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7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沃尔特在一所幼儿园策划进行了著名的“延迟满足”实验。实验人员给每个4岁的孩子一颗好吃的软糖,并告诉孩子可以吃糖。但是如果马上吃掉的话,只能吃一颗软糖;如果等20分钟后再吃,就能吃两颗。然后,实验人员离开并通过单面镜对幼儿进行观察,有些孩子迫不及待地吃掉了软糖,是“不等者”;有些孩子却很有耐心,还想出各种办法拖延时间,顺利等待了20分钟后再吃软糖,是“延迟者”。
后来,研究人员在参加实验的孩子到了青少年时期时,对他们的家长及教师进行调查,发现:“不等者”在个性方面,更多地显示出孤僻、固执的倾向;“延迟者”较多地成为适应性强、具有冒险精神、受人欢迎、自信、独立的少年。两者学业能力的测试结果也显示,“延迟者”比“不等者”的成绩平均高20分。
实验说明,那些能够延迟满足的孩子自我控制能力更强,能够在没有外界监督的情况下适当控制、调节自己的行为。因此,延迟满足是一个人走向成功的重要心理素质之一。
现在生活条件提高了,家长总是能满足孩子提出的要求,但是家长对于孩子这种有求必应的行为却剥夺了孩子“自我控制能力”的锻炼机会。如何在生活中用延迟满足来锻炼孩子的自控能力?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尝试:
吃 孩子要吃,爸爸妈妈不要一概接受或拒绝,可以采用“延迟满足”的方法。比如,在保证孩子三餐吃饱的前提下,让孩子完成一个“任务”后,再吃零食。
玩 和孩子做游戏的时候,不要让孩子想玩什么就玩什么。和孩子一起玩竞赛游戏时,不要每次都让孩子赢,先输再赢的方法能让孩子获得延迟满足。这样,孩子在和别的小朋友玩的时候,就不会经不起挫折或因失败而失去信心了。
学 孩子在学习新本领的时候,常常会碰到不会做或一下子学不会的时候。这个时候,爸爸妈妈不要立即帮助孩子,而是在一旁仔细观察,看看孩子的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其实在观察孩子的过程中,孩子的需要就已经被延迟了。而且,孩子在这段时间内的探索,其实是在自我学习,对提高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益无害。
“延迟满足”的目的在于训练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学会忍耐。而有延迟满足能力的孩子,在今后的学习中更易成功,在未来的人生路上也会更有耐性,较易适应社会。因此,爸爸妈妈不要因为爱孩子而一味满足他,延迟满足能让孩子将来获得更大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