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谁来帮孩子上上理财课

  孩子:

  理财与我无关

  从城市里的中学生可支配的资金范围看,他们之间存在着较大的“贫富差距”。大多数学生仅随身带着50元之内的应急款,比如修自行车或补餐费。他们的起居作息全由家长操办,甚至上学还由父母接送,因此不需要理财,也没心思理财。也有少数学生钱包里揣着好几张泛红的大面额钞票,他们的家长往往一次性提供一个月的零花,但父母疏于监督,加之他们本身缺乏计划性,几百元钱转眼就没了。当被问及理财方案时,还有一些学生表现出不屑:“算来算去好烦人啊,反正也省不出几个钱的。”不只是中学生,很多已经成人的独生子女,因为在学生阶段没有养成良好的消费行为,被戏称为“月光族”。

  家长:

  有想法没办法

  很多父母其实已经在有意识地对孩子进行正面的理财教育,但苦于缺乏有效的正面引导,而往往是通过限制零花或者定期查账的手段进行督促。“可是管得了小孩管不了老人,他爷爷奶奶太娇惯他了。我们不给钱,孩子就跟老人要。”而爷爷奶奶也有想法,“现在孩子学习那么辛苦,起早贪黑,哪能让孩子受苦啊。”对于大多数家庭来说,孩子就是未来,很多收入水平一般的家长,宁可对自身要求严格一些,也不敢对孩子的教育投资有任何怠慢。但如果过分忽视孩子的经济教育,那么不管今天给孩子提供了多么优越的物质环境,他们的明天也是灰色的。 

  学校:

  有责任没义务

  被访老师普遍认为学校并没有理财教育的严格义务。如他们所说:“我们是学校,家长要的是学生的分数。光抓成绩还来不及,哪里还有时间管孩子怎么花钱!”“家庭中父母的言传身教比学校的正式教育更能对孩子产生影响,学校的课程只是一种辅助的教育而已。”十年前的中学生,还能记得关于勤俭节约的课文和训导,然而同样的内容,放在一个物资充足的年代,竟显得如此空洞和无力。“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在成绩至上的大环境下,学生成长过程中的价值观教育,已被层层剥离。

  专家:

  你不理财 财不理你

  有经济学家认为,现在的孩子先学会花钱,然后才学会挣钱,是社会大环境决定的。但两点之间有一个缓冲带,那就是理财,理财问题处理好了,很多家庭矛盾也就迎刃而解。而一旦家庭理财教育失当,就像《富爸爸穷爸爸》一文所说,“如果你不教育你的孩子理财,将会有很多人教育他们;而且你可以肯定这些人都不会传授良好的理财习惯给孩子。”消费和理财密切相关,有效的理财手段远远大于呆板的消费观教育,况且现在学生课业负担较重,价值观教育课程的开设并不现实。因此专家开出一剂良方:让孩子亲自体会一下挣钱的艰辛,他们也就会格外珍惜手中的每一分钱。


   了解育儿知识,看育儿博文和论坛,上手机新浪网亲子频道 baby.sina.cn

精品推荐

网友评论 欢迎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更多关键字: 理财  教育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