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李子勋聊“家庭成就孩子”(实录)(6)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8月01日 16:26  新浪育儿  
著名心理学家李子勋做客新浪 著名心理学家李子勋做客新浪

  李子勋:心理学在最初,我们首先想想心理学的发展,最初是在欧洲100多年前,当时是一个理性至上和精神冰雪旺盛发展的时候,再加上维多利亚时代,男权时代很强,弗洛伊德的心理学理论是充斥着男权,形成决定论。决定论就是说你小时候怎么样决定你未来的一切。决定论在当时很盛行。当时的哲学是机械的唯物主义哲学,是把事件,是用物理学的观视频:李子勋聊“家庭成就孩子”媒体来源:新浪育儿念,物理学是线性逻辑,把物理学的科学的逻辑强加在人的生活和思维中,形成了机械唯物主义的哲学观。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

  决定论这个思想在60年前就被哲学家排斥了,它是把纯物理学的机械物理学的东西引到社会学是不成立的。现在更多是用生物学,或者是社会学的理论来研究人的情绪和情感。这种观念在人类的教育和思想中早就过时了。

  经典分析师在50年代就已经推行,到了70、80年代美国,欧洲还在保持了很多经典分析的思想,只是设置,而不是理念。二战以后,美国盛行是研究母婴关系,通过这种关系来读懂孩子成年以后和他人和社会的关系,包括自己家庭中的亲密关系。是这样来的。现在我们把经典的归因的理论,变成了由儿子选择关系的理论,客体关系的资料体系,这种体系维持30、40年,由于是二战以后很盛行,希望把经典分析都放弃了,在美国很少有,不再做自由联想,你跟妈妈怎么样,现在不是妈妈错了,而是儿童在选择方法。只是有些时候,幼年成功的模式,讨好妈妈,妈妈很好,他以后可以讨好任何人。他只不过没有意识到,他用儿童的方式针对成年人的生活,不是爸爸妈妈错了,而是儿童选择的东西。我们研究的是课题。

  到了上世纪90年代,由于媒体的富裕,美国的孩子首先进入到了富裕一代,发现母婴关系的解决还是不行的,这孩子从小就展现出比父母更聪明,不像过去的父母很傻,现在的孩子很聪明。所以美国发起了自己心理学,谈到自恋。90年代以后,基本上现代的心理学理论,是建立在自恋,包括母婴关系的理论里。

  心理学有很多发展,但是中国在心理学的发展上,最近才30年,要是高度发展才10年,所以中国人还在使用传统的机械的唯物主义的哲学下的理论。这种理论是非常强硬的,非常不舒服的,尤其对中国以孝、感恩,以家庭文化为中心有一种强硬的肢解。会说孩子的一切问题都是爸爸妈妈早年的问题。今天不是创伤理论,是课题理论,现在不这样解释,我们从来不认为,因为我们很难说,那时那刻到底发生了什么,我们把此时此刻的事情,用那时那刻去解释,并且由那时那刻的人承担责任,实际上是逃避责任的过程。现在我们在心理咨询中,从来不把问题缩减到父母身上,而是在他自己身上。

  主持人:现在孩子已经长大了。

  李子勋:那是。我们并不排斥经典心理学的解释,同时我们更关注这个孩子是在哪个年代。比如说现在,像富士康,很多孩子来到富士康,受到了很强烈的亲情的隔离,会出现边缘化,本来是生活在90年代以后的青年,一来到富士康,工资800块,形成了严格的人际关系,必须服从,必须像机器一样生活,跟原来培养自恋式的完全不能接受,所以会产生强烈的冲突,会产生分离障碍,突然失真。他觉得不真实的,他觉得原来在农村里面有亲情连接,在那儿不能交朋友,不能来往,不能聊天,不能私下,说晚上玩一玩,不行,非要规定你睡觉。富士康的关键问题是这个,但是没有心理学家敢分析它,必须要破坏这个才行,要不然自杀还会发生。

  因为这种分离性体验造成自杀是很容易的,一下子就跳楼了,他跳下去没有想到自己真要死,他是在失真的,再加上接触的文化,动是不真实的,这些孩子一定要注意改变,环境的文化场,这些是很麻烦的事情。

  现在的孩子不能够适应100年前的理论,要用经典分析现在的人,肯定过时了,因为完全是在不同机制下大的。

  主持人:您刚才讲了心理学的发展史。

  李子勋:读的书已经有100年了,还当成圣经,100年世界翻了好多番,人难道没有改变吗。要读西方的书应该是2000年以后的。

  主持人:我们姑且称之为后现代家庭,这个蛮有代表性的家庭,后现代家庭的父母,您觉得他们现在您接触到的,他们有什么样的问题吗?

