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期近两月的暑假结束了,看着重新走进教室的孩子,家长、老师、专家,都一再发出警告:该收收心了!要好好读书!要防止开学综合症!
给孩子“收心”的办法,也是各有高招,有的搞军训,有的压担子,有的家长甚至不惜打板子。好像不如此,学生们的玩心就不可收拾,就会一心想“鸿鹄”、思“弓缴”,就会一直地闹将下去似的。其实,许多孩子的假期,过得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轻松自在,他们几乎将全部的时间都用在了各式各样的补课和学习中。 ——题记
早在今年暑假开始前,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就已经发出“禁补令”,要求把时间还给学生,使中小学生度过一个健康、安全、文明、愉快和有意义的暑假。但是假期补课仍然久禁难止。与往常不同的是,今年假期的补课从校内搬到了校外,从教室搬进了培训班。一些名校教师更是加入了培训机构的行列。长沙市一名学生家长透露:“今年暑假有些培训班都快挤爆了,一个班有七八十个学生,都是冲着名校老师去的。”对于暑假补课,学生们有苦难诉,只得硬着头皮去,把暑假戏称为“第三学期”。
“第三学期”累惨了孩子们
7月中旬的一天上午,笔者走访湖南创新培训中心。离上课还有10分钟,每个教室都已经坐满了小朋友,走廊上还有正在急急忙忙往教室里跑的小朋友。家长们穿梭在各个教室间,那热闹场面俨然一番开学的盛况。据了解,这些孩子大都是小学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这里主要是补习作文和数学,为开学后的新课程提前打基础。
笔者留心观察发现,有一个教室,里面并没有老师,但是孩子们个个脖子伸得长长的,眼睛直直的盯着黑板,认真的抄写着什么。笔者走进去一看,原来是作文班的学生们在抄写老师提前写在黑板上的好词好句。刚进教室的一个小女孩有些着急了,一面把手里的面包囫囵地往嘴里塞,一面去掏书包里的文具,一脸的严肃。“下次再迟到,就站到外面去!”隔壁班传来一位老师带着怒火的训斥声,笔者走近一听,教室里一片寂静。在如此严肃的气氛中,不知孩子们是怎样体会假期的轻松与快乐的?孩子们像一根根绷得很紧的弦,丝毫不敢放松,每天不仅要早起上学,还要担心堵车后迟到会遭老师严厉训斥,更要完成没完没了的作业,这样的暑假能不累吗?
在湖南湘恒培训中心,笔者看到的情形比之前者有过之而无不及。不同的是来这补习的大都是初中生,以语、数、外、物理等科目为主。两层楼一共十来间教室,每个教室都挤得满满的,有的班竟然一个班有70多个学生,最前面的桌子都与老师的讲台平行了,课桌密密麻麻的排列着,课桌之间的间距很窄,坐在位置上的学生连转个身都不容易。
笔者在8月中旬曾对某个培训班的学生做了个抽样调查。其中约80%的同学认为他们的暑假过得很累,15%的同学认为只是有点累,5%的同学说没什么感觉。此外,笔者还了解到暑假同学们做作业与玩的时间的分配比例大致达到了2:1,甚至有些同学当场抱怨道:“作业太多了,根本没有时间玩!”当笔者询问同学们感到累的原因时,同学们纷纷表露心声:“报了4个班,不累才怪!上午上两门,下午上两门,晚上还要做学校布置的暑假作业和培训班布置的作业,还有学校规定的课外阅读,作业还没做完,一天就完了。”“是啊,时间都被学习占满了!”“我妈妈也给我报了4个班。“都报了哪4个班?”笔者追问道,“这还用问吗?大家都一样啊!语数外还有物理。”
原本应该是自由快乐的暑假,这些学生却要顶着近40度的高温在拥挤不堪的教室里听课。这些科目都不怎么轻松,平时学一门都不怎么容易,到了暑假,4只“老虎”齐上阵,难怪孩子们要喊累了!
“暑假如果让你们自己做主,最想干什么?”笔者又问。大部分同学竟不约而同的回答道“好好睡一觉!”
