋:可能跟东方文化有关系,因为中国强调东方文化,一般是家的文化。因为我是做家庭治疗,专门研究家庭的问题。现在我们看到孩子的成长,至少在10岁以前是受到家庭教育的是家庭成员所表现出来的信息、心理结构的行为,对孩子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

  主持人:是在10岁以前是吗?

  李子勋:应该是在12岁以前,但是一般到了10岁以后,家庭对孩子的影响就在减小,到12岁以后,到青春期以后,家庭对孩子的影响就开始不重要了。但是在10岁以前,家庭还是主导孩子的成长方式。

  主持人:也就是说其实在12岁之前是父母想要接触孩子,培养很好亲子关系的时期?

  李子勋:父母如果有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在这个阶段可以给孩子更好的教育。但是很多家庭教育本身并不是言语的,而是非言语的方式。比如说父母自身的修为、行为和行事方式、受教育的方式,包括社会能力和道德方式,这些东西对孩子的影响更大。一般可交谈的教育,可以言谈的教育,可能每个家庭都差不了太多,是因为每一个主流的教育方式都会对家长有一些影响。但其实最重要的教育是家庭内部的人与人的关系和情感关系,和家庭内部文化色彩或者是多代传承对孩子的期待,会对孩子的成长在12岁以前是起作用的。

  主持人:这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身教胜于言教?

  李子勋:其实我们在临床中总是会看到,一家的男人都具有一些相似性,但是每家不同的家庭的教育不同。但是奇怪的是发现他们这个家男孩子和女孩子,如果我们仔细去看,就会发现他们具有相似性,比如男孩可能喜欢某一类的女性,女孩子愿意嫁某一类的男人,也就是他们的女性都差不多,或者是他们娶的太太都有类似的特征。这不是可清晰、可分辨的教育形成的。我们经常谈到家庭的内涵信息,内涵信息从几代传承下来,我们经常会发现,有一些家庭总是女性很累、很辛劳,男人都比较游手好闲,比较不怎么努力,这一家的女人总是都会选择一些看起来自己很优秀,在企业、单位都是领导,在家里又很能干。你追溯4、5代,发现这个家庭总是代代,总有一些女性是这个表现,总是成为这样的人,而并没有哪个父母去教育他们。所以,家庭成就孩子主要是指每一个家庭的父母可能要去研究,看看我们这个家庭的孩子到底是什么样。因为我经常在临床工作中会问夫妻,你们现在的婚姻像哪家的婚姻呢?是丈夫家的还是妻子家的?或者我们会问,你看你夫妻带着儿子,为教育去争吵,我再问你们哪家的男孩比较有出息呢?假如是妈妈家的男孩有出息,那我们就鼓励妈妈多教导孩子。如果是丈夫家的男孩比较有出息,既然你们家生的是男孩,那就多听你爸爸的话。因为父亲的教育可能会把这个孩子变成丈夫家的男孩,但是很多真正的夫妻会说爸爸怎么怎么不好,什么都不管,妈妈拼命的管孩子,但是她的哥哥、弟弟都没什么出息,或者她爸爸也不怎么样。这时我就想,你拼命地批评你的丈夫,但是你忘了,在你丈夫身上隐含着那些信息,如果你拒绝你的丈夫教育和亲近你的孩子,你的成功就是把你的孩子变成你们两家的男孩,两家男孩从历史上来看,并不是很优秀的。

  家庭成就孩子,我们现在客观的思考,尤其是在争执的婚姻里面,我们要在一个家庭的传承里面去思考。如果男孩子在那样的教育里面成功,有些时候你要允许你先生更多的主导教育,因为这个教育会让他的孩子变成她丈夫家的男孩,而不是自己家的男孩。这就是家庭成就孩子的一种核心。

  主持人:其实您这个理论和一般教育孩子的理论有一些不同,以前说教育孩子,首先核心就是孩子,但其实您刚才说,对于家长来说可能还要更多地审视自我和自己的伴侣,以及甚至上溯到以前家族的一些生活。

