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发觉孩子已经早恋了,怎么办?因为每个孩子的性格脾气,与父母的沟通程度不一样,我们很难拿出一个办法来解决所有的问题。但是我们可以根据案例,找出解决的规律,父母需要动脑子分析,然后根据自己孩子的状况,找到适合的方法。
举一个关于学生早恋的经典案例。
外国的一个男孩,他不知不觉地陷入了一个女生编织的情网。他们开始约会,常常在周末远离街区,跑到郊区的河畔和小山岗,在那里玩耍嬉戏,情到深处也会激情拥吻。
他的变化被父亲看在眼里。处在莽撞毛糙的青春期的儿子一度显示出了异常举动,多数时间心思重重,神游身外,其间伴随有间歇性的傻笑。作为过来人,这位一直受西方思想熏陶的大个子葡萄酒商人敏锐地察觉到,儿子一定是有了心上人。可是,儿子还是如此稚嫩孱弱,虽然个头已经快和自己差不多,但是,他除了会学习,其他什么也不会,甚至连衣服都不会洗。沉醉初恋不知归路的儿子是在携带着美好情愫走可怕的感情钢丝啊!他决定和儿子好好谈一谈。父子间的谈话是在一次晚餐时进行的。父亲直言不讳地问儿子:“奥罕,告诉爸爸,那个入你法眼的女孩子叫什么?”
儿子因意外而显得非常吃惊。只是怔了片刻,随即垂着头轻声告诉了父亲。他不敢抬头直视父亲,等着父亲大发雷霆。
父亲说:“还是到此为止吧,听爸爸的话。”
他见父亲态度温和,胆子渐渐大了起来。他为自己辩解:“爸爸,是她主动的。况且,她的条件的确不错呀!”他觉得更像是在为他们的那份感情辩护,心底有一股豪气油然升腾。
父亲轻轻摇头:“奥罕,你还太小。”
“太小?爸爸,我已经19岁了,是一个男子汉了。而你,当年只有17岁不就和妈妈好上了?”他自认为抓住了父亲的话柄,情绪越发激动起来。
他说的确是实情。他等着父亲妥协。
可是,他听见依然和蔼的父亲说了这样一番话:“你说的没错。可是,你知道吗,我17岁的时候已经在葡萄酒作坊当酿酒师傅了,每个月能拿2000万里拉。我是说,我当时已经能够自食其力,有一定的经济实力为爱情埋单。你呢,一个里拉都挣不到,你凭什么心安理得地钟爱自己心仪的女孩?”
他桀骜的心被父亲的话征服了,埋头扒饭,一声不吭。
父亲又语重心长地安慰他:“奥罕,不是爸爸古董封建。你想想看,一个男人如果没有经济基础,不能为他的爱人提供必要的物质保证,如果你是女子,你会怎么看待这样的男人?儿子,我告诉你,我一直都认为,一个男人,如果没有一份赚钱的工作,不能自食其力,哪怕他40岁甚至50岁,都不配谈恋爱,谈了,就是早恋;相反,只要他有挣钱养家的本事,15岁恋爱也不算早恋!”
