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用心倾听孩子爱的呼唤

http://www.sina.com.cn    《培养自信的孩子:亲子如是》 

  蚂蚁通过触角的碰触来向妈妈传递爱和信息。而森林里此起彼伏的清脆鸣叫,是小鸟在和鸟妈妈联系。

  有一个小孩,最喜欢和妈妈玩“呼唤”的游戏:

  叫一声:“妈妈——!”

  妈妈回答:“哎——!”

  再叫一声:“妈妈——!”

  妈妈回答:“哎——!”

  孩子和母亲都是那么的幸福,呼唤、应答多少遍都不厌倦。

  当孩子呼唤爸爸妈妈,呼唤不来的时候,孩子还会做很多的尝试,生病是不是就能得到妈妈的关注和照顾了?调皮是不是就能吸引父亲的注意力了……有很多情况,背后,都是孩子在呼唤爱呢!家长要长一双慧眼,来识别孩子爱的呼唤啊。

  洋洋五岁,是好朋友的儿子,他们夫妻也是我的合作伙伴。有一天中午,我正走过一楼的儿童游戏区,要到三楼去讲课,在迈上楼梯的一瞬间,我突然听到背后有小狗“汪汪”的叫声冲我而来。其实这叫声已经有一小会儿了,只是我刚才在和同事们打招呼没有留意到,现在一下子意识到那好像和我有关。我就转过身来找,果然,是五岁的小男孩洋洋坐在游戏区的小板凳上,高兴地看着我,原来是他在学小狗叫。看来,他早就看见我了,怕我发现不了他,就一直学小狗叫,引起我的注意,这是他跟我打招呼的方式。

  好久不见,一看到洋洋,我马上高兴地冲了过去,蹲下来对他说:“洋洋,过来拥抱一下。”终于引起我的注意和强烈反应,洋洋“咯咯咯”欢快地笑着,柔软的小身体就扑到了我怀里,我就抱着他,然后开始跟他聊天。很快,要讲课了,准备上楼的时候,我说:“好了,洋洋,我要去讲课,咱们要道别了。”我们就互相飞吻一下来道别,非常深情的,很愉快、很开心,接下来,洋洋满足地自己在一边玩着。

  就像洋洋会用学小狗叫对我打招呼,希望我能听见他,给了我惊喜和不同的感受一样,每一个小男孩、小女孩都会有自己的方式来呼唤,呼唤在乎的人、呼唤周围的世界、呼唤爱。

  当幼小的他们用了这些方式来呼唤爱,得到了父母和周围的理解与回应的时候,他们小小的柔软的心灵就感到非常满足,心中生不出什么烦恼、忧愁、懊悔,高高兴兴地扭过头去继续玩自己的玩具,做自己的事情去了。

  其实,孩子天生并非很多人形容的那样是一张白纸、一无所知,他们满身满心充盈着柔软的爱。

  刚呱呱坠地的那一声响亮啼哭,充满着被听见、被看到、被拥抱、被温暖、被呵护的爱的渴望。小婴儿,开始的时候是用哭,渐渐地学会用笑、用表情、用动作、用语言、用行为来与周围互动,向父母亲表达需要、呼唤爱。婴儿是完满的、一应具足的,老子《道德经》中就讲“专气致柔,能婴儿乎”,把婴儿的状态作为至高的境界形容给世人。当父母不能够明白孩子的呼唤爱而错对他的时候,孩子在世间的挫败和坎坷就在生命轨迹中开始出现了。

  在这几年从事亲子教育的过程中,每每听到父母们愁闷无奈地向我倾诉现在的孩子有多么难搞难管难教;向我描述孩子有那么多让人头疼的这样那样的各种“问题”,什么网络成瘾有之、什么不听话有之、什么好动叛逆有之;向我抱怨在工作如何忙精力如何有限的情况下还要操心担忧孩子,生活怎么这么苦!

  我每次都觉得很是心痛,替父母,也替孩子。

  养育孩子是人生中很享受的事情,现代的很多父母们迫于生活压力,全身心投入工作和事业,把人生中最多最精华的时间用来陪客户、老板、同事,反而要挤出时间和精力才能和自己最最亲爱的孩子、爱人、家人在一起。在一起的时候还惦记着工作,做不到全身心有品质的陪伴。又在自然的、美好的能陪伴孩子一起成长的时光,感受的是“操心”、“担忧”这样的黄连。带孩子成长是不容易的,有时是苦些,不过,孩子的成长也带给我们很多快乐和享受啊!这同样考验父母的智慧。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父母的爱、有品质的陪伴和关注像小树苗需要阳光一样,是孩子精神世界、孩子心灵成长必需的养分。

  当必需的养分缺乏的时候,出于本能,孩子就会开始呼唤、开始寻找。为了引起父母的关注,也许孩子会表现得很乖巧,期待得到你的关注、肯定。你看到了,同时关注、肯定孩子,有了联结,孩子心就安了。下一次,他同样表现得乖巧。不过,往往,在孩子表现很好时,父母往往觉得没问题,也许就忽略了联结。此时孩子为了引起父母的关注,开始尝试其他方法,比如捣乱、不听话。孩子只要捣乱,通常便会引起父母注意。但此时父母用的方式大多是惩罚、说教、训斥,或置之不理,这些都不是有效让孩子健康成长的方法。相反,孩子没有真正被看到,呼唤爱的声音没有得到回应,也许,会变本加厉地捣乱,结果父母会怎样,可想而知。

