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为什么要1分钟读懂孩子的心理

http://www.sina.com.cn    《一分钟读懂孩子心理》 

  有一则故事曾经感动了很多人,而这则故事同样带给很多人以思考。

  一位母亲问她5岁的儿子:“如果妈妈和你出去玩,我们渴了,又没带水,而你的小书包里恰巧有两个苹果,你会怎么做呢?”儿子歪着脑袋想了一会儿,说:“我会把两个苹果都咬一口。”

  可想而知,那位母亲有多么的失望。她本想像别的父母一样,对孩子训斥一番,告诉孩子自私有多么的可怕,然后再教孩子以后怎样做,可就在话即将说出口那一刻,她忽然改变了主意。

  母亲摸摸儿子的小脸,温柔地问:“能告诉妈妈,你为什么要这样做吗?”

  儿子眨眨眼睛,带着一脸的童真说:“因为……因为我想把最甜的一个留给妈妈!”

  霎时,母亲的眼里闪动着泪花。

  有一位教育学家每次演讲时都要向家长讲述这个故事,并且感慨地加以点评:这位家长是幸运的,因为他对儿子的宽容和信任,使她感受到了儿子的爱;而男孩同样也是幸运的,他那纯真而善良的流露,是因为母亲给了他把话说完的机会。

  与孩子成为朋友,可以更好地促进孩子的成长,这一点已经成为全世界父母的一个共识。父母看到孩子的每一点进步都会感到欣慰,都想分享孩子的快乐;每当看到孩子犯错误,也都想用最正确的方式来感化孩子,使孩子今后不再犯类似的错误,从而走上正确的成长轨道。

  然而,父母的愿望总是好的,可现实又怎样呢?根据教育研究部门对我国家庭的调查,我们惊讶地发现,有70%的孩子觉得自己不幸福,觉得自己和父母有距离;而73%的家长坦言,还没有找到与孩子正确沟通的办法。

  这个故事同样可以引出本书的主题,即1分钟读懂孩子心理。可能有的家长在看过本书书名时,会有如下疑问:1分钟之内,可能读懂孩子心理吗?是不是太玄乎了?

  在解答家长的这些疑问之前,我首先要问家长几个问题:您平时仔细观察过孩子的肢体语言吗?您平时是否肯花时间去和孩子谈心?如果是,多长时间一次?是否在孩子已经犯错后才和孩子谈心?您认同孩子的爱好吗?

  我在近几年接触过很多家长,有很多家长都在抱怨工作忙,没有时间去和孩子谈心。我也同样问过他们这些问题,部分家长不能做出肯定的回答,甚至有些家长都不知道孩子的真正爱好是什么。

  我对这些家庭的案例进行了仔细分析,其实工作忙只是借口,关键在于教育的心态。这些家长在自己不关心孩子心理的同时,一味地注重孩子成长的某些结果,比如考试成绩,比如说话能力、动手能力等。忙也有忙的教育方法,如果重视平时日积月累的观察,家长同样可以做到迅速了解孩子在想什么,从而做到有效的沟通。只要用心,观察孩子几分钟就能获得很大收获,然后再加以思考,家长就会发现,读懂孩子,其实很简单。

  美国教育学家查尔莫斯认为:家对于孩子而言,是最重要的一个社会分支,在这里,他可以学会很多,比如学会要分享喜悦,要分担痛苦,做人要大度,做事要思考,等等。孩子能学到多少,关键看父母能给予他们多少。

  孩子每天都会和父母生活,也许家长学识渊博,也许家长能言善辩,也许家长有很强的领导才能,但拥有这些却不一定能和孩子成为朋友。但只有和孩子成为了朋友,才能更有效地教会孩子做人的道理以及生活的本领。

  回到上面提到的那几个问题,我们认为,只要家长能够做到这几点,就可以最终与孩子获得有效的沟通。孩子喜欢你或对你产生逆反心理,是由家长本身的教育水平、方法决定的,同时它也决定你的教育是成功的还是失败的。

  总的来说,孩子的外貌特征、言谈举止、不经意间的肢体动作、话语中的弦外之音等都会泄露他内心的秘密:情感趋向、思维模式、行为方式等等。现在的孩子越来越喜欢掩饰自己,可是人性最自然的流露是无法遮掩的。也只有熟练地学会阅读孩子,那些教子方法才能被派上用场。所以,在本书中,前面部分,我们教家长快速读懂孩子,如何在与孩子交流的第一分钟之内就洞悉孩子心理。其中包括怎样从孩子的长相、穿着、言行举止等肢体语言方面阅读孩子,并仔细说明了如何从生活小细节中观察孩子的心理;后半部分,在教家长读懂孩子之后如何应对,用正确的方法来处理孩子的心理问题,才能使教育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为了有效地赢得孩子的信任,与孩子成为无话不谈的好朋友,家长当然需要这本书。在家教中,我们想让您在阅读本书之后成为心理研究高手,可以准确无误地判别孩子的意图和真实想法,随后给予孩子合理的引导。

  譬如,您的孩子虽然性格倔强,但他在回答问题时,是会受到家长发问角度和方式的影响。如果您够聪明,就要预先埋下伏笔,让孩子摆脱自己倔强的性格,轻松地使他接受您理性的教育观点。否则,只会您说一句,他说一句,最后陷入争吵。

  马克思就说过一句非常经典的话:家长的行业是教育子女。所以,父母是天生的教育家。但入行容易,精通则难。做一个好的教育家,是父母一生的职责。    沟通是父母教育孩子最主要也是最有效的方式,而沟通的第一步即是要知道孩子的心里在想什么。但愿本书能够成为家长的财富,让孩子幸福一生。

声明:新浪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了解育儿知识,看育儿博文和论坛,上手机新浪网亲子频道 baby.sina.cn

精品推荐

网友评论 欢迎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更多关键字: 心理  行为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