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来认识一下孩子的移情能力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5月22日 08:52  《婴儿母亲》 

  家长和学校的责任不是教出一个好人,也不仅仅是制造成功人士,而是应该教会孩子善良、慷慨、怜悯和乐于助人等优秀品质,让孩子学会相互理解、欣赏、交流的能力,而这些,都和孩子的移情能力无法割舍。

  生活现场:

  场景一:家里来了小朋友,妈妈让轩轩带着妹妹在一边玩玩具,看见两个小朋友玩得很开心,家长们就放心地坐到沙发上开始聊天了。可是不一会儿就听见孩子哭了起来,过去一看,原来是朋友的孩子不小心摔倒了,正坐在地上哭呢,轩轩却没有任何表示,仍然在一边玩自己的玩具。妈妈很生气,对轩轩说:“妹妹摔倒了,你怎么都不拉她起来?”轩轩很理直气壮地回答:“又不是我推的,她是自己摔倒的,干吗要我拉?”

  场景二:奶奶带着轩轩出去散步,回来的时候轩轩不愿意走,一定要奶奶抱。抱着他走了一段路后,奶奶累得气喘吁吁的,就对轩轩说:“奶奶抱不动了,你自己下来走好不好?”轩轩紧紧地抱住奶奶的脖子说:“不嘛不嘛,我不要自己走,就要奶奶抱嘛!”

  对轩轩的这些行为,妈妈有点搞不明白了,是什么造成了轩轩的“任性”和“冷漠”呢?

  专家解析:轩轩的问题在于缺乏对他人情感的理解与共鸣,也就是心理学所说的缺乏“移情”能力。小孩子都是以自我为中心的,小时候也是他们“自我”概念的发展时期,所以他们还不太会理解别人的想法,也不懂得站在别人的角度出发,更不懂什么是体会别人的感受。孩子们只知道“这件事情让我感到不舒服”,并不会因此推断:“别人也会因为这件事情不舒服”。

  在孩子的移情能力还没有得到发展的时候,他就难以识别他人的情绪情感状态,难以获得与他人相近似的情感体验,也难以理解他人的情感反应,当然就不会出现同情、助人的行为。轩轩的问题就出在这儿,他缺少移情能力,因而对他人的情感状态表现出淡漠和任性的反应。

  了解孩子感觉“迟钝”的原因,并不意味着可以忽视他们不友好的语言和行为。即使孩子不能理解,他还是需要我们告诉他,其他人是有感情的。我们要告诉孩子,我们会尽最大努力不允许其他人伤害到他,但他同样不应该出现伤害别人的举动,告诉孩子我们爱他,我们希望他能够宽容大度并且友善地对待他人。当然,对孩子来说,我们的行为远比我们的语言更为重要,就如孩子从我们身上学到的其他正向行为一样,正确地给孩子展现你的移情能力,比你说任何话都有效。

  什么是孩子的移情能力?

  家长们可能对这个词可能还比较陌生,但很多专家早就开始关注这一特殊领域。对孩子的移情能力,普遍定义如下:移情又被称为感情移入,是由他人的情绪、情感状态引起,并与之相一致的情绪、情感体验,是主体与客体之间的一种共鸣情感反应。通俗地讲,移情是指个人想象自己处于他人的境地,并理解他人的情感、欲望、思想及活动的能力,即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的能力。

  专家们对孩子的移情反应是属于认知过程还是经验公式的延伸做出了不同的辩论,由于在研究移情能力时往往要衡量很多方面,如外部表现、认知能力和行为特征等,因此不同的专家,强调的侧重点也不一样。

  

论点提出者

主要观点

罗杰斯

移情状态就是准确地了解对方内心的框架,意味着认识一个人是一个完整的人,而不是某些部分。

Gallo

移情反应包含了认知的和情感两种维度。移情常规包含两种途径:意味着认知反应处于支配权,对别人的感受能够理解;同时也要求和别人有情感交流。

海恩斯和艾弗里

移情包括通过接受别人的反应,去认识和理解他人感受的能力。这种反应可能涉及口头理解上的谅解,或者是所支持的外表和肢体语言、亲社会行为,如分享东西或提供帮助。

Hoffman

移情是对另一个人产生同感的情感反应它是一种复杂的情绪沟通能力,是在条件反射基础上,在人际互动过程中,通过模仿、强化逐渐形成的。

EinsenbergMiller

移情和利他行为是相的,但是这种关系依赖于如何对移情进行测量和被的年龄。

Chapman

移情与积极情感正相关,与消极情感负相关这些相关主要归因于与移情本身相关联的积极情感,而非与目击他人忧伤所体验到的情感。

Ingrid

随年龄的增加,孩子对母亲的移情增加,对陌生人的移情减少。害怕、不安全依恋预测了对陌生人较少的移情,但是养育与移情的关系较弱。

  虽然专家们对移情能力看法的侧重点不尽相同,但这样的结果反到更利于家长们了解移情能力的方方面面。

  移情能力的发展进程

  社会心理学家索兰德曾经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他让助手在热疗养器呈现不同热度时,表现出“痛苦的”、“中性的”和“愉快的”三种情绪。在孩子们观看的时候,向他们发出两种指令:想象自己处在那样的环境时如何感受;想象正在接受实验的人如何感受。与此同时,用仪器测量孩子掌心出汗、血管收缩等生理变化。结果这些孩子的生理状态出现了明显变化,这说明,其实移情能力是孩子与生俱来的一种“潜力”,至于发展到哪个程度,还要依靠后天的引导。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声明:新浪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了解育儿知识,看育儿博文和论坛,上手机新浪网亲子频道 baby.sina.cn

精品推荐

网友评论 欢迎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更多关键字: 行为  沟通  教育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