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中心 > 专家答疑 > 专家解答
   
 
 
   
 
  例如:营养 面粉
动作发育 认识能力
语言发育 个人与社会
健康与疾病 母乳喂养
人工喂养 混合喂养
食品添加 微量元素
营养饮食 疫苗接种
皮肤问题 行为习惯
家庭教育 早期教育
智力开发 情商培养
心理卫生 幼儿园
玩具 游戏
阅读 常见问题
专家答疑集 其它
受孕和不育 性知识
初次受孕 孕早期
孕中期 孕晚期
自然分娩 手术分娩
产科疾病 流产
产妇指南 家庭关系
胎教 孕产期营养
其它
 
 
您有话想说吗?
请到这里发表高见
 
当前位置:新浪首页亲子中心专家答疑 > 专家问答
 
关键字
您可以在下拉菜单中选择你想查找的类别,或者在关键字输入框中输入内容关健字进行搜索,如孩子、食物、发烧等等
4月7日世界卫生日心理专家答疑集

  4月7日世界卫生日,新浪亲子中心专家团队专家之一、北京回龙观医院临床心理科主任医师屈英等作客嘉宾聊天室,为网友解答问题。



  

图为北京回龙观医院临床心理科专家答网友

  大家好!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今天是世界卫生日,而且今年的世界卫生日的主题是让儿童拥有一个健康的环境,口号是“营造未来”。所以今天是我们几位,北京回龙观医院的心理工作者到这里想和大家一起来讨论一下儿童心理健康的问题。在我们的日常工作中,常常会遇到一些有问题的孩子,而且家长也是都特别着急,经常向我们请教一些方法,或者让我们提供一些建议。今天正好是借此机会,借4月7日世界卫生日的节日,我们一起来和大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希望广大的网友提出问题,我们给予解答。

  我先介绍一下两位同事。这位是刘华清医生,是已经做了多年的儿童心理治疗工作,所以积累了很多有关儿童心理疾病的治疗方法。这位是我的同事,叫孙春云,也是我们临床心理科的医生,也是一直从事临床心理治疗工作,在儿童精神分析方面积累了很多的经验,今天愿意跟广大网友一起来讨论一下。主持人:请两位先介绍一下自己的情况。

  孙春云:大家好,我们在临床工作中有的时候会碰到好多家长,为孩子的问题很苦恼,觉得家长辛辛苦苦的,一切是为了孩子,好象孩子还非常不理解家长。我们也接触孩子,有的是已经长大的,中学生、大学生,甚至工作以后的人,他们回忆起来,父母根本不理解他们,在成长环境中,没有营造一个很好的环境,以至于性格方面有这样那样的问题,让他们很苦恼。所以有点埋怨家长。这样让我们感觉到,家长和孩子的出发点都是好心,但是对不上频道,大家互相不理解,所以我们觉得,家长和孩子的沟通,也就是亲子沟通非常必要,很多家长也觉得跟孩子要沟通,但是怎么沟通是一个需要讨论的问题。所以大家有什么问题,大家可以讨论。

  刘华清:我是刘华清,我做儿童青少年心理工作有几年了,我临床工作最大的体会就是感觉到孩子的心理健康和父母,和家庭,和环境有很大的关系。今天我从内心真的很高兴能有这个机会,我们医院和新浪网合作,提供跟网友交流的机会,探讨孩子的心理健康。如何才能让孩子拥有一个健康、美好的未来,我们大多数的家长都给孩子提供很好的物质的条件,吃好了,穿好了,能买很多的玩具,提供很好的物质条件。但是很多家长现在也慢慢开始意识到心理问题在家庭教育当中,孩子成长当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所以今天借着世界卫生日的机会,来和网友一起讨论孩子如何才能更好地成长,如何才能给我们培养很好的下一代,让他们身体好,心理也好。谢谢大家。

