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新生儿-3个月的情绪表达

  宝宝诞生了!对新手爸妈而言,身份升级带来的喜悦心情还没来得及消化,宝宝毫无预警的哭闹,又让他们不知所措,苦恼无奈。如果能够读懂宝宝的情绪,那么,一切麻烦就能迎刃而解。

  通过表情表达

  其实婴儿的情绪是比较直接的,因为他们还不具备思考与理解的能力,他们所有的情绪都是来自于生理的需要是否得到了满足。科学家们曾经运用先进的录像技术检测新生儿的面部表情,发现婴儿在出生时,就显示了五种不同的面部表情和情绪,它们分别是:惊奇、痛苦、厌恶、自发的微笑和兴趣,而诸多的情绪反应却都能从哭和笑两种基本的表情中体现出来。

  哭

  除了睡觉以外,哭可能是新生宝宝做得最多的一件事情,不过,即使是同一种哭,对于宝宝来说,蕴藏的含义却不尽相同。因为宝宝的心理发育还没有真正启动,所以,这时候他的情绪表达更多的是来自于生理的变化,累了、饿了、困了、痛了,都是宝宝哭闹的主要原因,当然,对于新生儿而言,偶尔的规律性啼哭也是一种提醒别人注意的方法。

  小贴士:有的妈妈一听到宝宝哭了就很着急地去哄,身怕宝宝哪里又不舒服了,其实,哭是宝宝宣泄情感的一种方式,适当的哭对宝宝的身体发育有极大的好处。它能极大地锻炼宝宝的肺活量,对于声带的发育也有很好的帮助。啼哭时的手舞足蹈则是对肌肉关节的锻炼,哭出来的眼泪则能冲洗眼眶的排泄物,有效预防眼病。

  笑

  宝宝出生没几天,就会咧着小嘴微笑了,这种微笑和出生时的啼哭一样,是没有任何主观意识的,只是一种肌肉的运动。不过,到两个月以后,宝宝的笑就开始进化为生理得到最大满足后的表现,而且,当宝宝看到熟悉的人、听到舒缓的音乐或是眼前闪过色彩鲜艳的东西时,都会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并以笑容来表示反馈。

  小贴士:宝宝的笑是小家伙情绪状态好的有力说明,好的情绪也能有利于宝宝的身体发育,促使生长激素的分泌,让宝宝保持健康的体魄,远离疾病。此外,笑被称为是开启宝宝智力之门的一把“金钥匙”,对宝宝的大脑发育也是一种良性刺激。

  通过动作表达

  宝贝表达情绪的方式并不只有表情,有些动作也传达着宝宝心情的信号。比如——

  吸吮

  咂巴着小嘴轻轻地吮吸,或是把手指偷偷塞进嘴巴,心满意足地吮吸,这都是宝宝表达情绪的特殊方法。宝宝在不哭不闹,一个人独自玩耍时,常会采用这种方法自我娱乐,让自己获取平和快乐的心情。

  挥手蹬腿

  满月以后,宝宝的视野越来越清晰,听觉也越来越灵敏,当对他有刺激的声音或影像出现时,宝宝就会挥动胳膊,并伴以双腿有力地蹬踏,来表示内心的喜悦与兴奋。当然,当他特别愤怒时,这也是他表达情绪的一种有效辅助手段。

  好情绪的培养

  要让宝宝健康快乐地成长,好的情绪很重要,父母在平时的生活中要多与宝宝亲密接触,传达自己快乐的情绪,培养和锻炼宝宝的快乐神经。

  用玩具逗引

  发光发声玩具是最好的选择,这些玩具在锻炼宝宝的视觉和听觉神经的同时也能吸引宝宝保持高度的关注,激发宝宝的新鲜感,同时让他的心情保持愉悦。

  眼神的交流

  当宝宝睡在摇篮里时,在他正上方30cm处,温柔地和他凝视,并且努力让宝宝捕捉到你的目光。这个游戏,也非常适合妈妈在喂奶时进行,专注的目光会让宝宝感到非常快乐。

  冲宝宝微笑

  宝宝用微笑表达着内心的满足,这个时候,如果爸爸妈妈能够作出积极的反应,给宝宝回以幸福的微笑,那么宝宝一定会更加快乐,亲子间的美妙关系也会逐步建立。

  刺激的游戏

  这个游戏刺激的度非常重要,必须适合新生儿。抱着宝宝小心地做下坠或摇晃的动作,并伴以有节奏的短句,如“开飞机罗啦”,“坐降落伞喽”之类的,让宝宝感受到不同的感官刺激。

  温柔的触摸

  宝宝出生时,很多医院已经开设了亲子抚触的课程,让宝宝在父母宽大温暖的掌心中慢慢学会安静,同时也感受父母最温柔的按摩,营造快乐的情绪。

  情绪沟通守则

  1。合适的时间

  宝宝两餐中间,是一个非常适合情绪沟通的时间,这时宝宝情绪饱满,而且食物也得到了有效的消化,和宝宝逗玩,比较容易得到宝宝的回应。

  注意:有两个时间段是不能逗引的,一个是宝宝进食时,因为此时逗乐,极易导致食物误入气管引发呛咳甚至窒息,另一个就是晚上睡觉前,过度的欢愉可能会诱发宝宝失眠甚至是夜哭,对宝宝的成长不利。

  2。合适的强度

  3个月的宝宝已经会出声大笑,这时特别需要把握逗引的适度问题。因为过度的大笑可能会引起婴幼儿瞬间窒息、缺氧、甚至是暂时性脑贫血,从而损伤大脑,偶尔大笑也会导致下颌关节脱臼。

  3。不笑的原因

  宝宝脸上的表情,与体内钙、镁、磷、铁、锌等矿物质成分的含量关系极大,如果宝宝笑意较少,不单纯地是因为他的心情欠佳,很有可能是因为宝宝体内缺铁所引起,所以新手爸妈们一定要多加关注,如果情况属实的话,请在医生的建议下适量补铁。 

声明:本文由著作权人授权新浪网独家发表,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了解育儿知识,看育儿博文和论坛,上手机新浪网亲子频道 baby.sina.cn

精品推荐

网友评论 欢迎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更多关键字: 情绪  行为  健康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