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美越来越烦躁,经常为很小的事情,尖着嗓子与妈妈争吵;不吵时,又变得少言寡语,兴趣索然,甚至莫名其妙地哭泣。
妈妈都着急了,赶紧带小美去市里最好的医院去看医生,里里外外认认真真地检查了一遍,也没有什么异常疾病……
八岁的小美,搬新家了!
新家有小美专属的卧室,细心的妈妈把小美的卧室装修得特别温馨、美丽。卧室用的所有材料都是市面上最绿色最环保的。
看着活泼可爱的小美听着爸爸给买的新款MP4,在粉红色的小床上蹦蹦跳跳,爸爸妈妈欣慰极了……
时间转眼过去了两个月,还沉浸在乔迁之喜中的妈妈却渐渐发现小美不太对劲了。
一向胃口很好的小美,最近捧着饭碗总是蔫蔫的,连一向最爱吃的糖醋小排骨、奶油慕斯蛋糕都引不起她的兴趣。看着小美日益消瘦的小脸,妈妈非常焦急。
可接下来的事情更令妈妈担心了,小美总是抱怨耳朵里有响声,有时还会头痛、心慌。
晚上做作业的时候,妈妈发现,原来一直很专心的小美却总是打哈欠,注意力也很不集中,原来两个小时能做完的作业,现在三四个小时完成都有困难。翻开小美近期的作业,居然发现叉叉也多了起来。
又过去了一个月,小美越来越烦躁,经常为很小的事情,尖着嗓子与妈妈争吵。不吵时,又变得少言寡语,兴趣索然,甚至莫名其妙地哭泣。
“这孩子是怎么回事呀?”
妈妈着急了,赶紧带小美去市里最好的医院去看医生,里里外外认认真真地检查了一遍,也没有什么异常疾病。
夜里,等小美睡下了,妈妈和爸爸在一起研究,咱们家的小美,是怎么了呢?原来又活泼又健康,性格也非常乖巧,现在却时而像一只狂躁易怒的小狮子,焦虑不安;时而又像一只受伤的小鹿,蔫蔫地委靡不振。
夫妻俩说着说着,突然听见轻轻的啜泣声,赶紧一起来到小美身边,小家伙正睡着呢,但是明显焦躁不安,左翻右翻的,小脸上是没有干的泪水,眉头蹙着,紧紧握着小拳头,似乎正在做一个噩梦。妈妈心痛地亲亲小美,替她盖好被踢到一边的被子。
“小美这是怎么了,不会是咱们这个新家有什么问题吧?”
“不会呀,你知道的,咱们所有的装修材料全部是请专家把关,用的是最环保的材料!”
“那小美学校里有没有发生什么异常的事情?”
“今天我刚和她的班主任通过电话,小美和同学们都已经相处两年了,去年她可是班上最受欢迎的小班长呢,在老师们的心目中她一直是好孩子,只是最近发现她精神有些不振作,上课会走神。一向脾气很好很耐心的她,情绪也显得有些焦躁。昨天在给同桌解答一道题时,同桌一时没听懂,她居然把书直接摔到同桌身上。”
“你看,这是小美近来的日记本,我想看看她到底有什么心事,并没有发现什么特别的事情,但是小丫头最近的文字,却写得非常悲观。你看这一页,居然都是泪痕呢。”
爸爸妈妈一筹莫展,非常焦虑。
郊区的茶社,香气缭绕,品着入口如丝绒般的上品毛峰,听着小美父母焦急而难过的描述,我的思路非常清晰,小美所有的变化,都发生在搬入新居以后,凭直觉,我认为问题一定还是出在这个新居上。
