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是千里眼又能飞起来,那么当你飞到任何一个城市上空,你一定会惊讶于那么多窗口里那么多人,正在浑然忘我的点击鼠标疯狂“偷菜”。有人一边奶着baby,一边偷着“人参”,借此缓解哺乳期起夜的烦躁;有人“偷”和“被偷”一样高兴,这种小捣蛋的方式让他感到轻松甚至是微小的喜悦;有人正为自己的“玫瑰”被偷气恼不已,决定几天里再不搭理原本还不错的同事;有人每天详细记录偷菜所得,超过10万元就喜形于色;不到10万元就勉励自己明天加油;有人一边每天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又突然感到诧异,怎么成就感也会产生压力?
在这庞大的“偷菜”大军中,也不乏孩子的身影,全家拧成一股绳、父母祖父母分别注册只为孩子成为大富豪的也不在少数。如果宝宝只是从偷菜游戏中,学学辨认蔬菜和一些种植常识,那就无需多说,问题是,这个游戏中除了这些功能之外,蕴藏着丰富的“潜规则”,比如:
* 帮你除草、杀虫,对你示好的人,来你家的真实目的可能并不是这个,而是看你有没有可偷的东西;
* 越有钱的人赚钱的速度最快,温饱线上的人都在量入为出中挣扎;
* 很多事情都有捷径可走,有“背景”的人肯定升级快;
* 勤能补拙是有局限性的,每天靠除草、杀虫的经验只有那么多;
* 广交朋友是硬道理,多个朋友就会多一条路;
* 有些时候我们期待着有人来搞一点小事端,从而获得想要的经验;
于是,很多父母开始自然的担心,孩子这么小,接触这些好吗?会不会从中学坏?
我们知道,对于现实生活中的阴暗面,对于人性的弱点甚至是丑陋面,大部分家庭是用净化和过滤的态度来面对的,他们不想让孩子过早接触一些看起来不那么“高尚”和“纯洁”的东西。对此,我早有异议,首先,这不太容易,因为孩子到了幼儿园,幼儿园就是一个小社会,孩子各种各样,他们从家庭中吸收的价值观也各种各样,我们一直回避的东西,可能孩子早已在生活中面临了;其次,如果很“成功”的回避了这些,做到“绝缘”,那么孩子很可能成为一个单纯的人,单纯的人在某一天面临复杂的现实时,会遭遇困惑和困难。这个世界上,有“好人”也有“坏人”,每个人其实也都集“好”和“坏”一身,对于这些所谓的“坏人”和“坏”,回避不是最好的办法,更好的方式是了解这些并能合理的应对这些,再好一点就是,我们有能力去唤醒每个人包括那些所谓“坏人”身上的“好”。
当然,这有一个分寸,比如,我们让孩子知道不遵守交通规则很危险,没有必要让带孩子看车祸现场,场面和图片的残酷性超过孩子的承受力,就会伤到孩子。我们应该用孩子可以理解和承受的方式让孩子了解这些,我们应该让孩子了解,但是也有责任防止孩子了解太多或者形式太刺激导致孩子对于人性失去信心。其实,从电子游戏来体现这一点,倒是一个不错的形式。
另外一个问题是:孩子会采取什么样态度接触这些“潜规则”。
对此,我始终相信每个人都只会获取他想要的东西,比如我们在开始所列的,有些人菜被偷或者偷别人,都感觉好玩都开心,他们要的就是一种轻松的消遣或者有趣的玩笑;有些人非常看中财富积分,他们要的是成就感。孩子也是这样,如果他的生活比较和谐,偷菜就会是一个没有依赖性的调节性的游戏;如果孩子的父母能很健康的生活,善良坦荡对待“坏”,不无知、不排斥而是能恰当应对,而且对于孩子也不刻意回避,那么孩子也不会觉得偷菜中“潜规则”多么特别,他会不自觉告诉自己:这有什么,我只要按照我自己的原则去玩就好了。相反,如果父母玩这些游戏,患得患失,“不择手段”,那孩子也会模仿,如果父母在生活中刻意回避和净化“坏”,那么孩子对“坏”自然更有兴趣,因为父母说的和做的不一致,父母说的和现实不一致,孩子才会冲突,同时更可能被“潜规则”所误。 文/孟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