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李子勋聊“家庭成就孩子”(实录)(2)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8月01日 16:26  新浪育儿  
著名心理学家李子勋做客新浪 著名心理学家李子勋做客新浪

  主持人:也有80年代。

  李子勋:80年代很少,很小,他们还不着急。这些父母他们生活在60、70年代的中国,在那个时候从主体的中国来讲,要求的是发展、成长精英文化和与人竞争,要变得优秀视频:李子勋聊“家庭成就孩子”媒体来源:新浪育儿。因为那个时候主体的心理结构是认同机制,通过社会认同我来认同自己。所以,这些父母无一例外会带着很大的焦虑来针对看待孩子,因为他们看到孩子,那个年代对孩子自己的感受,他们会觉得现在的孩子不努力、没有上进心、不竞争。他们看到孩子会采用更传统、更加强制的方式激发孩子学习,但同时我希望这些家长,在用这种教育的时候也要去想一想30年后的中国会是什么样子,还会像我们小时候这样吗?而现在的中国已经比较富裕了,30年以后我们会不会是一个低竞争、高福利、更人性化、更关爱的社会呢?现在我们强加给孩子这些紧张的人际竞争、压力、利益最大化,拿到更多,一定要拿到更大的地位,挣到更多的钱,这种教育真的适合30年后的中国吗?如果不适合30年后的中国,我们的教育要留下空间。这么说的目的不是说要取代60、70年代的父母教育孩子的方法,而是要留出一些空间或者做到节制,不要过度、不要过分。为什么?当未来的思想进来以后,显然从未来来讲孩子要适应得更好,我们在未来应该越来越不适应,越来越和未来脱离。如果我们过分的教育成功,可能给孩子的未来会带来一些麻烦,他不能够融入那个更优秀的社会或者是什么样的社会。

  主持人:您的意思是说现在的教育理念或者是家长的一些想法,他认为自己教育得越成功,可能在面向未来的时候就不知道。

  李子勋:不知道哪个好,哪个不好,这就是塞翁失马。如果是这样,父母就不要把孩子搞得那么苦,适可而止,努力奋斗,争取最大的进不去告诉孩子,但是也不强迫孩子必须成为那种人。这样的话,家长就回到了一个比较好的位置。我灌输我的成长经验,这是我的责任,但是对于你去做选择,去成为你自己,这种家长就是好家长。但不是家长就不能教育孩子。

  主持人:这是不是也是大家经常讨论的,到底是严格式的教育更好,还是宽松的教育更好?您刚才说要为未来的发展留下空间,是不是说宽松的教育更好一些?

  李子勋:宽松和严格的教育只是教育方法,我们刚才谈到的是教育走向的方向,让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是从小就成为他自己,以自在的方式生活,还是成为别人,成为社会上的精英分子、精英文化,或者我们经常看到的所谓推出来的少年英雄。刚才我们谈到的是要把孩子成长成为他自己,还是成为社会主体所认可的某一类人。现在谈到的几个教育方法,教育方法的宽和严都不好说好还是不好,假设一个家庭的男孩必须以严的方式才能长大,继续对他用严不见得是坏事。如果这个家庭本身就是一个宽松的方式才能出人才,严可能就是帮倒忙。

  主持人:您说的家庭是一个宽松的方式,怎么解读?

  李子勋:它的宽松方式,比如说小时候爸爸、妈妈和孩子之间比较平等,允许孩子说出不同的想法。比如在吃饭、聊天的时候,孩子说喜欢一个东西,但是爸爸妈妈认为这个东西并不好的时候,爸爸、妈妈并不会去挫败孩子,而是说可能这不是爸爸、妈妈欣赏的,但是真的会问孩子,你告诉我,那个东西到底有什么让你这么开心呢?是这样一个充满平等和好奇的气氛达到教育。严就是父母是对的,孩子一定要听父母的。不管他的方式是温和的还是严格的,在一个家庭里面只许一种观点存在,哪怕这个妈妈是非常温暖的,但是孩子要说到另外一个观点,妈妈就要不停的跟他讲,你要放弃这个观点,继续符合爸爸、妈妈的观点,你的这个观点是错误的。比如男孩子喜欢动漫,爸爸认为这是垃圾,应该是中国的经典,不管他是用打还是用温暖的教育,最终这个孩子不得不放弃他的喜好去读经典,这叫严。我们说严不是指打就是严,而是指只允许一种观念出来,不允许多元化的观点在家庭分享,必须一致性。如果家庭教育孩子必须一致性,孩子必须怎么做,这就是很严,这个严是心理结构的严。孩子要么闭嘴,要么说Yes,要么同意妈妈的观点,要么就闭嘴,因为如果说了,爸爸妈妈就会轮番讲道理,说你这个想法是不对的,你这个想法会给你带来害处,逼迫孩子要放弃,这是严。我们说严还不仅仅是打,而是说在观念上不允许你有另外的想法。如果一个家庭是允许有多重想法和多重解释,从小就允许孩子选择他喜欢的东西,包括喜欢的观念,爸爸、妈妈只是去分享,不去干扰他,这叫宽松。这个宽松指的是孩子可以自由的做选择,并且为自己的选择负责,但是严就是不允许。