  李子勋:后现代,我们说清楚叫后工业时代,或者是商品时代,现在不是工业化的时代,而是商品化的时代。

  在今天的父母来讲,怎么面对孩子,有两个原则,一个要在多元取向去教导孩子。家长从小用使用多种解释,同样的事情,妈妈会引导孩子不同的角度思考,不用单一的方式,单一的方式会增强孩子服从的社会性能力,不能鼓励他的创造性,就是他独特的特点,在跟孩子做交流的时候,一定要听孩子的解释,爸爸妈妈要呈现多种解释的方式,让孩子从中选择,他自己喜欢的解释。我想这可能是对商品时代的一个,现在乔布斯的苹果搞的风声水起,任何创新的东西都得到好处,保守的东西看起来没有市场,并不是说保守不是不好,社会是保守的,要求保守的力量大于创新的力量。对孩子来讲,多重解释,从小学会关注少数人群,关爱边缘人群,要爱他们,尊重少数人。这样会让社会更加的宽容和美好。

  第二个方面,一定要允许孩子对他的发展做选择。过去我们对孩子考什么大学,选什么专业都是要管的。现在的孩子,我看报纸上说,有一个孩子妈妈帮他填了志愿,他绝食一周,一定要给他做选择。因为我们现在面临的选择越来越多,过去我们没有选择,除了考大学没有别的。现在我们的选择太多了,多样化的东西,要影响孩子在5岁以后要做选择。从小培养孩子的自我感觉,自恋的力量。

  我们看看一个人真正感觉到幸福,就是从他喜欢自己那一刻开始,不管男人女人,如果你真正开始喜欢自己,这就是我们当成自恋,现在是自我取悦,那一刻人们才幸福。中国人的自恋来的晚,我们叫后自恋,中国人早年是不能自恋的,老被管着,50岁以后,无一例外,老年变得自恋了,变得自以为是,老了的人写书,变得很狂,他已经不担心了,没有对错感了,追求超然的想法。我们的孩子客观的社会生活逼迫他们从小生活在自恋中。这两个方面注意到,孩子会适应主体和适应后现代的特点。

  主持人:最后给大家预测一下,或者说您看,面向未来的教育到底是有什么样的特点?

  李子勋:我想面向未来的教育,就是处在未知和开放的思想上,因为西方也提供了一些模板,北欧、北美的生活,社会保障很完善,包括日本。那么在一个富裕的国家来讲,肯定会追求权利福利化,现在中国基本做到,往那个方向发展。这个时候,社会更主张像东方早年的思想,各尽其责,各尽其能,有能者安当定国,无能者独善其身。那样宽松的社会让每一个人都找到自己的社会价值,而不是说只有能者才有价值,其他人一辈子生活在压抑中。那样的社会中,人更多会做自在的选择,成为他自己,而不是成为别人。

  所以想想,我们的社会会进入这样的主体社会体制,关爱、善意、诚实,商品谁也不敢往里面加东西了,整体的保障已经让我们安心,不再贪婪,这些孩子们小时候从来不贪婪。社会贪婪怎么去解决,拿到更多,都往家里搬,搬到家里面就是自己的,那是50、60年代的感觉和特点,是那时候社会物质匮乏,不得不抢,但是未来得社会不是这样的,因为现在的孩子已经不是这样了,孩子的玩具越来越多,原来没有玩具,一到幼儿园都抢玩具,现在没有了。

  我在北欧待过一段时间,那个地方你工作不工作,支付的钱是差不多的,工作的人享受自我实现,奢侈品,坐飞机,或者是看歌剧,这是很贵的。

  谈到这一点,我想到我哥哥,他在加拿大,他追求工作,13个中国人,博士,他只是硕士,他是30岁才出国,博士毕业已经快40岁了,去找工作,每一个中国人都认为他根本找不到,他过去是教语文的,突然改到计算机,也不想回国。北电当时跟硅谷差不多,现在比硅谷差一点,但是也是加拿大最大的电子公司,13个人就他一个人拿到了工作许可,所有人都不相信,他凭什么,年纪又大,又结婚了,又有两个孩子,又没有任何计算机的背景,只读了一个专业。所以我哥哥当时也不知道为什么,他忐忑不安。

  这样的社会,结果他工作快半年了,他小心翼翼问他的老板,为什么收我,我的朋友一直不能理解,那么多年轻,未婚能够给企业创造更大财富的人,却给了我。老板讲,因为他在加拿大生了两个孩子,是国家养着的,包括孩子上学。你知道吗?你比任何人都需要这份工作,首先你要自己养活自己的孩子,当你能自己养活自己的孩子,就比你得到国家的福利要光荣得多,社会价值感。在这13个人里面,虽然你是条件最差的,但是这份工作你还是可以信任的,他是专门做软件工程师,哪怕我们再培养你一段时间,你能胜任。

  一个是你自己可以养活自己的孩子了,应该感到骄傲,自恋型的国家是这样的,你感到骄傲,第二个这笔钱我们可以转到另外一个需要资助的家庭,这就是那个国家的社会思维模式。企业的社会责任感,把工作给最需要的人,而不是给为我们企业创造最高级的人。当然他现在垮了,他在竞争中竞争不过华为、印度的一些软件公司等等。但是我哥哥在那里面待了20年,每一次炒鱿鱼都因为他的两个孩子还在大学,都转到另外的地方工作。

  福利型的社会是每个个人和企业都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追求整体社会的福利的,不会只顾自己的,不再那么贪婪,不再要求成为别人,要成为自己,在这样的社会里面,肯定是我们的孩子想选择这种社会,并且把中国建成这样的社会,每个人都跟社会密不可分,为社会承担的,不是只为家,只为个人,这是我对未来的期待,我觉得中国只要我们的所有东西保持了这种平稳发展,我们有一天就会比北欧,比北美更富裕,而且我们的福利会做得更好,哪怕我们有13亿人,我们是做得到的。

  主持人:我们对您这个期待充满期待,希望我们的爸爸妈妈能为这样的未来教育好这样的孩子。

  李子勋:为那样的社会准备好人才。

  主持人:谢谢。

  李子勋:谢谢大家。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了解育儿知识,看育儿博文和论坛,上手机新浪网亲子频道 baby.sina.cn

精品推荐
分享到: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