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中心 > 正文
李子勋:对,在我们人群里有17%的孩子是特别的,总是在发展中,不能够和主体教育那么好的适应,首先他的人际关系模型和语言能力会出现问题,再加上有双向情绪或者是一个抽动障碍,或者是一切成长但是很具有攻击性,和人的关系里,喜欢打闹,喜欢挑战,而且闹,不爱静,包括还有多动症,还有轻型智障的孩子,还有癫痫引起儿童智力发展问题视频:李子勋聊“家庭成就孩子”媒体来源:新浪育儿的孩子,这些特性的孩子,我们主体教育是关注不到的,但是这个人群非常大,这个人群算下来要占17%,就是100个孩子有五分之一的孩子对主体文化教育都是可能适应有困难,不是他们不聪明,是他们花大量的力气适应某种教育方式。在这种情况下,妈妈不能够要求主体教育发生改变,我们的教育不能一下子改变成个体教育,还是以群体教育为主,爸爸妈妈从5岁开始要为孩子着想,做一些特殊的教育。比如他有一个特长,力争他在12岁以前把这个特长展现出来,让他单科发展,片面发展,不能追求全面,因为一旦全面,这些孩子就麻烦。比如很感性的孩子,他总是在儿童直觉里,所谓学习数学特别恼火,别逼他,把大量的时间花在数学,最终还是很平庸的人,如果把大量的时间花在优秀的品质方面,他擅长的艺术感觉上面,就相对地时空里会变得很优秀。问题是妈妈要为自己孩子思考。
主持人:这些都是孩子本身很特殊,所以妈妈要找到孩子的特点。
李子勋:在我书里写了这些孩子,爸爸妈妈怎么去解决。
主持人:我们现在还看到家长认为自己的孩子都是优秀的,都是最棒的,是他自己忽略了孩子某些天才,然后会以爸爸妈妈的角度去选取刚才说的单独发展一个方面的技能。您觉得这样子对孩子是一种伤害吗?
李子勋:因为有特性的孩子是有诊断的,不是说妈妈说就是,而且他的行为方面的确存在一些特别,我们不是说是问题,是特别。这种特性教育,这些孩子不是都是天才,而且在百分之十几的孩子里天才的比例是很高的,但是并不等于每个都是天才。这本书我一直强调妈妈最知道孩子,没有任何人比你更了解你的孩子,包括心理医生。因为他不可能真正知道孩子是谁。所以自己的孩子在主体教育不能适应,比如总是不优秀的时候,家长要动脑筋想一想,到底是因为他不适应这种教育方式造成的,还是他懒惰或者不勤奋或者是怎么样,还是他能力很差。如果他真的能力很差,那么他可以追求幸福的生活,让他就像你独善其身,你尽量活在你能力的生活中,别去逼着孩子成为天才,或者别把孩子逼到,比如我们家里的男孩,都是普普通通,很开心,很幸福,但是小富即安,没有上进心,但是一代一代男人都是这么过来的,他们活得很长,很幸福。妈妈突然把他变成很勤奋很努力的人,这个时候我会告诫他,家里没有这种证据有这种孩子,这个孩子不是你抱养的,你怎么会说他会这样。有一点点强调基因遗传,我们讲的是文化传承,而不是基因传承。我会让家长去思考,因为家长有了这种想法出来,逼迫孩子就没那么强。每个孩子小时候都很苦,真的考上清华北大是很少。
主持人:就像得冠军的就是少数的。
李子勋:我们要站在孩子角度想,有些妈妈是不是可以把他的期待放到比较低。
主持人:心平气和一下。妈妈对孩子无论是心平气和也好,还是对他有更突出的要求也好,都是很关爱孩子的,现在妈妈都会看很多理论的书,非常多的著作,经常会有敏感期理论,人格培养,八大智能等等。但是会发现这些理论也在日新月异的发生变化,对这些家长来说,您觉得他们掌握的理念是先进的还是说是传统的,如果对教养孩子来说,问题大吗?