  主持人:不管我采用的是先进教育理念还是传统教育理念。

  李子勋:两者只允许有一种,就是严。一个国家只允许一种想法,那就是很严了,不管用什么方法。

  主持人:您觉得这种严格和宽松……

  李子勋:不知道对这个孩子是好还是不好。

  主持人:没有定论?

  李子勋:没有定论,一个孩子比如比其他孩子愿意出现冒险,动力很强,在特定的时候爸爸妈妈会成为他的敌人,让这个孩子攻击妈妈,但是社会是安全的,他也是安全的,为什么?当一个家庭做一个缓冲的时候,特定情况下,比如这个家庭的孩子10岁开始到16岁,这个家庭的孩子具有很强的破坏力。惯常这个家庭都是在这个时候突然跟孩子关系不好了,孩子会把父母当成一种攻击性的对象。

  主持人:假想敌。

  李子勋:因为父母是安全的,不会伤害他,这时父母就消化了这个孩子大量的攻击性,包括敌意。等到过了16岁,他到了成年早期的时候又回归,觉得爸爸妈妈挺好,这就是孩子安全的度过了青春期,其实我们心理学说是Good,不认为这是坏,不认为那个时候孩子跟父母打,搞得生死离别就是坏的,要从家族追溯来看,我们要看看哪种情况对这个家族的孩子发展更好。因为心理学是以个体为中心来研究价值,不是群体化,不是把人想象成一种人,把所有的孩子都想象成一类孩子,而是把所有的孩子都想象成不同的个体,在不同的家庭里长大,在不同的文化背景和关系层面长大。所以,我们的父母要思考更多可能性,我们就会提出更复杂的家庭治疗的理念。

  主持人:刚才您解释了一下关于宽松和严格。

  李子勋:宽松和严格是允不允许一个孩子可以选择。

  主持人:现在有一个话题大家很热议,前一段时间蔡美儿虎妈来北京、上海做演讲,做交流讲座,其实引发了很多争议。您觉得像她那样的教育方式,《纽约时报》都冠为“中式的教育”,但是中国这边的很多家庭又是不太同意她现在这样很严苛的教育方式。

  李子勋:有些我们要从大背景去观察。虽然在美国的文化里,更多传播西方的个体文化,把生命当成是独立的,孩子并不是家庭的,孩子是他自己的。在这样的社会里,虎妈就显得很突出。但是我们想想在整体宽松的教育方式下,又结合了中国虎妈式的教育,对孩子可能是好的。为什么是好的?孩子在不同的教育背景里成长就有不同的解释和不同的适应方式。现在这个孩子比其他孩子更多爱一些东西,而不是少了,因为他的整体社会环境是一种宽松式教育,是以孩子为中心建立的教育模式,他在学校、在社会上、在任何环节中,他是在享受这种教育的资源、老师跟关系。但是在家庭里能够体验出完全不同的管制性的教育,就像虎妈,“你必须这样,必须这样”。如果是一个普通的孩子,这是好的,为什么?他增加了他的体验和增加了适应性。而且这个时候他会选择定向比较集中,因为看起来只是增加我们的生活感受,而不是增加兴趣,会把兴趣集中在一个有社会认同的兴趣,而不是成为自己自在的生活方式。这个孩子会在这个社会凸现出来,但是凸现出来以后,他的未来会怎么样,因为其实那么多华人在美国很成功,包括有当州长,有当财长,这些孩子都是宽松教育的。因为在西方文化成功的华人还没有一个人站出来说他是用中国的教育方式。我没看到虎妈的书,也没有听过她的观念,但是从名字我可以判断,因为中国是一个母性教育,母性严厉是正常的,女娲、岳母、孔母,中国都是母性教育,所以母性教育是严的。中国虽然讲慈母,但是西方教育是一个母性化的教育,我们的幼儿园、小学老师都是女人。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了解育儿知识,看育儿博文和论坛,上手机新浪网亲子频道 baby.sina.cn

精品推荐
分享到: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