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买房子搬新家孩子适应吗?

  终于搬家了!优美的社区环境,崭新的居住空间,很向往新的生活呀!不知道我们的宝宝是否会适应这全新的环境。离开了熟悉的生活圈,告别了曾经的小伙伴,小家伙能适应吗?

  宝宝的反应

  胆小的妞妞

  搬家对妞妞妈来说是个大挑战,从事无巨细、亲力亲为的装修到混乱的收拾、打包,这真是一件费力又费神的苦差事。好不容易整理完了,看着极富个性的新家,妞妞妈和妞妞爸坐在沙发上长出了一口气。

  转头一看,3岁的妞妞却是一副愁眉苦脸的模样:皱着眉头,东看看西瞧瞧,若有所思。到了晚上,妞妞开始哭闹,吵着要爷爷奶奶,要回原来的家。也难怪,没搬家前,妞妞都是跟爷爷奶奶睡觉的,现在突然换了新环境,她还真不能适应。最终,在妞妞的哭闹声中,爷爷奶奶赶过来了,陪她度过了搬入新家的第一个晚上。

  而且,自从搬进新家,平常挺乖巧的妞妞就变得很“胆小”,对妈妈非常依赖,很怕看不到妈妈,一刻都不能离开。

  顺子的大冒险

  同样是刚搬入新家,顺子的情况却截然不同,他异常的兴奋,发掘了家里每一个值得探索的地方,包括新买的煤气灶,还没装上护栏的窗台等。顺子的冒险举动让一家人都捏了一把汗,可顺子却意犹未尽,趁着妈妈在整理房间的时候,在雪白的墙上画了一幅大大的“印象派”水彩画。随着妈妈的一声惊呼,一家人都冲了出来,看着顺子的杰作哭笑不得。那天晚上,顺子到12点才入睡,夜里还很意外地在床上“画”了地图。

  搬了新家后,顺子就成了“一号电池”和“超级提问机”,从一睁开眼睛到入睡,顺子妈都被他折腾得筋疲力尽。有一次,顺子妈带顺子到社区的小花园去玩,顺子表现得很不友好,暴力地扯坏了小朋友的玩具娃娃。

  搬家焦虑症

  其实,成年人刚进入一个新环境,也会有情绪上的变化,只不过成年人的心理调适能力要强过孩子。搬家对孩子来说,是一个大的挑战。心理学中有所谓的“分离焦虑”,就是指孩子在面临与熟悉的人、事、物分开时,所产生的一种情绪反应。搬家焦虑就是其中的一种。孩子的主要表现有:

  1. 和以前比起来明显的胆小、粘人,不愿意离开父母,这表示孩子因为环境的改变感到缺乏安全感、心里不踏实。

  2. 突然多了一些小动作,比如咬指甲、抓挠皮肤、喜欢抠身边物体的凸起部位。

  3. 情绪很烦躁,爱哭闹、爱发脾气,而且不听哄劝,难以安抚。

  4. 有的孩子会有过度兴奋的表现,但绝大多数是拒绝反应,注意力分散。

  5. 晚上入睡困难,睡觉不踏实,经常做噩梦。

  6. 女孩子比男孩子更容易受环境的影响,产生搬家焦虑。

  你能为孩子做什么?

  建立安全感

  对于妞妞这样的孩子,爸爸妈妈不要因为搬了新家,贪图享受三口之家的快乐,而立刻切断孩子和爷爷奶奶的紧密联系。不妨每天让孩子和长辈通个电话。通电话时也要注意,不要让老人的不良情绪加重孩子的焦虑感,爸爸妈妈事先要和长辈沟通好,让他们告诉孩子“你在家里要乖乖听话,爸爸妈妈和爷爷奶奶一样爱你。”“如果你很乖,周末就可以回来看爷爷奶奶”,最好不要说“我们也非常想你”“你也想回来对不对”之类的话。

  妞妞的内向和敏感,让她不能很快融入新环境,爸爸妈妈也不能着急,帮助他建立安全感才是最重要的。带她在新家周围逛逛,让孩子知道新家附近也有他喜欢的游乐场、公园、玩具店等,渐渐消除孩子心中的不安全感,进而对新环境产生期待。

  释放过剩精力

  很多爸爸妈妈也都有像顺子这么一个精力旺盛的小家伙。别以为他们性格外向,适应能力就强。这样的孩子对新环境既好奇,又有不安和迷惑。

  爸爸妈妈不妨给宝宝的精力找个“出口”,给他安排一个小任务。比如,帮妈妈把鞋子都摆放到鞋柜里,自己整理房间零乱的玩具。他可能会做不好,但他心里一定很高兴,孩子都觉得被爸爸妈妈需要是一件很骄傲的事情。

  不管爸爸妈妈多么心烦意乱,也要耐着性子处理孩子的情绪问题,不能对孩子大发脾气。不要逼着孩子在搬入新家后就一个人睡,不妨一家三口在被窝里聊聊天,安抚孩子心中的忧虑和恐惧,让孩子感觉到你们对他的了解和支持。

  当然,如果能在新家周围给他找到几个好朋友,那是最好的了,孩子有了新朋友后,心中就有了寄托,对旧环境和父母的依恋也会大大减少。

  度过心理调适期

  其实,我们可以将孩子的心理调适期更提前一些,在搬家前就做好功课,孩子们会更容易接受新的环境。

  1. 在买房子和装修的时候,就让宝宝参与进来。虽然那些房子的琐事已经够你烦的了,也别怕再添一件:让宝宝知道,你们正在为一个新家而忙碌着。

  2. 让孩子自己决定带哪些物品到新家,装修孩子的房间时,让他也有自主权。这样,对孩子而言,即使是在陌生环境中也有一个亲切而温暖的小天地。先把孩子安顿好,你们才能在不受打扰的情况下继续工作。

  3. 有些孩子还可能因为搬新家而水土不服,父母须从平日的饮食上进行调理,必要时咨询专业人士的意见。    文/张丽韵

声明:本文由著作权人授权新浪网独家发表,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了解育儿知识,看育儿博文和论坛,上手机新浪网亲子频道 baby.sina.cn

精品推荐

网友评论 欢迎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更多关键字: 行为  教育  培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