  网友:我有一个宝宝四个月,一到睡觉的时候,就要抱着,有一篇报道说,说每天睡觉的时候要把宝宝放在床上,然后离开,如果听到宝宝哭,不要马上进去,要等他哭五分钟,然后再进去安抚一下离开。您认为这样做好还是不好?
孙春云:这个问题我来回答,因为我的孩子刚刚五岁,小时候的经历我还有些印象。其实每个孩子的特点不一样,我们有很多宣传材料,教育我们要这样那样对待孩子。真具体到操作,要根据每个孩子不同的特点来对待,有的孩子就需要抱一抱才能睡觉。有的孩子小时候需要在妈妈怀里睡着了,妈妈再把他抱到小床上,再给他脱衣服,盖被子,尤其是四个月的孩子就不要这么刻意,非要让他独立,因为孩子独立有不同的年龄段,有的孩子恐怕要到九个月,有的孩子甚至到一岁,一岁半,我们真要关心孩子,真正从孩子的角度出发,怎么样适应他的成长规律,给他必要的关爱。假如孩子很喜欢在你怀里睡觉,你要楞把他放在床上,对孩子也不太公平。

  刘华清:我接着孙大夫的话说两句。她有一个五岁的孩子,她给我们大家提供了这么一个经验。其实,教材上,书上说孩子哭五分钟以后才抱,这个形式太刻板了,太固定化了。俗话说,牛奶、巧克力,不如妈妈抱一抱。在两岁以前,特别是在一岁以前,孩子没有很好的语言表达能力,要等五分钟,五分钟对孩子来说太漫长了,所以及时抱一抱,安抚一下,对孩子的心理的安全,心理的稳定是有好处的。有的书本可能是太久了,可能说的也不是有很好的道理。

  网友:我的女儿是两岁五个月了,现在在外边和小朋友玩儿的时候,经常打人,而且无缘无故打人,家里的玩具经常被她给蹂躏了。该怎样引导她呢?
刘华清:这个孩子不到两岁五个月,不知道和其他孩子的交往怎么样,在幼儿园还是在家里?谁来照顾孩子?假设说这个行为的表现和同年龄的孩子相比较很不一样的话,这个孩子可能有行为方面的问题。最重要的一点,这个孩子能不能和其他的孩子有很好的交流,愿意不愿意和大家分享她的玩具,她的快乐,比如说糖果、礼物,如果能和其他的孩子交流,可以排除全面发育障碍,就是孤独症,又叫自闭症。如果两岁五个月的孩子很容易破坏玩具,如果和其他孩子交往又没有问题的话,我们可以看看是不是孩子有多动的问题。应该带孩子比较早地到儿童精神科看一看,由于你提供的资料有限,所以无法判断孩子是什么问题。

  孙春云:我补充一点。刘大夫讲得比较专业一点。这样的孩子确实比较多,在幼儿园可以看见,有些父母也反映,你们家孩子老打人,有的孩子在家里比较霸道,稍微不如意,就会打人,推搡人,父母要干预。无论有没有什么问题,家长一定要干预,一定要跟她讲,必要的规矩还是有的,必要的时候进行惩罚或奖励。蹂躏玩具的问题需要分别对待,假如就是一个好动的孩子,好探索,玩具动坏了就动坏了,反而是一个积极的方面。对打人就需要特别对待。

  网友:现在有些家长经常问我们医生,孩子和自己没有什么共同语言,而且不知道怎么和孩子沟通,你跟他去讲,孩子好象很反感,可是到了家庭以外,跟他的同学交往得很好,所以家长很苦恼,不知道怎么样解释这个问题。孙春云:这个问题比较普遍。尤其是孩子上了中学,更大一点,上了高中、大学,家长越来越觉得孩子跟自己像陌生人一样,不像小时候那样老依偎在家长的身边。从心理的成长角度来说,孩子有一个阶段必须是这样,要独立,要脱离父母,自然有这么一个阶段,不太愿意跟父母讲知心话,愿意跟同伴、伙伴讲。这是孩子成长的一个标志,家长在这方面不能太紧张,好象觉得孩子什么都不跟我讲,怎么一回事啊,对我是不是不尊重,不把我看在眼里或者怎么样。家长要放松,家长要跟孩子一起成长,孩子大了需要独立,有他的空间,家长也需要慢慢从孩子身边走开,做家长的事情。