父亲的一番话可谓语出惊人,是他闻所未闻的逻辑,但又是那么入情入理,无懈可击。一语惊醒梦中人,经过思想斗争,他做出了从这段虚幻飘渺的无根之爱中抽身而退的决定,尽管为此他承受了半年的痛苦。
牢记着父亲的嘱咐,他知道自己涉足感情还为时过早,于是把精力集中在学业上,最终一举考上伊斯坦布尔科技大学——土耳其最好的国立大学,并在这里牢固地奠定了日后事业的基础。
他就是奥罕·帕慕克,2006年度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荣获巨奖之后,奥罕·帕慕克曾在重要场合多次提到这件鲜为人知的早年趣事,坦言自己感激父亲当年温柔地扼杀了一场愚蠢而羞赧的情感,让自己避免了蹉跎年华。土耳其国家级大报《自由之声》的一位资深评论员发表评论,说奥罕·帕慕克父子当年的交谈“是人类文化史上绝无仅有的经典细节”。
在这个案例中,我们看见了一个父亲的经典教育案例,用俗话说,就是以理服人,用逻辑征服儿子的思维,并且给儿子树立一个人生的标杆,指出什么人才有恋爱的资格。
有的父母会反问:可是,我自己的儿子可不像奥罕·帕慕克这么明理,岂是三言两语能够说服的。是的,在家庭教育观念甚是模糊的中国,孩子很难与父母在理智上达成如此默契,但是我要说的是,拿出有说服力的理由来说服孩子,依然是解决早恋的根本途径。也就是说,首先你必须找到一个让孩子停止早恋的权威理由,甚至这个理由就是说:你还没有自力更生的能力,不能为爱人提供经济基础,所以没有恋爱的权利。你可以一再强调与说服,甚至你要做一番功课,从孩子性格所能接受的角度去说服。俗话说,谎言说一千遍也会变成真理,相信家长持之以恒坚持的一些原则,绝对可以无形中渗入孩子的脑海。简单说,你告诉孩子早恋有益身心,他会相信;你告诉他早恋有害身心,他亦能相信。
如何说服,以什么理由说服,这是一门有技术含量的艺术,必须观察孩子早恋的个人特点。一般来说,可以按照早恋类型来分析。根据有关专家的梳理,早恋可以分为八种类型。
第一种,爱慕型,即青少年之间由于爱慕对方而产生的早恋现象。根据爱慕对象的不同,又可分为:仪表型,由于爱慕对方外在的仪表而产生的早恋;专长型,由于爱慕对方的能力而产生的早恋;品性型,由于爱慕对方的优秀品性而产生的早恋。
第二种,好奇型,即由于对异性的好奇而产生的早恋现象。对异性产生强烈的好奇心,是青少年随着性意识的萌发而自然产生的一种心理现象。青少年由于生理发育和性成熟,很容易产生性冲动,对异性变得很敏感,渴望了解异性的生理和心理,了解异性对自己的态度。为了满足这种好奇心,就想结交异性朋友,建立恋爱关系。
第三种,模仿型,即因为模仿别人的行为而产生的早恋现象。模仿的对象主要来自社会生活、影视作品和报刊书籍。
第四种,从众型,即迫于周围人的压力产生的早恋现象。周围人是指所处的同龄群体。
第五种,愉悦型,即为了获得愉悦的情感体验而产生的早恋现象。青春期男女之间的密切交往,往往会给双方带来愉快的体验,这种愉快的体验会进一步促进青少年之间的密切交往,逐渐转变为早恋。
第六种,补偿型,即为了获得感情补偿和排解受挫的情绪而产生的早恋现象。感情补偿是指青少年在学业上或感情方面受到挫折时,出于争强好胜的心理,或者为了摆脱感情创伤,想用早恋的方式排遣受挫的情绪,从异性那里获得情感补偿。
第七种,逆反型,即由于青少年在两性交往中受到别人不恰当的干预所产生的早恋现象。最典型的心理就是“你们不许我这样做,我偏要这样做”。在逆反心理的作用下,正常的异性交往会迅速向早恋关系发展。
第八种,病理型,即由于病理原因而产生的早恋现象。由于营养过剩,一些食品中含有性激素导致性早熟,发生早恋。或者生理上的疾病、家庭遗传等原因,造成一些青少年身体早熟,身体外观像成年人,或者心理早熟,或者性变态心理等,这些都会诱发青少年早恋。
家长可以通过对孩子恋爱类型的观察,找到适当的切入点来进行说服教育。比如说,如果是补偿型早恋,可能是因为缺少母爱或者父爱做出的早恋选择,则要给予孩子抚慰。
找到说服孩子中止早恋的理由后,可以教给孩子分手的技巧。在孩子承受痛苦的时候,家长要与孩子一起分担,并告诉孩子,痛苦是必须承受的并且在人生中微不足道。
我自己在高三的时候早恋,被家长强行阻止,犹如五雷轰顶,失去初恋,我觉得整个世界都要崩溃了。但是家长从来没有告诉我早恋有什么不好,以及如何承受分手后的痛苦。我在两难的抉择中茫然,并且数次在心痛时用小刀割自己的手腕。我自己的例子说明,家长只有阻止,但没有分担,这是不明智和不负责任的。所以,针对早恋问题,我倾向于父母与孩子共同理解和感受这份情感,并且帮助孩子抽身而出。这样可以让孩子明白,一,你尊重他的这份情感;二,这份情感确实有不妥之处,于人生裨益无多;三,在方法上慢慢淡化,变成普通朋友,而不至于把事情搞得一团糟,甚至闹出人命。总之,将这份情感变成美好回忆而不是一场噩梦。
声明:新浪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