  让我心痛的是,当孩子心理上出现一些状况、有很大困扰的时候,家长认为是孩子出“问题”了,便想把孩子送到我这里或送到别的专家那里“解决”。如果真一定要有一个颇为准确的描述,我想说孩子们只是暂时感染了流行肆虐的“爱的匮乏菌”。这种“爱的匮乏菌”近些年来在社会上、家庭中大肆流行,这种病菌不是其他人,而正是由被感染的孩子的父母,在没有时间、没有精力、没有心情陪伴孩子的时候乘虚而入悄悄潜伏下来,在父母们看不到、听不到、忽略掉孩子想方设法发出的各种各样的呼唤爱的信号时,自内而外从孩子心里、身体里汹涌爆发出来。可惜的是,父母们还带着孩子四处求医问药,解决之道是在父母那里啊。

  让我心痛的是,常常是父母们拿孩子实在没办法的时候,换句话说自己的经验、知识、智慧不够,不能“摆平 ”孩子的时候,就认为是孩子有问题,而不能反躬自省,自己才是“爱的匮乏”病菌的制造者。只有用心地倾听孩子呼唤爱的密码,破译它,把孩子需要的爱给他,才能够停止制造新的“病菌”。

  我同样心痛父母们。父母们那样爱孩子,恨不能把所有最好的都给孩子。有时给不了,不是不愿意,而是不会啊!

  “我”是一切的本源,当父母们忽略自身的需要、忽略自己对自己的爱、忽略自己对自己的呼唤时,是没办法听到孩子呼唤的。

  我想表达的是,亲爱的父母们,我们也开始好好爱自己,有机会常倾听自己内心爱的呼唤吧!一口气写到这里,我长长地舒了一口气,真希望孩子们在看到这一段的时候,能记得你的父母也曾经是小孩,他们也需要爱,也需要孩子给的爱。希望孩子们也能听到、听懂父母爱的呼唤。

  于是我们应该在生活中有所醒觉:

  当奶瓶里只剩下一口奶,你的婴儿已经吃饱,他用小小的舌尖奋力推开刚才还紧紧嘬住的奶嘴,小脸扭到一边,别以为他是在跟你捣乱,是故意跟你过不去,非得浪费你辛辛苦苦挣钱买来的那一口奶粉。孩子已经吃饱,虽然他还不会说话,可是已经准确地把“吃饱了”的讯号传递出来。如果你不甘心,又将奶嘴塞到孩子嘴里,他会再把奶嘴顶出来。如果你还是不依不饶,卷起袖子说:“我就不信了,你这个孩子,今天一定得把奶给我喝完。 ”然后不依不饶地再把奶嘴塞给孩子,孩子用力顶、哭啊、闹啊,也没有你劲大,最后只好含着眼泪把那口奶喝下去了,你这才和颜悦色地拍拍他:“宝贝,这才乖嘛。”孩子的心灵于是受挫,有挫败感,在与父母的这次互动中、三番五次的较量中明白了:自己“饱了”的感觉是不重要的,父母的要求远比自己的感觉重要。所以,当孩子用他的动作、眼神、哭闹、情绪、语言表达出某种呼唤的时候,智慧的你,一定是能够识别并正确回应的。

  当孩子沉迷于网络,上网成瘾的时候,你担心说这个世界太花哨了,这个社会太复杂了,你说是科技发展的负面影响造就了电脑儿童。

  可是在孩子没有迷上网络之前,你在哪里呢?是在办公室里加班还是在陪客户吃饭?你曾用自己的爱心编织故事吸引孩子每天期待着温馨的家庭时光吗?你曾经接纳孩子的伙伴们、把你的家变成孩子们尽情做他自己的乐园吗?你曾经允许孩子可以把不开心、不快乐的情绪带回家吗?在孩子迷上网络之后,你了解孩子在网络上寻找的是什么吗?你明白“上瘾”背后的信息和密码吗?

  如果你做到了用心陪伴孩子,孩子被父母充分地爱、接纳、关注,网络、游戏、电视是不能够把孩子吸引到“上瘾”的程度的。

  在网络虚拟的世界里,孩子觉得不辛苦就能获得关心、关注;养一个虚拟的宠物就可以来寄托自己的爱;打游戏过关时感觉自己被肯定……虚拟世界里的一切,现实世界中都有,只是孩子在现实生活中太匮乏,呼唤了多少次父母都听不到、感觉不到,他的呼唤在现实生活中得不到满足……其实,现实世界的丰富比宽带宽广得多啊!只是智慧的父母要首先创造宽广、丰富的空间,让孩子听到、看到、感觉到。

  当孩子自己封闭自己,不愿意和人交往,不愿意和父母说话时,他是在呼唤:我想方设法用全部的力量呼唤你们,可是你们都听不到我的呼唤、看不到我在呼唤,既然是这样,我就把自己的心门关上了。连这都是一种提醒:请你们听到我的呼唤!

  当孩子叛逆的时候、早恋的时候、忧郁的时候……不都是在呼唤、在给大人机会听到孩子心里的声音吗?

  孩子需要爱,看起来是多么的执著、简单。

  每一个孩子都有他自己的方式来呼唤爱,希望父母能够真正看到他、听到他、感觉到他。

  亲爱的父母们,滤去嘈杂的噪声,留意孩子成长过程中的每一声呼唤吧!心里有爱的你、智慧的你会丝丝分辨得出,那是天籁之音。

  亲子如是

  1.你自己通常呼唤爱的方式是什么呢?

  2.你能辨别出孩子的特别的呼唤爱的方式吗?

  3.此刻,你内心的感受是什么呢?

  4.你有话要对孩子说吗?

声明:本文由著作权人授权新浪网独家发表,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了解育儿知识,看育儿博文和论坛,上手机新浪网亲子频道 baby.sina.cn

精品推荐

网友评论 欢迎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更多关键字: 家庭  教育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