  刘华清:孙大夫说得很好。家长和孩子一起成长太重要了。我是学家庭治疗的,婚姻家庭治疗,心理治疗,见到一个家庭的时候,有两句话要问这个家庭,第一句,这个孩子和爸爸妈妈睡多久,多大才分床睡?第二句,如果你的孩子有十句话,你们父母能替他说出多少句话?我们很多家长认为,孩子心理的话我们都知道是最好的,但是心理医生往往相反,如果你的孩子心里的话大人都知道,这才是最糟糕的事情。所以说,没有秘密的孩子长不大,孩子和家长要有空间,要有距离。管教孩子,孩子已经15岁了,青春期了,家长就不能用管教三四岁、七八岁孩子的方式来管教十五岁的孩子。所以说和孩子一起成长这一句话太重要了。

  网友:孩子特别内向,不会和别人交流,不会和别人交往,看起来表现得特别孤僻,怎么才能引导孩子呢?孙春云:其实这种情况看起来好象孩子就是一个内向问题,其实很多因素,也很复杂。比如说,有的孩子的父母就是很内向的人,家庭环境就是很沉闷,因为在我们看来,孩子要学跟别人交往,第一个榜样是父母,能跟父母交流得好,或者父母之间在孩子面前交流得很好,那孩子也能潜移默化地学会跟别人交往。您苦恼您的孩子内向的时候,不妨问问自己,问问夫妻双方是否也是这样内向的方式处理问题,不善于沟通交流。假如父母很善于沟通交流,孩子很内向,那可能是爸爸妈妈把孩子要说的话全占了,孩子不用嘴巴,爸爸妈妈就是他的嘴巴,都替他说了。甚至一个眼神,妈妈就能知道他要什么,要水喝,马上就把水端到眼前,孩子一怎么样,马上就心领神会,孩子不会说话。慢慢在外面孩子也不会讲话。如果不是这样两个极端,不说话或者说话过多,家长沟通得很好,孩子很内向,就是家长和孩子之间的沟通稍微有一些问题,如果孩子能跟家长好好沟通,我想孩子跟别人也会沟通。这里,还有一个自信的问题,有的家长会说,我的孩子在家里跟我说话没有问题,一出门就不说话了。恐怕孩子出门面对的是陌生人,自信心方面,胆量方面不够,家长要根据具体的情况分别对待,但这确实是一个需要值得重视的问题。

  刘华清:在家庭里面可以做这样的角色练习,是一个训练的过程,给孩子提供这个场合,让孩子有实践的机会。这样很好。

  屈英:我们有时候经常说,孩子有问题,根源就在家长。所以,在孩子有问题的时候,家长也要反思一下自己的教育上面是否存在不恰当的地方。

  网友:现在有些孩子初中、高中上网成瘾,迷恋网络游戏,甚至到了不能自拔的地步,而且有的孩子就此辍学了,当前这个问题表现得很严重,在你们工作过程中,是否遇到过类似的问题?类似的孩子?
刘华清:我遇到过不少,有十四五岁的,十五六岁的,很常见的,有电话咨询,也有网上咨询,门诊,面对面的心理咨询也有。有一个故事很有意思,这个孩子是15岁,爸爸是一个国内很有名望的心理咨询和治疗师,上个礼拜我看到他,他说我的儿子上网,两个月了,每天晚上到两三点才睡觉、休息,连续两个月。爸爸很着急,没有办法,不知道怎么处理才好。他本身也是搞心理咨询治疗的,他的孩子怎么出现这个问题呢?让他没有办法处理。他看到儿子上网这么好,后来他自己也上网,上了一个月,网上太好了,他也迷恋上了。从儿子的角度来理解,他的儿子沉醉到网上,网上原来这么美妙,这么无忧无虑,没有负担,也不要学习了,真的很好。我说你后来怎么处理的?他告诉我,没有什么处理,两个月以后,他儿子跟爸爸说,爸爸,你把电脑给封上吧,我不玩儿了。这个爸爸没有处理也是处理。