  李子勋:因为我们是研究动力学,人口家庭的发展是由家庭动力所产生,家庭也会有起伏,几代很强,几代会很弱,这是我们要研究的,因为我是心理学家,我们研究一个家庭,发现很多家庭现象,外部的教育,比如读别人教育的书,最终还要从内部解决,而不是通过别人家庭的解决方法来解决自己的家庭,因为毕竟是两个家庭,是两种文化系统。包括市面上最好的教育方法也不见得能够适应你的家庭。所以,我希望父母能够从自己家庭去着眼、去观察,比如说当孩子淘气的时候,自己孩子4、5岁很淘气,不上学,或者是上网,但是去注意一下你的丈夫和你们家的男孩,在这个年龄到底是怎么过来的。历史上可能有一个男孩比你的儿子还淘气。他今天怎么样,是真的不好还是好了?如果他好了,他的父母做了什么,让一个淘气的14、15岁孩子回归正道呢?这个时候他就可以向他这个亲戚咨询,问当年你这个儿子,当然是有血缘关系的,他怎么就回到学校考上清华了?

  通过这样的一个了解,如果这个亲人,比如他姐姐的孩子,姐姐的做法她有没有学习到,这是家庭内部的一个参照形式。她就问她姐姐,你当时的男孩为什么现在那么优秀,14、15岁的时候那么淘气,差点被开除了,到底怎么过来的。她姐姐说男孩过了15、16岁就好了。那好,她妈妈对自己14、15岁的男孩不那么紧张了。她大脑里就产生一个念头,是不是孩子到了16岁就懂事呢?我们家的男孩的确到了16岁就懂事呢?这个念头往往让这个男孩子在16岁的时候真的好起来,这就是家庭内部的动力,这个动力是很奇怪的,这是需要在家庭内部去寻找的。

  主持人:也是说家长应该选对自己的生活。

  李子勋:要从内部去寻找,而不是追寻很多流行的观念。

  主持人:因为我们现在市面上经常会说,对比东方的教育模式是西方的教育模式,现在是混合教育模式。可是您现在却提出了一个后现代亲子课。

  李子勋:过去我们强调教育的系统性、正确性、标准化,但是后现代主要是一个反权威、反传统,要求不确定,要求由孩子来选择,而不是大人去自定一个方法。但是比如说我所谈到的后现代,是在支持并且接受主体文化教育的前提下去补充信息,我一直主张所有在当时都是重要的,尤其是我们主体的教育方式,包括传统的教育方式其实都是非常好的,是因为它能够适应更大群体的人。但是每一个人需要一些补偿,就像维生素似的东西,他要来补充,后现代它是一种补充系统,不是一个主体系统,因为后现代本身就缺少一个正规的解释,它是一个理想化的东西,只是说不要去崇拜一些权威性的理论,要根据具体情况去采取一些灵活的方式,把教育具体化。后现代这种提法其实不太准确,因为我自己也说不清楚什么是后现代。

  主持人:尤其是在艺术领域有很多一些解读。

  李子勋:在书本设计的时候搞的一个词,不过也没关系,因为我在网上做后现代的心理咨询方面的理论和技术的参数,在网上也是用后现代。

  主持人:刚才您解释的后现代,可不可以理解为是希望大家要消除权威崇拜,更多的去从自己审视,从自己自身的发展去理解。但是同时您刚才又说到要尊重主体文化。

  李子勋:因为我一直是用并存主义的方式来思考问题的,中国的教育首先有几千年恒定的教育模式,这个教育模式的确为中国社会培养了很多适应社会的人才。但是同时我们也看到,在未来导向的思想领域里,未来的社会,现在中央就开始要做高福利、人性化、节能,更好的社会形态的安全和关爱的社会形态。但是现在的父母都是60、70年代出生的男女。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了解育儿知识,看育儿博文和论坛,上手机新浪网亲子频道 baby.sina.cn

精品推荐
分享到: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