我放下茶杯,提出到小美新搬的家去参观一下。
走进房间,空气清新,视线开阔,这是个布置得很不错很温暖的家。显然不是装修的问题。
进到小美的卧室,环顾四周,似乎也没有什么问题。我在小美靠窗边的桌子旁坐下,目光落在了桌上一个精美的MP4上。
“小美一般什么时间听MP4?”我问。
“这是小美爸爸送她的生日礼物,这孩子非常喜欢戴MP4听音乐,除了做作业,几乎都戴着,有时候,睡觉前还戴着,听着听着就睡着了。”
我戴上耳机听了一下,发现音乐多是节奏强劲的时尚流行歌曲。
推开书桌旁的小窗,外面车子喧嚣的声音立刻充斥耳膜,这令我有些茅塞顿开了。我发现小美的卧室较为靠近环路,快速飞驰的往来车辆,扬起的声波不绝于耳,白天还不是太明显,想必到了安静的夜晚,声音应会更加喧闹。
正和小美父母说着话,耳边突然响起非常刺耳的电钻的声音。吵得我们连彼此的话都有点听不清。
小美爸爸抱歉地对我说:“这是新楼,大家搬进来的时间不一样,有些家的装修还没有完成,所以总是有些吵。”
“你们细细想一想,从你们搬进来到现在的这段时间,你们自己有没有觉得有什么变化?比如情绪?身体?”我问。
“以前光为孩子着急,真没注意,现在认真想想,真是有些变化,”小美妈妈说,“她爸爸从来对小美非常有耐心,最近,却变得非常急躁,总是一点小事,就脸红脖子粗地冲小美大吼大叫,前天还差点要打小美呢!”小美妈妈白了爸爸一眼。
“你还说我呢,你最近不也总是发脾气,说不了两句就急,我还以为你更年期提前了呢!”爸爸很不服气地反驳。
“对了,这几天,我常常感觉心慌慌的,有些不舒服。吃晚饭时,别说孩子,自己也没什么胃口呢!”
我笑着给这对年轻的小夫妻提出一系列的建议:一是把临环路的两间卧室的窗子,全部换成隔音效果最好的双层真空玻璃;二是在未来两周,坚持不让小美再听MP4;三是把噪音很强的电冰箱搬离与卧室较近的客厅,放到厨房里去;四是楼上有电钻持续响起时,尽可能不要在屋子里久待,可以出去散散步;五是最近家中的伙食多安排一些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B族的食物,比如鸡肉、鱼、香菇、鸡蛋、香蕉等,晚餐多用小米粥、临睡喝点牛奶;六是最近的两个周末,带小美到郊区玩玩,一起回归回归自然,放松放松心情。
……
四周后,小夫妻带着活泼可爱的小美一起来拜访我,妈妈高兴坏了,小美又恢复成那个开朗、健康、活跃、乖巧的小美了。
爸爸问:“在您的引导下,我们懂得了是噪音带来了孩子和我们的变化,过长时间、过大音量地听MP4,环路喧嚣的车流噪音,电冰箱等家用电器离卧室太近,电钻等装修引发的过大噪音干扰导致小美身心健康受到影响。但我们仍有三个不懂的问题要请教:一是同在一个噪音环境中,为什么我们大人的不良反应会发生的迟些,也小一些?二是饮食结构调整的作用在哪里?三是为什么我们能恢复得这么快?”