  针对不同的孩子可能有不同的办法。我看到另外一个家长,是我接待过的一个家长,他有14岁的男孩,成绩特别好,特别突出,但他是一个单亲家庭,他的交往的对象只有妈妈,和妈妈在一起。这个孩子的成长,这两三年是放大镜下长大的孩子,这孩子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是妈妈在放大镜下看到的,照顾的。孩子的一切都要给妈妈回报,孩子没有个人的私人的空间。另外,这个孩子一回到家就是看书、学习,这是妈妈要求的,要做个好孩子,要做个妈妈希望的理想的孩子。其实不论是学习还是工作,是有张有驰的,这个孩子除了和妈妈的经验以外,和别人没有经验,他到学校里面住宿,和同学之间的交往和交流,他感受不到来自同学集体当中的温暖和关怀。所以说,一遇到一点点挫折和打击,又回到网上去了,连续上网两三个月,爸爸妈妈非常着急,但是正好有这个机会,原来分开的父母重新坐到一起,来探讨孩子的问题。真的有这个机会,孩子出现这么大的问题,父母走在一块了,婚姻出现和好的迹象了,所以说孩子的问题能够绑住父母的婚姻,重新走在一起,就有这么大的功能。所以说网络成瘾,各个家庭,各个孩子有不同的原因,有不同的处理方式。这个孩子的家庭父母和好了,这个孩子主动跟爸爸妈妈说,你们把电脑封上吧,我不玩儿了,卡也卖了,积分卡也卖了。

  网友:有这样一种说法,很多父母对孩子管教很严,平常指责很多,絮絮叨叨的,很多一坠入网络,就把集中力放在网络中,而且作网络中找到了自信,找到了和父母的距离。因为有些年龄大的父母对网络一窃不通,孩子这时候感觉找到自己的权威了,父母不能在这儿指责我了,因为这些你不懂,因此在里面找到了一些自信。我前几天看到一篇文章,就说到这样的观点。
孙春云:是的,迷恋网络只是一个果,肯定有因在里面。也许是孩子的问题,为了逃避现在的压力,现在孩子来自各方面的压力比较大,最大的压力可能来自父母,父母感受到现在的压力,父母想孩子将来的压力更大,所以就提前为孩子焦虑了。其实在孩子面前真有这么大的压力吗?可能是有,但是父母的压力在孩子面前可能是放大了。孩子面对一些环境,一些压力,也有它的模式,有的孩子就到网络去,有的孩子就走出家,有的孩子就沉到书里,游戏中去。

  刘华清:网络成瘾,这个现象很普遍。我再想多说两句,网络,上网游戏,和人在一起游戏,真的是很有趣的一件事情。而且它奖励的机制真的很好,你做好了,给你很高的分,给你积分卡,给你很多奖励,真的是很有意思。另外,我们在家庭、学校,特别是在家庭里面,一部分家长是批评、否定、唠叨,今天有一个孩子讲,我妈妈最爱唠叨了,我烦透了她。这么好,这么欣赏的一个机制,这么否定的一个机制,孩子当然愿意去高兴的地方。上网孩子成瘾,就像屈主任说的,给家长一个思考的机会。孩子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是不是适应这个孩子,是不是对这个孩子有效?有的家长经常跟我说,哎呀,我说多了,我嘴都磨破了,说了一千遍了,没有效。我就接着说,你认为没有效,就别说了,不说了,也许就是最好的办法。

  屈英:孩子在学校发生了问题,出现了问题,老师找到了家长,家长应该怎么去处理这个问题呢?怎么和孩子谈这个问题呢?在我的经验中,我看了很多的家长,要么是批评一顿,暴打一顿,指责一顿,但是这样以后孩子并没有改变,反而对父母有成见了。