孩子们累得值吗
暑期培训对孩子有利吗?孩子们的累到底值不值?带着这个问题,笔者走访了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的谢剑红副教授。谢剑红明确表示她极力反对送孩子上暑期培训班。她认为这对孩子的身心成长很不好。孩子在经过了一学期的紧张学习之后,本身在身心上已经很疲惫了。暑假正是给孩子减轻负担,放松心情的好时机。孩子们的压力得到了释放,身心愉悦,才有利于孩子更好的投入新学期,更加健康的成长。
同样持反对意见的还有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的心理学专家陈虎强副教授。陈副教授坚决反对孩子参加暑期培训,原因有三:一是从孩子的心理上来说,孩子们天性爱玩,渴望一种轻松自在的环境。暑假应该让孩子尽情的玩,从而释放他们在以往的学习中积累下来的压力。而暑期补课或培训,却恰恰相反,给孩子增加了过多的压力,一旦压力过大,又不能得到及时的释放,就会演变成焦虑症,不但不能促进孩子的学习,反而会影响孩子的自信心;二是现在社会上的培训班大都是统一的模式化教育,这不仅禁锢了孩子的思维,还扼杀了孩子的创造力,不利于孩子养成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更不利于孩子创新思维的形成;三是培训班多以赢利为目的,为了达到宣传自己的效果,他们眼里只有成绩,不惜给孩子布置大量的作业,给孩子带来了身心上的疲惫。
专家指出,送孩子去上暑期培训,本来是家长们出于对孩子前程的担忧、为了让孩子更好的应对以后的学习而做出的决定,孰不知家长的一片苦心,换来的却是重压之下孩子的疲惫不堪。这种“揠苗助长”的方法会适得其反。
家长——孩子压力的直接加码者
放暑假后,孩子们的“根据地”由学校转到家庭。父母与孩子朝夕相处,家庭教育成了重头戏,家长的观点和教育理念都会直接影响孩子。孩子过一个什么样的假期,很大程度上是父母说了算。
在创新培训中心一间休息室里,笔者通过与家长们交谈了解到,有的家长因为工作原因,没时间陪孩子,只好把孩子送到培训中心。有的家长认为假期应该用来给孩子补短,暑假时间充裕,正好可以利用起来,把孩子的弱科补上去。还有的家长认为,孩子没有时间观念,一心贪玩,不送去培训班,他们会把大把的时间白白浪费在玩上面,一个暑假什么也学不到。对于孩子累不累的问题,家长们并没有太在意。“只看看书写写作业,孩子怎么会累呢?我觉得这样很好,孩子一点也不会累。”一位女家长如是回答道。
笔者还了解到,有些家长尽管没有将孩子送去补习班,但给孩子的压力并不比送去培训稍轻。这些孩子被“摁”在家里学习。在校学习好的,家长希望他好上加好,学习不太好的,则天天揭短似地将孩子的成绩挂在嘴上,让孩子苦不堪言。某实验中学有一名初一学生,成绩中上,家长对此很不满意,“这样的成绩,离四大名校的最低投档线都还差得远呢!”她的父母几乎天天把这就话挂在嘴边。无论是一起吃饭,聊天,甚至逛街,家长都在不停的暗示她必须把学习放在第一位,抓紧时间学习。笔者与这个学生交谈时,她说她发现自己开始厌恶起父母来,“跟他们在一起我感到很压抑,他们的眼里只有成绩,根本不关心我。”
结束语
暑期补课屡禁不止,暑假孩子累不堪言。中国的教育制度有责任吗?
一位全国政协委员曾在两会期间递交过一份关于教育改革的提案,其中不乏对我国统考制度合理性的强烈质疑。他认为统考制度包括初考制度、中考制度、高考制度、大学英语定级考试制度、职称英语考试制度、公务员考试制度等,这些制度成为束缚中国学子学习的枷锁,也是误导中国人学习的重要因素。在这些制度的约束和误导下,每一个中国人从6岁开始便失去了学习的自由、选择的自由和人生发展的自由,每一个中国人都只是为了读书而读书,人们只会学习课本和考试。一些像暑期补课、高考舞弊等不合理的社会现象的出现证明中国的教育制度从某种程度上已经出现了问题。
今年的暑假已然结束,轻松也罢,苦累也罢,都不可再追,唯愿孩子们以后的暑假能过得轻松愉快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