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轻松放养孩子,切勿尽信专家

http://www.sina.com.cn    《放养孩子》 

  现在听我说。一方面,对于一本强调“准妈妈应该合理安排饮食结构”的书,我们确实很难提出质疑。另一方面,我们几乎不可能不去质疑一本会把孕期女性逼疯的书。“这本书让她们受尽折磨,也让我受尽折磨。”说这句话的是在纽约市西奈山医学院担任产科教授的克雷格·比辛格尔博士,他最害怕的事情就是看见他的患者手捧《孕期完全指导》在读。教授给准妈妈们的建议则是:“该怎么吃就怎么吃,跟你过去的习惯完全一样,只不过要稍微多吃一些。”

  至于“每一口都要充分考虑”这样的建议,还是算了吧—那只会给准妈妈们增加烦恼。(至于那些吃东西时真的“每一口都充分考虑”的人,不是通常被定义为厌食症患者吗?)正是这样的烦恼才最容易给腹中的胎儿造成伤害。更何况,这只是在孩子出生之前!

  而在孩子出生之后,烦恼更是永无休止。随便找一家图书馆或者书店,逛逛那里的亲子类图书专区(或许你已经在这里了,如果是这样,就买下你手里捧着的这本书吧)。在你面前摆着的一排排大部头书籍,全都是各种各样的“专家建议”,数量多得足以让你哭出来。当然,或许你之所以会来到这里,就是因为你已经哭过一场了,原因是你觉得自己不算是个合格的母亲(父亲)。

  然而,如果你想减轻这种负罪感的话,可以说是彻底找错地方了。当然,这并不是说“专家建议”类书籍里就没有真知灼见。《斯波克育儿经》尽管已经改版多次,仍然保持着理性和高质量。《婴儿411》(Baby411)也不错,它提醒母亲们,即使不用母乳喂养婴儿,“按照营养配方喂养,(也)不会有什么问题”。那些关于儿童生长发育的书籍,可以让你明白为什么孩子往往不听你的话。(“亲爱的,最好别爬到那头18世纪的陶瓷大象背上去。”)如果你的孩子被诊断出某种疾病,你当然很需要阅读相关的参考书籍。这才是这些书存在的目的和意义。

  然而……

  我曾随手翻阅过某处书架上的“专家书籍”,其中有些书是这样的:假如你想尝试按书上说的去做,哪怕只是一两章的内容,都不可能成功,至少也会眨眼就忘掉书上的海量细节,然后当你重新翻开书的时候,就会责怪自己做得不够好。需要例子吗?

  《街上最快乐的孩子》(The Happiest Toddler On the Block)—没错,让我们比比究竟谁家的孩子更快乐吧—试图教父母们如何跟发脾气的孩子交流。假如孩子的午餐饼干被不小心弄碎了,“没关系,不会有事的”这样的安慰还不够,你还必须“首先表现出尊重孩子的感情,然后再开口安慰”。

  按照书上的说法,要是你直接安慰孩子,那你就大错特错了。所以当你下次跟孩子说话的时候,不要想到什么就说什么,一定要先仔细考虑专家的意见,安排合理的措辞,然后再开口。否则,你很可能在无意中犯下大错。

  那么,当你打算表扬孩子做得不错时呢?简单的一句“真棒”是不够的。《街上最快乐的孩子》建议:“每次孩子表现不错时,可以在他们手背上用记号笔画一道标记作为鼓励。”每天晚上,“跟孩子一起数数他们手背上有多少道标记,每道标记是如何获得的。这样孩子在入睡前,就会感到这一天过得非常成功。”

  我不明白这段话究竟为什么让我感到可笑,或许跟其中的荒唐逻辑有关系吧。想象一下,我们需要把孩子每次的良好表现都铭记在心,然后在孩子临睡前,像国王的小丑一样复述:首先,陛下,您起床时没有把枕头摔到房间另一头,真是令人惊叹!其次,陛下,吃早餐的时候,您使用勺子的动作非常娴熟,就像是个大孩子一样……

  如果小丑每天都这样喋喋不休,国王能在入睡前感到这一天过得非常成功吗?恐怕不会吧。如果你的孩子每天晚上都需要你一边数着他(她)手上的标记,一边表扬这些标记是如何“来之不易”,如果只有这样他(她)才能安然入睡,你会怎么想?

  不妨想象一下那样的情形。

声明:新浪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了解育儿知识,看育儿博文和论坛,上手机新浪网亲子频道 baby.sina.cn

精品推荐

网友评论 欢迎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更多关键字: 教育  专家  书籍 
留言板电话:010-62676300

企业服务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