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挫折教育应该是抗挫折教育

  79 你越来越不讨人喜欢

  吃午餐的时候,桑桑好像对妈妈做的香喷喷的饭菜一点儿也不感兴趣,仍专心致志地画他的画。

  “你们不是答应带我去吃肯德基吗?你们说话不算数!”

  “快来吃午饭,下午带你去。”

  “你烧的饭有什么好吃,我要吃肯德基。”

  “你这孩子越来越不讨人喜欢, 哪有孩子像你这样的!”

  “嘿,老是以前以前,现在是现在,人家都吃麦当劳、肯德基。”

  “把你送到阿富汗,就知道妈妈烧的饭有多好吃。那里的孩子什么都没得吃,许多孩子都饿死了。”

  “你愿意去你去,我才不干!”

  “你还顶嘴,真是不像话!中饭不吃,就别想吃肯德基。”

  “谁稀罕!”

  “平时给你吃的太好了,今天不好好饿饿你,你就不知道老妈烧的饭香!”

  生活在今天的孩子一般条件都比较优越,过分优越的环境不仅没有把孩子培养成好苗子,反而使孩子养尊处优,很难面对困境,他们的自理能力、适应能力和生存能力比较差。专家呼吁,现在的孩子要从幼儿开始就要对他们进行挫折教育,只有这样,才能让生活在优越环境下的孩子健康发展。

  一些自认为懂得挫折教育的家长认为,挫折教育就是批评、罚站、不给吃饭,与孩子对着干,让孩子服输等。有的家长认为,孩子的耐挫力差是因为家庭溺爱造成的,所以,只要让他们吃点儿苦就能解决问题。像桑桑的妈妈认为的那样,孩子不吃饭,只要饿他一顿,就能让孩子乖乖地吃饭。可问题不是那样简单,现在的孩子摸透了家长的心,只要自己不吃饭,即使妈妈不管,爸爸会心疼;有时还有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齐上阵。所以,这种强行措施不仅很难生效,往往会加重孩子的逆反心理。挫折教育应该是抗挫折教育:使孩子有勇气敢于面对困难,有机智应付困境和有能力解决难题。挫折教育要根据孩子的性格特征,有的放矢地进行有效教育,决不是苛刻的批评、大声的谩骂和严厉的责打或者与孩子对着干。

  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要激励孩子的自信心,让他们对做的事情有坚定的信心。在日常生活中,

  有意识地培养孩子学会自己照顾自己,自己的事自己做。像自己穿衣、刷牙、洗脸、吃饭、收拾玩具、整理自己的小房间等等,孩子能够力所能及的事尽量让孩子自己去做。“我们孩子的房间整理得多漂亮!”妈妈的这句话激励孩子会把自己的事做得更好。别小看这些零碎的小事,孩子就是在亲自动手中学会了自理,增强了自信心。但有些父母,凡事亲自过问,一切包办,结果孩子的自理能力差,自信心软弱。

  2、要锻炼孩子的顽强毅力,使他们敢于面对困难。一提到要磨练孩子的意志,有的家长就认为要带孩子搏击大海,勇攀高峰。有条件当然可以这么做,其实足不出户同样可以训练孩子的吃苦精神。比如说,幼儿刚学走路时,父母可以引导孩子跨步,并向前挪动,即使孩子摔倒了,父母把他扶起来让他继续走,通过反复训练,孩子很快就能自己行走。这样的孩子长大后,意志比较坚强。如果孩子看到大人一紧张,就不敢再迈步了,这样的孩子长大后就可能意志薄弱,遇到困难时会一筹莫展。

  3、要增强孩子的社交能力,克服孩子害羞胆怯的心理。父母要有意识地领孩子到公共场所与其他孩子一起游玩。开始交往时,孩子会感到不好意思,怕与别的孩子接触。大人要鼓励孩子参与其中,开始最好能找到熟人的孩子,或者大人与另一个孩子的父母攀谈起来,让孩子从心里感觉他们的父母之间的关系是朋友关系,从而减轻孩子心理上的压力。另一方面是当孩子不懂玩伴的游戏规则而发生交往困难时,父母要及时帮助孩子。但有的父母会对孩子说“不会玩就别玩”,这是孩子交往挫折中最可怕的挫折,一定会影响孩子终身的社交能力。

  4、要培养孩子的适应能力,无论什么处境都能生存。

  父母有责任训练孩子的生存适应能力。孩子吃饭挑食是通病,究其根源,都是父母宠坏的。大人为孩子提供的五花八门的补食早已吃坏了孩子的胃口,然后还埋怨孩子不吃饭,不吃蔬菜。一方面父母可以讲故事(小动物的故事最好)来开导孩子吃东西不能挑食,另一方面还可以领孩子到山村去体会那里孩子的生活,或者带孩子到野外郊游,尽量带一些普通食物,在饿了的时候,孩子就会吃了。使孩子懂得在艰苦的环境中一般食物也可以充饥,更可以让人生存下来。训练有素的孩子比只知道享受的孩子的适应能力强,长大之后,遇到同样困难时,一个会成为英雄,另一个可能会跳楼自杀。


相关报道:改变宝宝受挫折的情绪   
          教会孩子如何面对挫折   
          培养孩子良好的挫折耐受力   
          何谓真正的挫折教育   
          你的孩子有多少挫折抵抗力 

声明:新浪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了解育儿知识,看育儿博文和论坛,上手机新浪网亲子频道 baby.sina.cn

精品推荐

网友评论 欢迎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更多关键字: 家庭  培养  教育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