  孙春云:我有一个小小的建议,我孩子在幼儿园,有一次回家说,说爸爸,老师打我头了,他爸爸就跟他说,你下次告诉老师,老师不许打孩子头。有一次,孩子回来说,爸爸,小朋友打我了,他爸爸跟他说,他怎么打你的?打你哪儿了?来,我跟你练一练,下次他打你的时候,你回他一拳。我在旁边看着,我觉得这样是不是不好,教孩子打人。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如果只是小朋友闹着玩儿,你打我一下,我打你一下,你说我一句,我说你一句,讲你不要打我,不要骂我这样的话,也是锻炼孩子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可能有一些可取的地方。这是我一个小小的经验。但是因为毕竟是幼儿园的孩子,如果是初中的孩子回来,你这样教育他,以眼还眼,以牙还牙,可能就不是很好,要跟孩子坐下来讨论,交流可能更重要,事情本身也许重要,但是这样的沟通、交流,孩子觉得被人理解,可能更重要。有时候可能确实是老师做得不妥,学校有些规矩太严厉,有失偏颇,但是孩子只要能跟家长把心里话说出来,孩子把真实的情绪宣泄出来,也许这件事有失公平,也就有失公平了,我想孩子也会接受,因为现实世界就是这样的,不是绝对的公平,孩子也要学会慢慢面对这样的事实。我觉得,孩子跟家长的沟通恐怕更重要,要一起来解决这样的问题,而不是单方面跟学校站在一个立场,不分青红皂白地教训孩子,或者一味袒护孩子,找老师气势汹汹地算帐,也不妥,需要了解真实的感受,再分别对待。

  屈英:心理治疗中有一个原则,要解决儿童和青少年的问题的时候,要一个也不能少。当他出现问题了,家里的父母,包括他在内,我们要共同来协商解决问题的方法,不管哪一方,父亲、母亲、孩子一方都不能缺少,大家共同参加,来讨论,共同来找出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这样孩子也就有了一个责任心,提高了他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他的思考能力,同时父母的权威性也就降低了,使孩子就觉得自己是一个很有责任的人,一个有能力的人,而且是一个独立客体,这样便于问题的解决。这个方法很好。一旦孩子出现问题了,全家人坐在一起协商,都是平等的,一旦解决问题的方法制定出来以后,我们三个人谁也没有改变它的权利,因为这是我们共同制定的,我们都要遵守,都要平等地互相对待。这个方法大家可以借鉴一下。

  网友:儿童多动症的孩子现在好象很多,现在老师和家长都对孩子这方面的反映比较多。请刘大夫介绍一下。刘华清:儿童多动症的发病率,有的人认为是10%,也有人认为是12.6%,男孩比较多一些。有三个表现,第一个是注意力不容易集中,很容易被其他的事情把注意力分散了。第二个,活动过度。我们经常可以在我们的诊室看到,诊室所有的东西都可能被孩子拿去作为玩具玩儿,一点都不感到陌生。另外行为比较冲动,任性,在班里,学校里,老师的话还没有讲完,就腾一下站起来了,其实他还没有听清楚老师的问题。有时候我们要排队去买东西,取东西,孩子不遵守秩序,经常插队。而且有的孩子抓女同学的辫子,和人交往的方式就是用拳头,用手抓人家一把,或者用脚踢人家一脚,还表现出作业拖拉,不能按时完成。本来半个小时的作业,可能做三个小时,两个小时,做作业的过程中,一会儿看看电视,一会儿玩儿玩儿玩具,一会儿喝口水,吃点东西,不能专心致志地把作业按时做好。另外,这样的孩子挑食比较明显,另外,这样的孩子如果不好好地正规、系统治疗,长大以后会出现其他的问题。总结起来有三个方面,第一个是注意力缺陷为主的,虽然表现为多动,但是上课注意力不能集中,第二个是多动为主的,以外显的行为比较突出的表现,好动,总是动个不停。这样的孩子没有学会走的时候,就学会跑了,很容易跌倒,不是这儿青一块就是那儿紫一块,第三个是多动和注意力缺乏混合出现的。一般在六岁以前就可以观察到。及早地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包括家长的教育、管理,要知道孩子的多动不是有意的,不是捣乱,是病,是需要治疗的问题。通常老师把家长叫来,说你的孩子老调皮捣蛋,家长不问青红皂白就打孩子,其实越打,孩子的问题越出现,管半天,第二天孩子又不行。所以需要儿童精神科的大夫及时干预。

