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观察到四岁的小儿子响响在与其他小朋友玩时明显表现得不愿意让别人碰他的玩具,连自己的凳子也不让别人坐。看着小儿子明显露出“小气”的迹象,我开始回忆大儿子的成长过程。当时我们还住在美国,每次开家长会,老师都说大儿子有一颗宽宏大量的心(big heart),我问为什么这么评价他?老师每每用“share”这个字表扬大儿子总是第一个自愿与小朋友分享自己的玩具或书本。当时,我窃喜。在我年幼的日子里,我们这一代人受的教育是:一切为公,不能有私产,私产是肮脏的。因为没有了“私有”的概念,所以那时也不懂“分享”的需要。真正学习“分享”,是我到美国成家立业后,与大儿子一起成长时学到的。
现在,轮到我与小儿子响响,再一起学“分享”了。
在家时,我常和儿子玩相互传球的游戏。我选一只对幼儿安全的布质小球,他坐在距离我2,3米的地方,把球滚给我,我接住后再滚给他。在我们互相传球的过程中,他慢慢意识到小球只是短暂地离开他,过一会儿会再回到自己手上。等儿子习惯了这个游戏,我就经常从他身边“借走”小球,但是答应他10分钟后还给他。这样来回几次,让宝宝明白东西只是暂时借给妈妈,玩具还是他自己的,即使现在离开了自己,过会儿还是会回来的。
其他分享的游戏还有很多,比如和他一起吃一盘切好的水果,让儿子穿穿我的靴子,戴戴我的太阳镜,在儿子兴奋地做这些事情时,我还会对他说一句:“这些都是妈妈的东西,妈妈愿意和你分享。”这样会让孩子感受到接受别人给予的快乐,慢慢地他也会了解到给予他人同样是快乐的。
等宝宝有了安全感后,我开始邀请一些儿子比较熟悉的小朋友来家玩。我请他们自带几件玩具,并建议他们交换玩具3分钟,在这3分钟里,孩子们发现既玩到了新的玩具,自己的玩具也没有被别人拿走。这样几次玩下来,儿子便从一开始的“有戒心”到最后的“很开心”。
此外,我发现选对玩具很重要。每次小朋友聚会,我都会有意准备一些需要集体协作的游戏,比如2岁时让他和好朋友一起玩搭布积木的游戏。这种布积木具有积木的功能,布料材质让年幼的宝宝玩起来也不会弄痛自己。3岁时,他喜欢和小朋友凑着头一起搭火车轨道,然后一起摆弄着小火车沿着轨道前进。更大的时候,他开始和小伙伴玩更有挑战性的多米诺骨牌。轻松的游戏,让孩子们学会了分享玩具,在协作配合中增强与人沟通的能力。
在学习“分享”的整个进程中,做父母的我们也有许多需要学习的,比如用鼓励的态度去应对孩子在游戏中可能发生的小状况。以下几招是我自己总结的比较凑效的方法,拿出来和大家分享。
1。首先要尊重孩子的“物权”,引导孩子自愿地去分享。如果勒令宝宝强制分享,那么孩子会觉得自己并不能真正拥有自己的东西,即使这次迫于压力变“大方”了,下次可能更会缺少安全感,行为上变得更小气。
2。年幼的宝宝不肯让出喜欢的玩具时,妈妈不能觉得丢脸,并斥责宝宝“自私”、“小气”,这会伤害到宝宝的自尊心,更可能让宝宝真地以为自己“小气”,而在以后的行为举止上变得越来越小气和自闭。
3。分享的玩具可以先从宝宝不太在意的玩具开始,这样他的抵触感会相对减弱一些,愿意尝试。
4。遇到宝宝吵闹不休时,父母可以不动声色地转移他们的注意力,用开心的游戏结束这次尝试,再等待下一次机会来练习分享。
5。在集体游戏时,妈妈不要过多插手,但要在一边护航,保证孩子们的玩具在分享后能够重回到各自的手中。有了好的分享经验,下次宝宝就不会反对分享了。
6。身教胜于言传。引导宝宝学会分享,大人首先自己要是乐于分享的人,这样才能在日常生活的小事中,潜移默化地将分享的概念更好地传达给孩子。 文/黄静洁博客
相关报道:孩子在交往中的小气行为
小气自私是孩子成长的过程
如何改变孩子的“小气”
一场关于大方和小气的讨论
“小气鬼”越来越大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