李子勋:真的不好说,先进理念学到了,尤其是符合心理学儿童发展原理的,对孩子肯定是更好的,妈妈会更客观看到真实的孩子,而不是自己内心想象的孩子。但是话又说回来,首先这些书,我想给妈妈一个想法,首先这些教育的书不是为你家庭写的,甚至很多教育的书来自西方,也不是为东方的家庭写的,他们在写这本书的人,不来自中国,也不了解中国的教育方式。西方理念在理性层面看起来是很美,但是操作起来却不是很容易来达成。就像我们学牛顿力学,我们说北京到天津的距离是多少,除以速度等于时间。西方的文化一直建立在抽象的简约化的理论上,我们开车到天津永远不知道具体的时间,是理论上的正确。西方很多教育都是理论上的正确,但是在操作模式上,其实很难达成。是我们整体社会模型结构就是这样的。
妈妈要想学到这些先进知识,你能做什么,首先就是哪怕是中国人写的书,大部分也是抄国外的,哪怕是中国人写的书,也没有观察到你们的家族,不了解你的孩子,所以这本书不见得适合你的孩子。这个想法就是只要形成书的东西,都是在一种主体化的范围中写的,不是针对某个人写的,所以当你用书上的理论的时候,你一定要想,你是那个群体吗,你是那个人研究过的,观察过的那个群体吗,比如说心理学是,家庭资料来自美国的黑人阶层,中国的家庭不是黑人阶层。所以很多观念,老百姓读书的时候会想,我会想这些理论适不适合你。
我的书着重在家庭内部去寻找,你一定要了解你的家庭,你家庭里的男人、女人们的命运。我在书里说,如果你排在老二,你是女孩,你想知道你未来,读家谱里每个排在老二的女孩,她们的婚姻怎么样,如果你知道了,你就尽早选择改善。比如当你知道老二的婚姻不好,你今天就善待你的丈夫,你起码从自己家庭里获得信息,不要以为自己读了大学,就可以跟别人不同,不一定的。因为家庭里约定俗成的行为是代代潜移默化的影响,而且很难表达的,你说出来,你让孩子说,不知道家庭有什么,但是实际上就这样做了,就好像一个假定,就好像很多文化有一个假定,这个假定本身不成立的,但是祖祖辈辈就是这样过来的,我们就把它当成正常。每个文化有奇怪的假定,就像一个陷井。
主持人:你一直在鼓励家长,你可以看很多的书。
李子勋:家长动脑筋看书,不是一定要动动脑筋,就是找到星星。所有的书都是好书,但是补药用多了就是毒药。我们说补药,什么时候补,该补什么,补出来就是毒药,尤其本质是好的孩子,但是妈妈读了一本书,赶紧把孩子折腾来,折腾去,我想这个时候就是补过了。
主持人:还是鼓励家长可以是多看不同的理论或者东西。
李子勋:但是不要被教条,家长可以把各种知识融在大脑里,但是不要选择某个专家说的方法或者成长模型,按部就班,亦步亦趋这样做,这样做肯定出问题,肯定不好的,这种在大脑里融化,然后重组,慢慢变成最美妙的亲子关系,就是good的,我们学道,不要学法,道是一个专家,一本书传播的思想,要学思想,不要学方法,方法都是把人假定为完全相同的人,才会有方法学。如果把人看成不同的人,就无法形成方法。但是思想是有的,比如说我这本书讲的更多是各种各样的观念,比如未来培养,家长要采取补偿的思考,从家庭内部寻找信息。
主持人:也就是都是道,
李子勋:我会告诉你思想,这些思想融在大脑里,会重新组织信息和组织方法,也许亲子教育会适合你的孩子。
主持人:您这种方法对家长,对自身本身文化要求很高的。
李子勋:不是很高,其实我写的书很通俗。
主持人:您的书是很通俗,但是对于家长的要求是蛮高的,说是教育孩子,但是您刚才说反复在提了很多意思,家长要控制自己,要了解自己,了解自己的家庭。您觉得像这样的,如果一些家长本身自己性格上,可能有些缺陷,希望孩子能够有一些调整。
李子勋:其实家长只要明白一件事情,家长都是出身在那个时代的家长,每个时代会给每个人带来很深的心理内部结构,因为我们那个时代是追求认同机制,要得到社会认同和完成自我认同,就是一直跟自卑在交战,所有的东西来自于我们不能自卑,我们要自信。但是现在的孩子这些过程早就完成了,在3岁以前,所有的基本需求都满足了,物质的,生命安全,爱的,所有保障都满足了,现在的孩子更多成为自己,就是自恋。85年以后的孩子,或者包括农村的话,90以后的孩子全部在自恋的体验当中长大的,孩子是以自我为中心的方式中长大的,他们没有认同,不需要社会认同,没有危机,不再强迫别人要喜欢我,他们想做自己。这是来自于小时候他们物质被满足了,而是过度满足,他们没有竞争的欲望,小时候总是不饿就吃,我们小时候没吃没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