  网友:我想问一下,我的女儿六岁多了,最近一段时间早饭以后就呕吐,休息一天就不呕吐了。如果孩子得了神经性呕吐该如何进行心理治疗?
刘华清:这个孩子上学吐,不上学就不吐,是否有儿童情绪的问题,我们把它划在儿童情绪障碍里面。看看孩子的性格,以及和父母的关系,是否母亲经常出差不在家,或者经常有什么事情,孩子出现这样的分裂性的焦虑,表现出呕吐,肚子疼,不舒服,头晕,紧张,心慌的现象,我们刚才说到一个大的方面,就是诊断初步印象是儿童情绪障碍,小的方面划分是学校恐怖症。这时候,我们要给孩子更多的支持、鼓励,不要认为孩子一呕吐,就不让孩子上学了。还是多鼓励,多肯定孩子,陪他到学校,交到学校老师的手里,这样孩子过了一段时间,也许自己恢复了,另外还要检查一下父母是否提供了孩子内心需要的一些东西,比如说恒定的爱,安全感。如果这些方面都做得很好了,效果还不明显,那就要去看看儿童精神科大夫。

  网友:我的女儿三岁四个月,性格不是很外向,但是在幼儿园的老师老反映她在幼儿园特别霸道,而且还学会了恶人先告状。这是怎么一回事?应该怎么教育她?孙春云:六岁以前的小孩会做一些在我们大人眼里看来是撒谎的事情,就像恶人先告状,就像掩耳盗铃一样,也许这个事情她做了,但是她怕爸爸妈妈老师批评她,就矢口否认,就说这个东西不是我拿的。不是小孩成心撒谎,是小孩阶段一个必然的反映,这是表现她害怕失去父母、老师的关爱,需要以这种否认的方式来表明我不是一个坏孩子,我是一个好孩子,这些事情不是我做的,表达她的这种需求。在家长这里,让这个事情自然而然地过去,不要说这么点的孩子怎么学会撒谎了?有证据在眼前,还这么说。小孩没有那么多道理,没有那么多规矩,脑子这么一想,话就出来了,家长不要太在意,过了这个阶段,自然而然就消失了。家长可以多问问孩子当时是怎么一回事,孩子可能有这样那样的理由,或者是人家打我了还是怎么样,其实这跟幼儿园老师也有社会性的关系,老师觉得乖,听话的孩子就是好孩子,爱嚼舌头的孩子就不是好孩子,一个原则就是不要太关注。

  网友:孩子三岁八个月,上幼儿园,在家里特别活泼,我到学校几次,看到幼儿园在做操,孩子老不做,老站在一边,参与性不够,是怎么一回事?
孙春云:这孩子是不是有点胆小,在家里好象很活泼,有生人的时候就没有勇气。不知道是男孩还是女孩,也不知道父亲在家里对孩子的影响怎么样。一般来说,孩子需要有一个勇气的榜样,这样更多的是来自于父亲,如果父亲经常跟他在一起,经常给他一些鼓励,经常给他一些男子气方面的经验,他在外面也能大胆应付。如果老在妈妈身边,或者老在一个柔弱的妈妈身边,或者在很溺爱的爷爷奶奶、姥姥姥爷身边的孩子,家里是小霸王,外面就会蔫,家长恐怕需要看看周围的环境。

