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充满“好奇”的孩子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8月26日 11:26  《富母之路》 

  我们看看孩子甲:

  孩子甲:老师,这本书里有很多恐龙。

  老 师:对,这是恐龙,这是什么恐龙呢?

  孩子甲:这里还有树、还有草。

  老 师:这恐龙旁边为什么有这么多树和草呢?

  孩子甲:老师,这有一条河,河里有鱼。

  老 师:河里会有恐龙吗?

  孩子甲:老师,这本书我看完了,我们换一本书吧!

  在孩子甲同老师的对话中我们可以发现,这个孩子的逻辑思维短而碎,不能在同一个逻辑思维线条中很好的进行延伸。孩子形成这种行为外在表现的主要原因就是在其逻辑思维编织过程中,经常受到“阻碍”,自我逻辑思维延伸无法得以良好实现。这种培育会造成孩子未来事无所终、做事烦乱无头绪、持续性差、注意力容易受外界干扰等不良习惯。

  我们再来看看孩子乙:

  孩子乙:老师,这本书里有很多恐龙。

  老 师:对,这是一本介绍恐龙的书。

  孩子乙:这是什么恐龙?

  老 师:这是永川龙。

  孩子乙:永川龙的旁边有草和树?

  老 师:为什么会有树和草呢?

  孩子乙:你看这只永川龙在吃树叶,树叶和草是它们的饭。

  老 师:有道理?

  孩子乙:老师你看,它们都是永川龙,这是永川龙妈妈、这是爸爸、这是它们的宝宝……

  在孩子乙同老师的对话中我们可以发现,这个孩子的逻辑思维的延伸性就比孩子甲好了很多,他始终在围绕同一个逻辑思维线条,寻找发现并组合相关信息。形成这种行为外在表现的主要原因就是:孩子在其逻辑思维编织的过程中,受阻现象比较少,自我逻辑思维实现几率高,从而有效的实现了主动成长。

  充满“好奇”的孩子

  父母们发现,当孩子能够说几个字以后,就开始对一切产生“好奇”,会不停的问“为什么”,“为什么天会下雨呀?”,“为什么爸爸要出差呀?”,“为什么不能吃糖呀?”……,这一切让我们看到孩子在逻辑思维创建阶段积极的“好奇”,这些“好奇”是满足孩子自我成长的需要,而这种需要是未来编织目的性逻辑思维的基础,是“创造能力”得以实现的源泉。所以父母应当更自觉的避免不合理的“阻隔现象”,用合理的培育方式更多的引发对孩子逻辑思维延伸有意义的“好奇”,并使其尽可能的自觉延伸,只有这样,孩子未来才可能获得真正的“聪明”,并具有强大的“创造能力”。

  成年人与孩子“好奇”对比:

对比项

本质

目的

与“创想能力”的关系

孩子

积极自觉获取信息和予以存储的成长需要

完全为了未来编织目的性逻辑思维而进行的

“创造能力”得以实现的源泉

成年人

为“目的”服务的“评估性目的逻辑思维”的评估行为和过程

为“评估目的”而交换到的信息,只有很少的是在编织“目的性逻辑思维”时被予以借用的,绝大部分是不会用他们参与“目的性逻辑思维编织”的

不具备“创造能力”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声明:新浪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了解育儿知识,看育儿博文和论坛,上手机新浪网亲子频道 baby.sina.cn

精品推荐

网友评论 欢迎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更多关键字: 家庭  教育  培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