“很简单,儿童发育尚未成熟,各组织器官十分娇嫩和脆弱,对噪音的感觉,本身就比成年人敏感很多。
“至于调整饮食,是因为噪音会使大家体内的某些氨基酸和维生素消耗量增大,造成人体功能平衡的失调。我让你们适量补充氨基酸和维生素,是帮助你们增加对噪音的耐受能力。
“你们看报纸上,专家经常建议受噪音伤害的人群,及时而适当地补充一些蛋白质和富含维生素B的食物,就是为了缓解噪音对身体的伤害。
“至于恢复得快,完全是因为我们在较快的时间里,就找到了问题所在,及时采取了措施。
“如果受到噪音影响的时间并不长,那么,只要及时脱离噪声环境,再正确地辅之以适当的饮食调理、情绪调节,放松心情,各种症状就会逐渐缓解。”
“是这样呀,呵呵,我们明白了。”
通过这个故事,我想唤起爸爸妈妈对孩子育成环境的高度重视。
科学告诉我们,当非常美好的声音、图像,如优美的音乐或快乐的舞蹈输进大脑时,大脑会产生满意而愉悦的感受,相应的神经内分泌系统,在这种脑状态的调控下,会良性地运转,使整个人感觉舒适、充满活力。
反之,当超过健康承受范围的高分贝噪声被大脑频繁获取时,大脑皮质的兴奋和抑制会逐渐失调,条件反射逐渐异常。大脑的记忆、思维、情绪中枢都会趋向紊乱。
随之,我们的生理上会表现出耳鸣、听力下降、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失眠、多梦、心慌、头晕、全身乏力等诸多不良状态。
同时,我们的心理上也会出现一系列的应激防御反应。如产生惊恐不安、烦躁易怒、自卑、悲观等莫名的不良情绪。
而且,噪声还会使人唾液、胃液分泌减少,使胃蠕动减弱,引发食欲不振,没有胃口。
最糟糕的是,噪音在人的睡眠状态下,对人的伤害更大。
休息和睡眠是人们消除疲劳、恢复体力和维持健康的必需条件。噪声使人持续不得安宁,难以安心地休息和入睡。
人进入睡眠之后,即使是40到50分贝较轻的噪声干扰,也会使人从熟睡状态变成半睡半醒状态。而半睡半醒时,头脑仍处于紧张、活跃的状态,会使人得不到充分的休息。
当人辗转不能入睡时,神经系统处于紧张状态,心跳加剧,大脑兴奋。第二天起床时会感到精神疲倦,四肢无力,从而影响到一天的工作和学习。
再告诉父母们一个小常识,在我们的家中,由电视机、家庭音响所发出的噪音可达60分贝至100分贝,电冰箱为30分贝至50分贝。而符合居住的国家健康标准是白天不得高于50分贝,夜间应低于45分贝,超过这个标准,就会对人的身体产生危害。
所以,爸爸妈妈们对家中的电器放置位置,要多多考量!
那么居家中,我们应怎样减轻噪音对孩子身体健康的影响呢?方法如下:
1.有效改善家里的居住环境
对临路车辆、附近区域装修、地铁等外界环境引起的噪音,要及时进行科学的防范,对门、窗等与外界隔音的关键部位要狠下工夫,隔音条,双层玻璃,能用上的都用上。
2.注意纠正孩子不良的听音乐习惯
注意不要让耳机成为孩子的健康“杀手”,如果孩子们吃饭、走路、睡觉都喜欢带着耳机,爸爸妈妈们一定要和孩子们说清楚道理,帮助孩子改掉这个坏毛病。
3.尽量避免各种家用电器同时使用
尽量不要把家用电器集于一室,电冰箱等声压级过高的电器不要放在卧室。对带病工作、噪音很大的家用电器要及时排除故障。
4.注意饮食营养
及时而适当地为家人补充一些蛋白质和富含维生素B的食物,缓解噪音对家人特别是孩子的伤害。
5.经常与自然亲近
经常陪同孩子外出,走进自然,松弛心情,让大自然的美妙河山陶冶孩子性情,帮助孩子保持乐观、快乐、阳光的心态。
通过科学布置居住环境,智慧调理饮食结构,果断纠正不良习惯,小美重新恢复了快乐健康,重新拥有了安静、快乐的小家。
希望小美的故事,能够提醒爸爸妈妈们,远离噪音“杀手”,为亲爱的宝贝营造安全、舒适的育成环境。
重点提示:
1.超过健康承受范围的高分贝噪声信号被大脑频繁获取时,大脑的记忆、思维、情绪中枢会被扰乱,进而导致人的生理、心理上出现一些不良反应。儿童发育尚未成熟,各组织器官十分娇嫩和脆弱,对噪音的感觉比成年人敏感很多,更容易受到噪音的伤害。
2.爸爸妈妈在为孩子选择和布置儿童房时,一定要重视儿童的育成环境,对临路车辆、附近装修、地铁等外界环境引起的噪音,要及时进行科学的防范。对家中电器的摆放位置也要多做考量,尽量让那些释放噪音的电器远离儿童房。
3.监督和教导孩子正确使用耳机,注意不要让耳机成为孩子的健康“杀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