  屈英:我想问刘大夫一个问题,现在单亲家庭的孩子很多,出现心理问题的也很多,能说说这之间的关系吗?
刘华清:其实,单亲家庭,比如说离异家庭的孩子,或者是丧偶,或者是失去父母一方的孩子,不一定就会出现问题,作为老百姓,作为生活在他周围的人,不能戴上这个眼镜看这样的孩子,就想你是离异的孩子,就贴上这么一个标签。事实上很多离异家庭,单亲家庭的孩子也同样和正常家庭的孩子一样,优秀的也很多。单亲家庭长大的孩子,考上重点大学,清华、北大的很多。单亲家庭的孩子可能会给孩子的教育带来一些影响,当然双亲家庭也有影响,父母教育意见不一致,孩子无所适从,更对孩子不利。从两方面来谈,各有利弊,单亲家庭的孩子如果这个妈妈或者爸爸又当爹,又当妈,很辛苦,我们建议,最不要这么做,如果你是单亲妈妈,做个好妈妈就够了,如果你是单亲爸爸,做个好爸爸就可以了。不要跨角色扮演慈父、严母的两个角色,对孩子的榜样、模仿、认同会带来一些混乱。

  孙春云:现在离婚现象确实比较普遍,这需要家长转换一个角色,尤其是离婚以后,如何从婚前的夫妻关系,转换成离婚以后是孩子的共同抚养者的角色,对孩子来说非常重要。离异双方父母很重要的一个课题就是如何做孩子的父母,即使你离婚了,孩子还是你的,你是父亲还是父亲,是母亲还是母亲,这两人还是可以合作的,因为孩子少了一个都不行。离婚本来就对孩子是一个事件,如何把这个事件的影响变得最小,变成两个人共同承担孩子的成长问题。离异的双方可以坐下来,就孩子成长的问题进行讨论,也可以陪伴孩子在一起。如果有为了孩子成长的一颗爱心,为儿童成长提供一个健康的环境,离异夫妻双方也可以做到共同的父母。

  刘华清:往往离异的家庭,孩子是戴罪羔羊,一方对另一方的怨恨全部用孩子作为筹码,彼此的怨恨不能化解的话,这个恨就用孩子作为向对方谈条件的砝码,这是对孩子更大的伤害。其实,孩子在离异家庭中,不知道是跟爸爸在一起,还是跟妈妈在一起,其实孩子是最忠诚于家庭的,肯定不愿意父母分开。在这个情况下,离异的父母如何坐下来,就像孙大夫谈的,什么时候,什么事情都可以好好谈一谈,有商有量的谈一谈,把孩子抚养成对社会,对家庭有用的人,这样对整个人类,整个国家都是有好处的。从小的方面讲,家庭也是很幸福的。

  孙春云:我们关心孩子,怎么才是爱孩子?是一个很值得讨论的话题。很多父母说,我很辛苦,我很爱我的孩子,他要什么我给他什么。但是从哪个角度来爱孩子,如果父母觉得,从我的角度,他应该这样做,我应该给他那样的帮助。从父母的角度出发来管理孩子,教育孩子不是真正爱孩子。真正爱孩子,是从孩子的角度,顺应孩子每个时期成长不同的规律和不同的成长任务,比如三岁以内的孩子就需要爱抚,需要尊重,需要接纳,需要肯定,小学以后的孩子需要撒手,需要让他出去玩儿,高中的孩子,初中的孩子就需要他出去谈朋友,需要有私人的秘密。家长要顺应孩子这样一个成长规律,给孩子一个良好的成长空间。如果家长觉得孩子为了实现我的愿望,我辛辛苦苦一辈子没有出息,孩子一定要有出息,这是对孩子的控制,对孩子不公平,就是让孩子做自己的替身,做父母的延伸,很多父母有意无意的都有这样的问题。要真正从孩子的角度爱孩子,关心孩子,尤其是对孩子一些不良行为,我们有一句话,我们要用很宽大的胸怀来容纳孩子不好的方面,尤其是跟我们意见相背,尤其是我们控制不了,家长没有办法的时候,要以宽容的心来容纳,另一方面,要有坚决的,不变的,一致的,一贯的态度严格控制他的一些不良行为和做法,所以有规矩才有方圆。经常说要在一个爱的平台上工作,但是爱是有一块地域的。这是一个“礼”的教育,孩子在这样的空间长大,也会以这样的胸怀对待别人,能顺应各种不同的环境。

