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次,王先生带着女儿去朋友家做客。朋友正准备杀一条活鱼的时候,王先生的女儿突然大哭起来。细问之后才知道,女儿是因为不忍心看着这条活蹦乱跳的鱼死掉而哭泣。那位朋友马上决定放弃做这道菜,把鱼留给孩子来养。
由此可见,一个家庭在孩子生命教育上的态度。这个孩子的善良得到了保护,她的父母教给她一个对待生命的规则:美食绝没有鲜活的生命更重要。
反观如今,时不时都能看到诸如“不爱惜花草树木和动物”“青少年自杀轻生”等新闻见诸报端。不少青少年在漠视自己生命的同时,也不懂得尊重他人的生命。这些事情的发生与家长教育有关,家庭需在不同阶段给小孩进行必要的生命教育。
那么什么是生命教育?为什么要进行生命教育?又该如何对孩子进行生命教育呢?
专家分析
生命教育缺失 孩子不懂珍惜
所谓“生命教育”,简单地说就是关于生命的教育。主要是帮助孩子认识并珍爱自己的生命,尊重他人的生命,并在此基础上珍惜其他动植物的生命,与自然和谐相处。
由于长期以来的教育一直被“功利”所包围,生命教育反而成为教育的盲点。正因为生命教育的缺失,孩子才不知道生命的可贵,也不知道爱惜自己的生命和尊重他人的生命。生命教育应该是教育的一部分。那么各阶段的孩子应该怎么进行生命教育呢?
专家支招
0~3岁:引导鼓励孩子接触自然
0~3岁的孩子与动物和自然和谐相处的能力是与生俱来的。他们看见动物,总会试图去摸摸它的毛发,拉拉它的尾巴,这是他对其它动物和自然充满爱的表现。有时候孩子在拉小动物的尾巴的时候,可能力度大一点,家长不要责备孩子不懂得爱惜小动物,因为此时的孩子虽有一双柔软的手,但是手脚的控制能力不好,不懂得使力。
因此,在这个年龄段对孩子进行生命教育,主要就是引导和强化孩子与生俱来的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能力。
这种引导不能仅停留在口头上,还应该表现在行为上。如经常带孩子到户外,接触不同的生命。在碰到小狗时,可告诉孩子:“狗狗是我们的好朋友,你看它多可爱啊,和它做朋友好吗?”让他知道原来世界上有这么多的动物,自己和其它动物都是平等的。不过李铮也提醒道,孩子的这种与生俱来的能力是一种潜意识的行为,如果不加以强化,就会慢慢消失或是被孩子遗忘。
3~6岁:通过讲故事学会保护自己
3~6岁的孩子对一些道理是似懂非懂的。此时家长最主要的教育方式就是讲故事,用以身作则的方式,把一些珍惜生命的故事用孩子般稚嫩的声音讲述出来,实践出来。还可以让其接触一些幼儿画报、幼儿图书,了解相关方面的故事。
另外,在日常生活中,可以让孩子对世界有个大概的认识,让他知道每种事物是怎样的。如草是绿色的,有些树是带刺的,蛇是会咬人的等,这些简单概念化的东西,和片面化、相对立的认知,孩子理解起来会比较容易。
孩子的生命教育为什么要强调珍惜生命,与大自然和谐相处呢?为什么要强调保护自己呢?李铮说,生命教育首先要教会孩子的就是如何珍惜和保护自己的生命,然后才是与自然和谐相处。
最后,3~6岁孩子最主要的工作就是良好的习惯培养,怎样和别人相处以及社会规则的了解和践行。“万事慎于始”,养成珍惜生命、爱惜生命的习惯,开始阶段很重要。此时的孩子通过身体进行全方位的学习,这时应全面开发孩子的各方面的能力,生命教育只是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6~12岁:提倡孩子身体力行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已经进入到小学的学习阶段,关于生命教育主要就是人文精神的培养,父母在此时要有培养的意识。
首先,家长在孩子看课外书、电视、上网时,都要给孩子适当的引导,这时的孩子已经有一定的阅读能力,有自己的想法,但是家长要帮助筛选一下,也可以与孩子一同看,共同交流。
其次,可以经常带孩子到大自然当中去体验,如动物园、公园、花鸟市场或是郊外。此时的小孩有自己的运动能力,通过养一些花草、小动物,可以培养孩子的责任心和爱心,也可以在养的过程中培养耐心,与动物和大自然和谐相处。
最后,可以经常组织孩子去做义工。如去邕江边清理垃圾,并告诉孩子“河水脏了的话,河里面的鱼就过得不好,就有可能死去”;在植树节的时候带孩子去植树,培养孩子的爱心等等。
越是年龄大的孩子,越要提倡其去身体力行,在实践的过程中学会珍惜,懂得爱,懂得生命存在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