  刘华清:其实开这么一个儿童心理健康的节目很有意义,有意义的是,我们儿童时期基本的经历,内心的一些冲突,还有一些生活事件,是我们成人以后的性格,心理问题的一个基础。因此重视儿童心理问题,就是重视国家的未来。从小的方面谈,父母如何给孩子表达我们的爱?有的父母是给孩子穿好,提供更多的物质条件,为孩子安排好一切,包办代替,孩子已经能做的事情,我还要给孩子做,我想那不是爱。我们表达爱的方式有多种多样,比如说,我们肯定、鼓励,发自内心地赞扬孩子一点一滴的进步,比如还应该有肢体语言,比较小的孩子需要经常抚摸、拥抱,都可以表达出我们对孩子的内心的感受,表达出爱。另外给孩子喜爱的礼物,和孩子分享他的快乐,和孩子一起做游戏,都是表达我们父母对孩子爱的方式。我们经常讲到,孩子要始终感觉到我们父母对他的爱,叫“爱在心中”。

  网友:我的儿子两岁三个月了,一直和我一起睡一张床,现在我想和儿子分开,对他的心理有没有影响?
孙春云:两岁是到了该分床的时候了,孩子可以自己独立地睡觉,甚至屋里灯都关暗了,自己睡觉。恐怕家长会觉得对孩子是一个伤害,可以慢慢来,先在一个房间里放两张床,慢慢再把床分开。另外一个角度来说,家长是否有很多担忧,是否家长也不愿意跟孩子分开,家长会觉得我分开了孩子会不会受伤害?真的孩子会受伤害吗?还是家长过虑了,家长也需要沉思一下。

  屈英:刚才说到分床的问题,我的确在我们的工作中经常遇到,有的孩子已经是工作了,有的都十七八岁了,二十岁了,再一问,还一直跟母亲同床,有类似的情况,但是这种情况的确给孩子带来了很多的问题。

  刘华清:分床睡太重要了,该分的不分,肯定会给孩子,给父母带来更大的痛苦。父母的床上是夫妻两个人,如果另外一个人加进来,婚姻的问题,婚姻的架构就会出现问题。所以说,我们也许可以看到妈妈和儿子睡在一块,是不是婚姻出现了问题,出现了麻烦?也许这正好是给婚姻治疗的一个机会。

  屈英:今天我们谈了很多的问题,刚才就一些我们平常常见的心理问题和网友做了一些交流,我觉得的确在今年的世界卫生日提出这么一个主题“营造未来”,对很多家长来说都是非常有必要的,它告诉我们,孩子的成长需要一个很宽松的,很和谐的环境,孩子成长不单单需要物质上的关心,穿得很好,吃得很好,更重要的是给孩子提供一个有利于他健康成长的环境。大环境是社会环境,小环境是作为一个家庭,那是一个很重要的环境,这个环境是孩子接触的基础,也是孩子成长的最初的一个摇篮。如果父母都有一些心理方面的知识,给孩子提供一些恰当的教育,孩子的未来肯定是美好的。


专家问答全搜索专题查询汇集过往众多问题的专家解答,建议您先去这两个栏目查询,如还没有找到您需要的答案,请在此提问并等候专家解答。
新开通的“请问我”网友互助大型答疑平台!在听取专家意见的同时,听听富有经验的父母们与大家分享经验。快来加入吧!大家帮助大家!
 
注:网站上的信息仅供参考,它不能代替您的医生或其他医务人员的建议。您不能仅凭此信息就诊
  断疾病或开处方。 如果您怀疑自己有健康问题请尽快与您的医生联系。


亲子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6300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